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乌乔文学

加乌乔文学

目录导航

简介

“加乌乔”是潘帕斯草原上的牛仔与骑手。这个称呼(“加乌乔”gaucho)源自南美印第安人盖丘亚族语,意思是“孤儿”与“流浪者”。在很多民间文学作品中,人们称他们为“潘帕斯草原上的流浪者”。 可以说,南美“加乌乔”的传奇游牧生活足以与北美的西部牛仔相媲美。他们大多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处于全盛时期,靠放牧打猎为生,并参加了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战争和历次内战。19世纪后期,潘帕斯草原上圈起了一个个大庄园,纯种牲畜代替了杂群放牧,过去自由自在的“加乌乔”变成了农场雇工。[1]

“巴雅多尔”即兴演唱的歌谣,就是加乌乔文学最早的形式。这种歌谣无固定的作者,也无文字纪录传世。秘鲁古典散文名作《引导盲人的小拉撒路》中曾有描述。歌谣后来演变为长篇叙事诗和加乌乔史诗。19世纪初,由城市文人创作的加乌乔诗歌逐渐取代了“巴雅多尔”的口头演唱。第一个著名的加乌乔诗人是巴托洛梅·伊达尔戈(1788~1823),代表作是《西埃利托和爱国对话》。

叙事长诗的出现标志着加乌乔诗歌的成熟。其中3部声誉最高,即伊拉里奥·阿斯卡苏比(1807~1875)的《桑托斯·维加》、埃斯塔尼斯拉奥·德尔·坎波(1834~1880)的《浮士德》和何塞·埃尔南德斯(1834~1886)的《马丁·菲耶罗》。特别是后者,塑造了阿根廷历史上反抗压迫、寻求自由的英雄形象,在民间流传甚广,被称为阿根廷的民族史诗,马丁·菲耶罗成为自由的象征。[2]

艺术特点

加乌乔史诗的艺术特点,是以铿锵有力、粗犷通俗的语言表达人物豪迈、奔放、正直、勇敢的性格,诗句一般由八音节构成,生动活泼。它和西班牙的民间谣曲有渊源关系,同时又继承并发扬了民间艺人“巴雅多尔”的表现风格。[2]

发展

 加乌乔史诗的发展也影响到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其他文学领域。许多作家竞相以加乌乔为题材进行创作。其中爱德华多·古铁雷斯(1851~1889)的小说《胡安·莫雷拉》获得成功。1884年又搬上舞台,被认为是第一部加乌乔戏剧。乌拉圭的弗洛伦西奥·桑切斯(1875~1910)成为拉丁美洲最有影响的加乌乔戏剧作家。此外还有马丁尼亚诺·莱吉萨蒙(1858~1935)和罗伯托·何塞·派罗(1867~1928)。

这一时期,加乌乔小说臻于全盛。重要的作品有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阿塞维多·迪亚斯(1851~1921)的《孤独》,哈维埃尔·德·比亚纳(1868~1925)的《加乌乔姑娘》,以及萨瓦拉·穆尼斯(1898~  )的3部纪事:《穆尼斯纪事》、《一桩罪行的纪事》、《铁栅的纪事》。其后,贝尼托·林奇(1885~1951)和里卡多·吉拉尔德斯(1886~1927)的作品,使加乌乔小说达到更高的成就。林奇的《拉克拉》(1918)、《挖骨头的英国人》(1924)和《一个加乌乔的罗曼斯》(1933)等作品,以清新自然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加乌乔世界的风土人情。吉拉尔德斯的名作《堂塞贡多·松勃拉》(1926)则使其他所有加乌乔小说相形失色。它完美地刻画了一个理想的加乌乔典型──堂塞贡多,把他作为潘帕斯草原的象征。这部小说成为阿根廷文学的典范著作,也是拉丁美洲文学中的艺术珍品。此后,加乌乔文学因题材枯竭而衰落。[2]

代表作家

派罗

派罗是阿根廷作家。曾就学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何塞学院。1891年担任《民族报》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驻欧记者。早年是社会党的活跃分子,1896年任“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1908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办米特雷印刷所,出版阿根廷文学作品。他最初以写作报刊文章闻名,有文集《在阿根廷的意大利人》(1895)和《阿根廷的澳大利亚》(1898)等。

派罗的第一部重要小说是《劳乌乔的婚姻》(1906),作者企图把加乌乔文学和流浪汉文学两种体裁结合起来。以后写成《帕戈·奇科》(1908),暴露草原城镇帕戈·奇科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等腐败现象,作品中描绘了阿根廷乡村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后裔的心理状态。《胡安·莫雷拉孙子的奇遇》(1910)是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写一个不名分文的流浪汉冒充当时传奇戏剧中的英雄胡安·莫雷拉的孙子,利用上层社会中的种种矛盾,骗取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具有嘲讽现实的意味。 

派罗的戏剧创作受易卜生的影响,赞同阿根廷戏剧的改革,和弗洛伦西奥·桑切斯等人为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品有《马尔科·塞维利》(1902)、《悲歌》(1902)、《在废墟上》(1904)、《别人的胜利》(1907)、《我希望独自生活》(1913)等。此外,还写了不少反映殖民时代的历史小说,如《假冒的印加王》(1905)、《维伽拉上尉》(1925)、《甜蜜的海》(1927)、《阿莱格利娅》(1928)等。[3]

阿斯卡苏比

阿斯卡苏比是阿根廷诗人。生于商人家庭。12岁弃学出游,先后到过北美、法国和英国等地。1824年在萨尔塔市创办一家印刷所,出版《萨尔塔月刊》。次年加入反对罗萨斯的统一派军队。1830至1832年被罗萨斯独裁政权逮捕关押。后来逃亡到蒙得维的亚,在那里出版《乡村的加乌乔》和《加乌乔哈辛托·谢罗》等报刊。他创作的第一部诗集是《东岸加乌乔哈辛托·谢罗和西蒙·佩尼亚尔瓦的对话》。1834至1851年在蒙得维的亚被围期间,他写了一系列加乌乔谣曲,后来汇编成集,题为《保利诺·卢塞罗,又名拉普拉塔河为反对阿根廷共和国和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的暴君而高歌激战的加乌乔们》。

罗萨斯政权崩溃后,他又把笔锋指向联邦派的另一位首领乌尔基萨将军。18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办报纸《好汉阿尼塞托》。1860年受米特雷政府派遣,前往巴黎担任外交工作,并出版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桑托斯·维加》,又名《拉·弗洛尔的孪生兄弟》。这是阿根廷的三大加乌乔史诗之一,全诗13000余行,描写一个有名的巴雅多尔(即民间行吟歌手),为了酬谢一对加乌乔夫妇对他的款待,给他们讲述了拉·弗洛尔庄园一对孪生兄弟的故事。诗中生动地描写了阿根廷乡村的风土人情,对后来加乌乔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品

堂塞贡多·松布拉

《堂塞贡多·松布拉》是一部独特的文学作品,它为潘帕斯草原上已经消逝了的加乌乔,留下了一个幻影,一个理想,一个代表着英雄气概、高尚品格、自由心灵的草原精神的文学典型。本书给作者在西班牙语世界带来盛名,获得阿根廷的国家文学奖。

“作为一部小说,《堂塞贡多·松布拉》也许最能与《堂吉诃德》相比拟。它和塞万提斯的不朽名著一样,属于那种纯粹西班牙典型的小说。在其中,主要的兴趣在于人物描写,而动作几乎只不过是一系列插曲。”《堂塞贡多·松布拉》就是这样的一本独特的文学作品,它为潘帕斯草原上已经消逝了的加乌乔,留下了一个幻影,一个理想,一个代表着英雄气概、高尚品格、自由心灵的草原精神的文学典型。三百年来,腰佩匕首,跨着骏马,在潘帕斯草原上纵横驰骋的加乌乔,他们本身创造了文学,也为文学的创造提供了灵感。

《马丁·菲耶罗》,《桑托斯·维伽》,《浮士德》这三部史诗,曾经在草原上传诵一时。弗洛伦西奥·桑切斯的戏剧,曾经轰动过拉普拉塔河两岸的舞台。在小说方面,继古铁雷斯飞阿塞维多·迪亚斯、比亚纳、穆尼斯和林奇之后,出现了吉拉尔德斯,他以其不朽的名作《堂塞贡多·松布拉》给加乌乔文学作了历史的总结。[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