一直以来,两个相邻村庄朗维村及伟恒村的孩子们冲突不断,但这一次,他们为“战争”想出了新的主意——孩子们决定互相争抢敌方身上的纽扣、鞋带、皮带等等,谁能先令对方赤身裸体被羞辱,谁就赢了。他们将这场战争命名为“纽扣的战争”。
“纽扣的战争”只不过是孩子们的玩闹,谁赢谁输其实并不重要。而这时,村子里来了一位犹太裔少女紫罗兰(Violette),她令朗维村的“孩子王”勒布拉克(Lebrac)心动不已,只是少女究竟来自何方?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1]
[2]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主演:
吉约姆·卡内
蕾蒂莎·科斯塔
凯德·麦拉德
类型:冒险
上映日期: 2011年9月21日 法国
多中文片名:新纽扣的战争更多外文片名:
La guerre des boutons.....法语曾用名
La nouvelle guerre des boutons.....france(original title)
导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Christophe Barratier
编剧: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Christophe Barratier ....scenario & adaptation
Stéphane Keller ....scenario & adaptation
路易斯·裴高德 Louis Pergaud ....novel
主演:
吉约姆·卡内 Guillaume Canet 蕾蒂莎·科斯塔 Laetitia Casta
凯德·麦拉德 Kad Merad
制作人 Produced by:
Daniel Delume ....executive producer
托马斯·朗曼Thomas Langmann ....producer
Emmanuel Montamat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Philippe Rombi
摄影 Cinematography:
Jean Poisso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Yves Deschamps
Anne-Sophie Bion ....(edited by)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Olivia Delplac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Laure Monrréal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影片类型:
冒险 片长:
100 min
国家/地区:
法国
对白语言:
法语
色彩:
彩色
级别:
France:Unrated
拍摄日期:
2011年6月 -
上映日期:2011年9月21日法国
La Petite Reine[法国]
Studio 37(co-production)
Mars Films[法国](2011) (France) (theatrical)/(2012) (France) (theatrical)
Wild Bunch[法国](2011) (worldwide) (all media)
《新纽扣的战争》改编自路易斯·裴高德的儿童文学《钮扣的战争(La Guerre des Boutons)》,原著曾于1961年被法国导演伊夫·罗伯特改编并拍摄成同名电影,由此才渐渐走红。1994年,爱尔兰人也拍摄了一版《纽扣的战争》,但并未取得成功。 不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伊夫·罗伯特版本的《纽扣的战争》并非该作品首次被改编。事实上,早在1936年就已经有人将本片搬上大银幕,比伊夫·罗伯特早了25年,在那部电影中担任主演的是夏尔·阿兹纳夫,当年他才12岁。
《新纽扣的战争》本来打算根据伊夫·罗伯特1961年的《纽扣的战争》进行重拍,制片人托马斯·朗曼曾试图购买原作剧本,希望能有权使用伊夫·罗伯特电影中的一些原创对白,但是却并未成功。因此1961年《纽扣的战争》中小吉布斯的某些经典对白(比如“如果我早知道,我就不会来了!”)将不会出现在本片中。
路易斯·裴高德的原著中,故事背景是19世纪末。但是在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这部影片中,他却将背景置后了50年,令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电影中不仅仅展现了儿童的故事,也反映了法国在被德国占领期间时民众的情绪。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6岁时候就读过了裴高德的原著小说,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伊夫·罗伯特曾将之拍成电影。该导演表示他曾被那些身处战争中的孩子们的想法打动,“借用儿童心理学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话来说,就是我觉得这是童年的自由,或者说关于自由,孩子们有权说话。”
本片并不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第一部以儿童为中心情节的影片,他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北郊1936年》(2008年)中大部分主角也都是孩子们。对此,巴拉蒂说儿时的梦想至今仍然萦绕着他,他还引用了王尔德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梦要做大一点,才不会迷失视线。”
根据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所言,他之所以选择把历史背景放在二战法国被德国占领的时期,是因为他觉得小说的宏观背景冲突不够鲜明,缺乏力度。而导演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将儿童之间搞笑轻松的“钮扣战争”与真正的世界级大战作对比,体现出危机感。
在本片中,导演创造了一个新角色——一位犹太裔女孩,她在德国人的大屠杀里幸存下来,逃亡到村子里。这个角色是沟通儿童战争与世界大战(即内部与外部)的桥梁。
据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所说,《新纽扣的战争》的剧本是根据裴高德原著再创作而成的。导演希望在现代化的拍摄技术手段下,令本片从头到尾都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观感,不与其他影视作品重复,包括战争场面与历史背景。
2011年2月10日,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公开在社会上甄选了一批9到14岁的小演员,来担任勒布拉克(Lebrac),米歇琳娜(Micheline)和小吉布斯(Petit Gibus)等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