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华

苕之华

文学体裁 诗歌
作品名称 苕之华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作品原文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1)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2)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3)

诗歌题解

  这首诗描写饥民描述荒年饥馑,人民困顿的情况。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苕(tiáo):植物名,即凌霄花。藤本植物,蔓生,花盛为黄色。

  黄:蔫黄。比喻人生潦倒。

  (2)其叶青青:指花落,叶盛。比喻好景不长。

  (3)牂(zāng)羊坟首:母羊大头,指瘦瘠。比喻人的穷困。

  三星在罶(liǔ):三颗星映在罶中。指笼中无鱼。罶,捕鱼的竹篓子,鱼能进去,不能出来。

  鲜:寡;少。[1]

作品译文

  凌霄花开放,望去一片黄呀。心里正忧愁呀,更有多悲伤呀!

  凌霄花缤纷,枝上叶青青。知道我这样,不如不降生。

  母羊身瘦头特大,星光静静照罶下。若说人也可以吃,太少还不够塞牙。

相关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共有诗40篇。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都是歌曲的歌词。《风》,《雅》,《颂》的划分,主要是因为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余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