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熙将军(前排右二)与德军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至1918年时,德国军队在美国军队主力抵欧前,对英国、法国军队多次发动攻势,未取得重大突破。
美军主力抵欧后,协同英法军实施反攻和总攻,德军全线崩溃。同盟国中的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等国先后投降。德国各地爆发革命,11月上旬,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1月11日,协约国同德国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或译《康边停战协定》,又译《贡比涅停战协定》),亦称《协约国对德停战协定》。协定签订当日即生效。
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法国元帅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该协定包括对德停战条款及两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德军在15天内撤出所侵占的比利时、法国、 卢森堡及 阿尔萨斯—— 洛林;德军在31天内撤出 莱茵河左岸地区连同右岸的桥头堡,由协约国军占领;凡仍驻留在战争前属于 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土耳其领土上及在 东非作战的全部德军应立即撤回到1914年8月1日的德国疆界以内;驻在战前俄国领土上的全部德军,在 协约国认为时机适当时也应返回德国境内;协约国军队 战俘应立即遣返,德军战俘由协约国以其认为适宜的办法进行安置;废除《 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和约》;德军应完整地交出其陆海空军主要装备和运输工具。该协定的签订标志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福煦元帅一种观点认为:贡比涅停战是《凡尔赛条约》签订的预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反动的帝国主义战争,无论胜败双方都不代表正义,后来签订的协议损害中国利益,更是令人憎恶。
就战争本身而言,人民是战争中付出最大牺牲和痛苦的,仅法国就动员了七百九十万人,一百四十万殖民地人参战,取得胜利也是各国人民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资产阶级政府的胜利。
贡比涅停战是解除德国武装,重新瓜分世界的开始,用主持停战的法国福熙当时说的,这是二十年的停战,不是和平,就像福熙在贡比涅说的,他愿意继续打下去,也许他当时希望二十年后灭亡德国,总之帝国主义者没有把和平作为停战的根本目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1]
福煦元帅在战争后期统一指挥英、法、美等国军队对德军发起总攻,迫使德国求和,对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