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乡

瓦屋乡

目录导航

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乡

 

瓦屋乡位于鲁山县西北部。辖瓦屋、李老庄、马停、土桥、白土窑、楼子河、耐庄、水滴沟、上竹园寺、大潺寺、卧羊坪、马老庄、汤河、刺坡岭、长畛地、刘相公、红石崖、石门、太平19个行政村。洛(阳)南(阳)公路穿境

 

瓦屋乡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北36公里,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1000mm左右。全年最低气温下-8℃左右,最高气温 35℃左右。全乡总面积144平方公里,1947年建瓦屋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下辖瓦屋、李老庄、马停、土桥、白土窑、楼子河、耐庄、水滴沟、上竹园寺、大潺寺、卧羊坪、马老庄、汤河、刺坡岭、长畛地、刘相公、红石崖、石门、太平等19个行政村,220个村民组,总人口3.5万人左右,日常交际语言为瓦屋方言,给人以淳朴、热情的感觉。外出务工、建筑业、零售业、畜牧业、养殖业和农副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瓦屋乡人民政府位于瓦屋乡瓦屋街(行政区号410423,邮政编码467345),座机电话是0375-558117。   二(内蒙古 二连浩特)广(广东 广州)高速公路穿境。境内设有服务区及上下路口;省道洪庙公路东西穿境而过;水泥道路村村相通。昭平湖最大支流荡泽河在瓦屋境内蜿蜒长达3公里,水质优良,水源充足。以荡泽河为界,南山树木苍翠,郁郁葱葱,北山怪石林立,奇峰叠出。汤河温泉资源优越,可利用价值高,是少有的天然温泉,冬季山体另有天然积雪,适合休闲滑雪,均正在融资开发中,相信不久后就会成为美名远扬、引四方游客前来的旅游胜地;千年栗树王(六人合抱)令人神往,古树倒栽柏为西汉王刘秀所栽,以纪念对瓦屋的留恋之情;古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途经的雷阴寺,建筑宏伟,历史悠久,香客众多,令人遐想;古战场老婆寨,战壕古堡上弹痕累累,青苔斑驳,见证着中华民族抗敌救国历史的沧桑,石门村现设有孔雀养殖基地,罕见稀有,也日渐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观光地。

 

资源

 瓦屋乡旅游、温泉、荒山、矿产资源丰富。

  瓦屋乡得益于有利的气候、土质条件,盛产花生、红薯、柿子、板栗、胡桃、食用菌、杏子、桑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小米,油料作物:花生、油菜。主要树种为栎树、椿树、杨树、橡树等。当地生产的黑木耳、香菇及红薯粉条、粉丝、粉皮、柿饼、柿瓣等土特产享誉全国。

  瓦屋乡拥有全省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磷片石墨矿,蛭石、赤铁开发价值高,急需引进外资进以开采、加工,以提升经济效益、扩大就业。 

 

特色文化

 瓦屋乡瓦屋村的民间优秀节目---高桩故事,秧歌舞,百余年来受到了中原大地广大 人民的热爱和欢迎。瓦屋乡瓦屋村也由此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高桩分底座、中桩、上桩。人物站立桩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上无所凭,下无所依,看后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观窥不出任何玄机。高桩故事集魔术、杂技、音乐、舞蹈、绘画于一身,构思巧妙,让人回味无穷。护桩的节目有:威风锣鼓、秧歌、花棍、健身操等节目。声势浩大,让人流连忘返。

基础服务设施

 

 

医疗卫生

  瓦屋乡中心卫生院,位居瓦屋街北,医疗设备和器材不断完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有效服务区域覆盖临近的背孜乡、观音寺乡等地,颇受好评。乡卫生院属省重点卫生院,下设村组卫生室和法定个体诊所 2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南省农村中心卫生院建设单位。

通讯事业

  二广高速和S242省道穿境而过,公路直通昭平湖景区、土门、下汤温泉、石人山风景区,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村组道路不断拓宽升级,“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正臻完善。交流输电线路途径乡中心地域,高低压线路纵横如织,有线光缆已进入乡村,发展宽带用户数十户,固定电话千户。有线电视用户300余户,卫星接受用户2000余户,家家户户能看上电视。

经济发展

  2011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 3.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万元。现已成为鲁山县西北部主要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非公经济坚持“走出去务工,引进来办厂”,全乡工业企业已达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 家,初步形成了矿产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小商品集散三大主导产业。由香港华润实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超过5亿元的金汤山温泉滑雪旅游度假景区场项目已落户瓦屋乡,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瓦屋乡瓦屋村地理位置 、交通状况相对优越,商品经济渐露头角,投资环境好,商贸带动繁荣区域经济。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瓦屋乡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瓦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历来是西北四乡四百平方公里的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每月农历四、五、六三天的农产品物交会已初具规模,建有2个大型生活超市,1个自由农贸市场,固定摊位达到800多个,日人流量达数万人次,拉动了山区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畜牧产品、小商品以及群众生活必须品的集中交易,年成交金额超亿元,有力促进了瓦屋及周边乡镇的经济繁荣。

  近年来,周边村民不断迁往瓦屋街买房置地,致使房价、地价不断攀升,土地、房屋投资成了人们投资的新渠道。商店、饭店、网吧、旅社林立,服务周全,设有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瓦屋营业所等金融服务机构。

文化事业

  新建农村文化大院12个,充实完善了乡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瓦屋街的高桩故事被列为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老庄村岳石头的手工蚕丝绸被确定为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个村村村建有铜器队、腰鼓队、秧歌队,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有永久戏台一个,每月物交会坚持唱大戏三天,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城镇发展

  2011年瓦屋乡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6个中心镇之一。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中心镇建设,着手撤乡建镇工作。目前,撤乡建镇已经市民政局和相关部门初审通过,正在向省民政厅申报。投资60余万元,铺设了新老街下水管道;投资150多万元,对政府驻地6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2公里长的河滨大道,拉大了政府框架;先后建成了客运站、敬老院、饮水工程和垃圾处理中心,有规范的门牌、商户牌及道路交通标志,安装路灯等配套公共设施。新的面积为5平方公里的中心镇总体规划正在编制,新农村示范村,马老庄中心村已初具规模。

【代码】

410423205:~201瓦屋村 ~202李老庄村 ~203马停村 ~204土桥村 ~205白土窑村 ~206楼子河村 ~207耐庄村 ~208水滴沟村 ~209上竹园寺村 ~210大潺寺村 ~211卧羊坪村 ~212马老庄村 ~213汤河村 ~214刺坡岭村 ~215长畛地村 ~216刘相公村 ~217红石崖村 ~218石门村 ~219太平村

  【沿革】

1947年建瓦屋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瓦屋、李老庄、白土窑、耐庄、长畛地沟、卧羊坪、红石崖、楼子河、马停、大潺寺、上竹园寺、土桥、太平、剌坡岭、汤河、石门、刘相公庄、马老庄、水滴沟19个行政村。

贵州 铜仁市瓦屋乡

-瓦屋侗族乡位于铜仁市东南部,距市区39公里、(渝怀铁路)漾头火车站8公里,是湘黔两省三县(市、特区)7个乡(镇)交界地,东与湖南芷江县大树坳乡接壤,西与万山特区下溪乡、敖寨乡及本市六龙山乡毗邻;北与麻阳县尧市乡、拖冲乡及本市漾头镇相连。区域面积11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72个村民组、105个自然村寨,居住着2868户10826人的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100万元,农业总产值18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2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

瓦屋乡是铜仁市粮油主产区之一,4000余亩的司前大坝是全市第一大坝。大坝灌溉水渠“龙司渠道”长9公里,瓦屋河防洪堤长5000余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瓦屋乡木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大量的重晶石、碧玉石、锰、硅等矿产。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确立了“绿产立乡、养殖富乡、畜牧养殖、矿产强乡、商贸活乡”的发展思路。实施退耕还林、畜牧养殖,建立后续财源。拉通矿区经济路,开发新田湾锰矿,增加财税总量。建有1200亩金秋梨、500亩水蜜桃、200亩高山葡萄、3000亩枇杷等经果林基地,建有甲鱼养殖基地2个、波尔山羊品改点1个、生猪品改点2个;实施退耕还林5200亩,森林覆盖率达65%。

瓦屋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大依法治乡工作力度,开展与接边乡镇联防联调,实施“法律服务进农家”活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治安案件、刑 事案件发案率低,社会稳定,秩序良好,居风纯朴,是铜仁市的无毒乡。

    瓦屋乡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横贯全境的万(山)-麻(阳)油路已开工建设,变电站已投入营运,通讯十分便利。随着铜(仁)-麻(阳)油路开工、渝怀铁路(过境漾头)今年将通车,加于瓦屋-召田接湖南芷江大树坳乡的省院公路将开工建设,瓦屋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更趋繁荣,商贸更趋活跃,经济社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瓦屋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