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帝国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Carthaginian Empire)是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著名的水彩画家和版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在181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1][2]
该油画作品1856年收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并由英国国家美术馆租借展出。[1]
这幅画完整的原名由51个英文单词组成:The Decline of the Carthaginian Empire – Rome being determined on the Overthrow of Her Hated Rival, demanded from her such Terms as might either force her into War, or ruin her by Compliance: the Enervated Carthaginians, in their Anxiety for Peace, consented to give up even their Arms and their Children.(迦太基帝国的衰落——罗马下定决心要颠覆其死敌,开出的条件,迦太基若不答应,便必须开战;如果答应,便是灭亡:这些疲惫无力而热望和平的迦太基人终于同意连武器和孩子都不要了)。
这幅画于1817年首次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并附上了下面这首诗,进一步加深观众对画的理解:
希望笑里藏刀,
酋长的安全和母亲的荣耀,
都交于征服者似软实辣的手上;
西边海浪上方,一轮血红的太阳,
在日渐浓密的雾霾中,
散发暴风雨临近的信号,
太阳消失,兆头不详。
传说中的北非古国迦太基的建立者是泰尔王(King of Tyre)的女儿狄多女王。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史诗《埃涅伊德》中描写了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逃到了这里并与她相爱的故事。当埃涅阿斯弃她而去,重新开始寻找新家园的时候,她绝望之下,在柴堆上自焚而亡。
透纳一生曾画过多幅作品表现迦太基的历史以及埃涅阿斯寻找罗马的神话。《迦太基帝国的衰落》和他先前画过的《狄多建设迦太基》(或名《迦太基帝国的兴起》,展于1815年)可以构成一组。这两幅大画都表现了日光笼罩中的海港景色。画面中央的日出或日落具有象征性含义,带有明显的克劳德·洛兰的风格。按照透纳的遗愿,《狄多建设迦太基》现挂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与克劳德的杰作《士巴女王海港登船》并列。透纳对克劳德崇拜至极,因此尽力效仿这位17世纪大师的风景画。在这幅《迦太基帝国的衰落》中,透纳给了画面一种纯色和金光,而这也是克劳德作品的特点。
油画中地面杂乱无章岸上女人望着落日的余晖这幅画长长的名字和所附的那首诗,讲述的是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持续了近120年的布匿战争。经过了三次布匿战争,强大的迦太基帝国无可挽回地跨掉了,终于在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了这座城市,烧杀抢掠,并将许多当地人掳为奴隶。透纳这幅作品表现了帝国精神的衰落,而非迦太基城的实际毁灭。海港上金碧辉煌的建筑完好无损,但地面上杂乱无章的物品却暗示着废墟和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岸上大部分人是女性,望着落日的余晖。舰队剩余的几条船载着年轻人正准备出发,他们将在罗马战死或沦为奴隶。在前景的阴影里有一只被遗弃的儿童玩具船,随着海浪的日渐汹涌而沉没。19世纪初,帝国的兴亡是个热门的史学议题,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88)这样的名著的出现,更使其热度长期不减。两个海上强权的冲突也有借古喻今的意味,使观众不难联想到拿破仑战争中的英法之争。
透纳早在几年前就在他的英国风景速写里为准备这幅画做了构思,这有力地表明了在画家的头脑里,历史观与古典风景画的理念是如何同他对祖国的沉思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的肖像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2][3]
1789年,他14岁时进入皇家艺术学院附中学习,第二年就被学院接受,开始他想学习建筑学,但被劝告继续学习绘画。1790年,他的水彩画作品被学院的夏季画展展出,1796年,他的油画作品《海上渔夫》被展出,以后他一生中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被学院展出。虽然他以油画出名,但他是英国最著名的水彩画家,被称为“画光线的画家” 他最著名的油画《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一直在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2][3]
透纳喜欢描绘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火灾、沉船、阳光、风暴、大雨和雾霾,他为大海的能力所倾倒,他虽然也描绘人物,但也只是为了衬托不能为人们征服的大自然的崇高和狂野,是上帝能力的证明,所以在他的后期注重描画在水面的光线、天空和火焰,而逐渐放弃描画实物和细部,为印象派的理论开辟了道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