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窦簕竹

鸡窦簕竹

二名法 Bambusafunghomii
被子植物门
禾本目
中文学名 鸡窦簕竹
命名者及时间 McClure,1940
簕竹属
目录导航

鸡窦簕竹

  学 名:Bambusa funghomii McClure

  别 名:

  科:禾本科

  属:簕竹属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广东。

  形态特征:

  竿高13-15米,直径6—7厘米,尾梢近直立或稍下弯,下部呈“之”字形强曲折;节间长25—32厘米,稍弯,幼时无白蜡粉,仅在竿下部的节间被成纵行排列的贴生的暗棕色小刺毛,毛落后在竿表面留有凹痕,竿壁厚1—1.5厘米;节稍隆起,无毛,竿下部的节处可呈曲膝状;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节开始具单枝,至中上部各节则为3至多枝簇生,竿下部分枝具锐利的硬刺,并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箨鞘迟落,革质,背面稍被白蜡粉,在基部乃至近中部疏生暗棕色刺毛,后变无毛,干时纵肋隆起,先端宽拱形,边缘被白色短纤毛或近无毛;箨耳发达,极不相等,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具波状皱褶而向外鼓起,两表面均被疏或密的糙硬毛,边缘具长达1厘米的淡色波曲状继毛;箨舌高5—7毫米,边缘齿裂或条裂,被不等长的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竿上部的外展,卵状三角形至宽披针形,背面无毛,腹面脉间被暗棕色小刺毛,先端渐尖而边缘强烈内卷,基部近圆形收窄,且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3或稍更宽,边缘下部呈波状皱褶并被短纤毛。叶鞘无毛或疏生短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存在,鞘口缒毛数条,细弱,常呈波曲状;叶舌极低矮,截平或稍圆拱,近全缘或具细齿,有脱落性短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6—16毫米,两面无毛或仅上表面近基部被短柔毛,次脉3—6对,有时嫩叶可于脉间具小横脉,先端渐尖而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心形或近圆形。花果未见。

  生长习性:

  生于丘陵旷地或村落附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