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齿

夜齿

对白语言 法语
中文名称 夜齿
外文名称 吸血鬼派对
导演 史特芬·加菲耶罗、文森·罗贝尔
其它译名 LanuitMédicis
类型 恐怖、喜剧
目录导航

剧情介绍

夜齿夜齿(5)山姆、普吕纳和艾丽丝是三个无所事事的“派对动物”,从不放过哪怕是最无聊的派对。当他们好不容易搞到神秘而巨名的“梅迪锡之夜”的邀请函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捡到了大便宜……三人来到派对现场,很快便发现,自己同到场的三百多名宾客构成了这场规模庞大的宴会的盘中餐,而宴会的主人是吸血鬼,所有“有幸”赴约的客人都将任人鱼肉!雀跃的三个人顿时偃旗息鼓,随之而来的惊恐将驱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逃离这个凶煞的城堡……然而一旦迈入,他们已很难全身而退……[1]

电影介绍

片名:夜齿[2]

《夜齿》截图《夜齿》截图(5)外文名称:Les Dents de la Nuit(2008)

更多外文片名:Nuit Médicis, La.....France (working title)

导演:史特芬·加菲耶罗 Stephen Cafiero

文森·罗贝尔 Vincent Lobelle

编剧:Jean-Patrick Benes ....writer

史特芬·加菲耶罗 Stephen Cafiero ....writer

文森·罗贝尔 Vincent Lobelle ....writer

Allan Mauduit ....writer

主演:

萨姆·卡曼 Sam Karmann ....Serge Krinine

切基·卡尤 Tchéky Karyo ....Le Duc

伊莲娜·德·芙吉霍尔 Hélène de Fougerolles ....Jessica

影片类型: 恐怖 / 喜剧

对白语言: 法语

色彩: 彩色

片长:90分钟

上映时间:2008-08-06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萨姆·卡曼 饰 Serge Krinine

切基·卡尤 饰 Le Duc

伊莲娜·德·芙吉霍尔 饰 Jessica

职员表

导演:史特芬·加菲耶罗 Stephen Cafiero

文森·罗贝尔 Vincent Lobelle

编剧:Jean-Patrick Benes ....writer

史特芬·加菲耶罗 Stephen Cafiero ....writer

文森·罗贝尔 Vincent Lobelle ....writer

Allan Mauduit ....writer

演员信息

萨姆·卡曼   性别:男

剧照剧照星座:天秤座

出生日期:1953-09-23

出生地:埃及,塞得港

职业:演员/导演/编剧

更多外文名:SamuelKarmann(本名)

imdb编号:nm0439748

切基·卡尤 1953-10-04

人物简介

中文名:切基·卡尤

英文名:Tchéky Karyo

性别:男

国籍/地区:法国

血型:未知

职业:演员

星座:天秤座

生日:10月04日

别名:Tchéky Karyo

出生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切基·卡尤,演员,代表作品《巴黎舞男》《男人与狗》《从地球到月球》等。

幕后制作

在法国广告界倍受宠爱的史特芬·加菲耶罗和文森·罗贝尔,跨界第七艺术,联袂打造了他们的处女剧情长片。《夜齿》的创作初衷来自一个非常原创性的想法:拍一部有吸血鬼参与的恐怖喜剧。在法国,除了早在1980年拍摄的《夏洛特一家大战吸血鬼》,这类题材并不多见。

电影邀请到法国老牌导演让-皮埃尔·德萨尼亚参与执导。影片的选角不拘一格,但个个都极富天才。从年轻一代的福德理奇·贝尔、茱莉·弗妮荷,到老一辈的斯特凡纳·弗雷斯、安托万·迪莱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上疯疯癫癫地玩了个痛快。饰演山姆的帕特里克·米勒演技越发成熟,自参演了《99法郎》、《丛林》和《人物》之后,他的表演越来越游刃有余。而棕榈叶无疑应该伸向饰演吸血鬼牙医的萨姆·卡曼,这位老戏骨已将角色浸入骨髓,带着灿烂的微笑致辞的场景令人捧腹不止,自《恐怖之城》以后他再也没这样幽默过。

在喜剧元素方面,电影毫不吝啬。文字游戏、切中要害的对白以及对经典影片的恶搞,导演不放过任何一个镜头来制造笑料。通过影片,导演向无厘头式的幽默表达了无上的敬意。最出彩的桥段,莫过于吸血鬼对《泰坦尼克号》船头经典一幕的重新演绎。

题材的糅合通常会强化一部电影作品,然而正是这一点令本片备受诟病。我们能够想像导演的初衷是恐怖与幽默并行来推进全片。然而,他们成功地把观众逗乐了,却没有吓倒观众。略显天真和粗俗的中学生式的幽默令影片偏离了恐怖片的正题。漫画式的人物削弱了真实的恐惧感,观众已不太关心剧中人物最后是否能逃脱吸血鬼的魔爪。故事缺乏真实的较量和博弈,因此很容易被旁枝末节叉开,妨碍主题的深入。当然,较之美国同类型电影,该片在制作上的精雕细琢、出色的特技效果和法国人特有的美学鉴赏力,多少为电影挽回了一点颜面。

相关知识

法国电影是指法国拍摄的电影。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A.卢米埃尔和卢米埃尔﹐L.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既可用于放映﹑又可用于拍片和冲洗底片的活动电影机(cinmatographe)﹐卢米埃尔用这种手摇的电影机拍摄了一些纪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面清理的政策﹐关闭了他经营的制片﹑发行机构﹐卖掉了掌握法国主要影院网的百代交易公司和万塞纳胶片厂﹐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输出几乎等于零﹐为了重振法国电影﹐德吕克﹐L.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并以他为中心创立了一个包括杜拉克﹐G.﹑莱皮埃﹐M.﹑爱浦斯坦﹐J.﹑冈斯﹐A.等人的电影流派──印象派。

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年)﹑《太阳的死亡》(1921年)﹑《微笑的布迭夫人》(1923年)﹑莱皮埃的《海上的人》(1920年)﹑《无情的女人》(1924年)﹑《金钱》(1929年)﹑爱浦斯坦的《巴斯德传》(1922年)﹑《忠实的心》(1924年)﹑《美丽的尼维尔纳斯河》(1924年)﹑冈斯的《车轮》(1923年)﹑《拿破仑》(1927年)。印象派电影由于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像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发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会﹐脱离现实。1924年德吕克故世后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却有所贡献﹐其中有德吕克在《狂热》(1921年)中的深焦距镜头﹐冈斯在《车轮》中的加速蒙太奇﹑在《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莱皮埃在《黄金国》中从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种景像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