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害的类别。
低温冷害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强,人们一般按其发生的地区和时间(季节、月份)来分类。也有的按发生低温时的天气气候特征来划分,如低温、寡照、多雨的湿冷型;天气晴朗,有明显降温的晴冷型;持续低温型等三类。另外,在农业气象学中,还根据低温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及作物受害的症状来划分,共分三类,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指延迟型与障碍型冷害在同年度发生)。从灾害角度一般采用第一种分类法,即主要分为春季低温冷害、秋季低温冷害、东北夏季低温冷害三类。此外,华南北部还有早稻抽穗扬花时的“五月寒”(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等。
我国南方在早稻播种育秧时期(3~4月),由于受低温影响造成烂种烂秧,称为春季低温冷害,俗称倒春寒。由于形成低温冷害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低温这一主要因子外,还与作物品种、育秧和管理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的低温冷害标准有所不同。中国气象科学院农气室,根据各地的试验资料及历年烂秧时段的气象条件,确定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10℃为粳稻烂秧指标;当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11℃为籼稻烂秧指标。应该指出,这一温度指标是可能致灾的临界温度指标,还不能作为灾害标准。
事实表明,春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正值从南到北大范围早稻播种育秧时期。此时极地冷空气仍然不断入侵,所以各地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冷害,但严重灾害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1953~1980年发生过6次严重灾害,平均5年一遇;华南地区北部冷害较多,严重灾害约5~7年一遇;中部南部少,海南未发生过。近几年来,由于早稻播种育秧技术的进步,低温造成的损失明显减轻。
秋季低温冷害是指晚稻抽穗扬花期,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造成空壳和疵粒率增大而减产。由于此种灾害在华南地区多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故称寒露风。我国云贵川地区称为“八月寒”或“秋寒”。一般把日平均气温≤20℃,且持续3天或以上,作为秋季低温冷害的指标。由于作物品种和地域的差异,各地采用的低温指标有所不同。这种低温指标是危害作物抽穗开花时期的临界温度值。一般温度越低,且维持的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失越重。
秋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期自长江流域向南逐渐推迟。云贵高原的秋季低温冷害,一般发生在8~9月份。一般秋季低温冷害的发生机率比春季冷害低,但危害大,造成的损失严重。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秋季低温冷害,平均4~5年一遇;华南,不同程度的寒露风害,约4年一遇;云贵川地区,由于地势高地形复杂,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八月寒”害,但大范围的严重秋季低温冷害发生机率较少,约6~8年一遇,且多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北的农业区,冬季漫长,无霜期短,仅100~200天,≥10℃的积温在1300℃~3700℃之间,这种热量一般基本上能满足当地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但是,夏季平均气温明显偏低,往往使作物生育期延迟。延迟的时间(天数)与平均温度成反比,即平均温度越低,作物生育期延迟的时间越长。所以当未成熟的作物遇到早霜冻就会造成大幅度的减产。此种冷害,按其危害的症状和机制,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若按冷害年的天气气候特点,分为低温多雨型、低温干旱型、低温早霜型和低温少日照型等四种。
书名:低温冷害(气象灾害丛书)
I S B N :9787502947194 作 者:王绍武 马树庆 陈莉 王琪 黄建斌 出 版 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01 版 次:初版 开 本:小16开 包 张:平装 定价:¥22.00
《气象灾害丛书》是一套十分有用、有益和十分必要的防灾减灾丛书。它的出版有助于政府、社会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对气象灾害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必将大大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丛书的内容丰富、全面、系统、新颖,基本上反映了国内外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可以作为各有关部门指导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依据。
低温冷害是影响我国的严重气象灾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低温,造成作物歉收。一般春、夏、秋季低温造成的灾害称为冷害,冬季称为寒害。本书第1章概括地介绍了近百年中国的温度变
序
编著者的话
前言
第1章绪论
1.1低温冷害研究历史
1.2中国的温度变化
1.3近50年中国四季的低温冷冻害
1.4近百年中国四季的低温
第2章作物低温冷害基础
2.1低温冷害概念及类型
2.2低温冷害对农业的影响
2.3低温冷害指标
2.4低温冷害的生理机制
2.5低温冷害的致灾因素
第3章低温冷害的监测、评估和防御
3.1低温冷害的监测和评估
3.2低温冷害的预测
3.3低温冷害的风险分析
3.4低温冷害的防御技术
第4章东北地区低温冷夏的气候变化
4.1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服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
(2)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3)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4)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百姓更要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