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

写意

中文名 写意
拼音 Xiěyì
目录导航

词语释义

基本解释

1、俗称“粗笔”。与“工笔”相对。中国画技法名。

分解解释

写(寫)xiě  

1、用笔作字:写字。写作。编写。

2、描摹,叙述:写生。写实。写照(a.画人物的形象;b.描写刻画)。轻描淡写。 

意  yì

1、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2、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3、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

4、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2]

绘画艺术名词

概述

写意画写意画(4)朱宣咸中国画《寿桃》朱宣咸中国画《寿桃》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笔画并称。

《现代汉语词典》: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区别于工笔)。

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在粤语中,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之意。:你的文章太写意了吧。你的动作真写意。

分类

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特点

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技法

境界

山水画的一般画法

张东林写意山水画张东林写意山水画写生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具体景物如何去用笔墨进行概括的问题。如光的画法、树石结构的表现方法、云水倒影的处理法等等,面对这些景物,初学者由于缺乏写生经验,常会感到难以下笔。画虽无定法,贵在创造,但如若在写生前对这些规律有一定的掌握,则能更好地帮助写生作品的完成。

这里把写生中经常要遇到的景物画法作些分析介绍,也许对读者有些启发。由于山水画表现的对象丰富复杂,变化万千,这里也不可能介绍得很全面,况且每种景物的画法变化也是很多的,不必,也不宜作呆板的阐述。读者可以通过平时的实践积累和研究他人的作品,再印证对写生景物的观察、研究,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去运用。

山水画法

写意山水画作品写意山水画作品对景写生,先从何处下笔,从何入手,有关这一作画步骤,往往因各人习惯而定,原无定法。但也有规律,这就是从整体着眼,大处落笔,由前及后,层层穿插的办法。初学写生,如无把握,落墨前可先用炭条或铅笔打轮廓,把画中各部分景物的主次位置先定下一个大体的部位,然后再用笔墨来画,特别是画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山水画,因建筑物的结构透视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画前先打好一个轮廓,显得较为必要。在不断的写生实践中,我们要逐步学会不打轮廓直接用笔墨在纸上造型的能力。第一种:从重点部位画起,笔笔生发的方法。面对景物,审度在画面上安排各部位景物主次位置,思忖考虑如何用笔墨去概括的基础上,看准部位,先从景物的主体部位画起。画时,要大胆落墨,用笔要有节奏地从右边中景的树木着手,点子由湿到干,由浓到淡疏疏密密地联成一片,注意整体造型变化要美。大体画好后,用同样的方法连接到左边的树叶,同时再用淡湿墨在浓墨点子上进行局部点厾,造成破墨效果,然后把两旁的树干穿插画上。在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整体调节,使中景两旁的树木层次逐步深入完整。在调整过程中,破墨、积墨要反复运用,点子、线条的结构、分布要按疏密、聚散、呼应、穿插等形式美规律来进行。接着用勾皴结合的方法。画出溪流两旁的坡石,并不断向四方生发。随着作画的不断深入,随时调整树木与石的整体关系,使各部位景物、笔墨之间气势得以连接,主次轻重的关系不断得以完善。

当树右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再把中间亭子从两旁树木中穿插画入。待稍干,用淡墨渲染层次。作画时,要不断看画面的整体效果进一步作调整,用笔不够严谨处,可以补笔,层次不足处再用浓墨积、破,淡墨渲染遍数不拘,直到认为已把画意充分表达出来为止,到这一步墨稿就完成了。

这是一种笔笔生发的方法,即是从画中的某一部分画起,根据表现景物的需要和笔墨构图的形式美组织规律,由局部向整体不断生发、调整,逐步构成完整构图和意境的一种比较灵活的作画方法。第二种方法用带有笔意和笔势的极虚灵的侧锋飞白用笔,以较快速度画出树干的整体气势和形态,定下位置。结合树干的结构,顺着飞白笔势,以中锋线条为主,理出树干的组织结构,飞白笔势成为树干的皴笔,与中锋的勾斫线条互相要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树干形体的刻画,接着用浓墨破笔点画树叶,再用淡墨点厾积、破。干后,再作整体调整,通过补笔和淡墨渲染,使笔墨组织更加严谨,层次更加丰富。这是画树木的方法之一,先用飞白虚笔定下位置,有利于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掌握,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画峰峦山石和其他景物。

花卉绘画步骤

1.白菜、萝卜的画法

写意荷花写意荷花①用中号长锋狼毫或羊毫调淡墨画菜的叶柄,趁湿马上蘸较浓墨画出菜根和根须。换用一支大号羊毫斗笔调淡墨画菜叶,注意笔腹含水要饱满,根据菜叶的结构、方向,分几笔画出菜叶,每笔菜叶的墨团形状大小浓淡要稍有区别,不能画成一样。笔与笔之间要注意衔接,既不能让它们模棱漫糊,又不能搞得支离破碎。趁湿用长锋小狼毫勾出菜叶上的叶脉。

②用同一支笔蘸浓墨以中锋画缚菜的草束。要掌握画草束的时间,迟了叶柄水分已干,画上去的草束就会浮起来。如果太早,草束的墨色会漫糊开来,影响其质感。总之要干湿得当,渗化适度。

③根据红萝卜的圆形结构,用一支干净的短锋羊毫笔蘸胭脂调合一下,分左右两笔画出萝卜的球茎。同时注意适当地在中间留些空白,以表现萝卜的高光,然后又用较深的颜色点须画根。再用同一支笔洗一下,蘸朱磦底画胡萝卜。为了加强胡萝卜的质感,可在朱磦底里调点胭脂。画时,同样要注意胡萝卜的造型特点,依据结构运笔。

④再用同一支笔洗净后蘸藤黄加花青调成汁绿。为了色调和谐,可在汁绿里再少量调点朱磦底,画出红萝卜叶柄的基部,然后又添画上小小的萝卜叶。两片萝卜的叶子要注意稍分浓淡。最后用中羊毫笔调赭墨画上蘑菇,画时同样要注意几只磨菇的不同方向和前后层次。

2.牵牛花的画法

①先画藤蔓:用长锋小狼毫笔调淡墨去画,用笔要悬腕中锋,轻快舒缓之中见遒劲,墨色要稍有变化,笔尖含水要干一点,以表现枝蔓的坚韧柔软。枝蔓是全画的架子,因此,要注意全局的位置经营。

②次画叶子:用短锋大羊毫笔调次浓墨去画,注意在蘸墨时要使笔头各部位含墨含水分量不同,这样一笔下去叶片即有浓淡变化。画叶要依据牵牛花叶片特点,每叶分三笔画成。点叶要注意疏密大小和方向的区别。

③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勾出叶脉。换用一支干净的短锋中羊毫笔,用胭脂加花青调成紫红色画花冠。牵牛花花冠上部色深,基部呈白色,因此用笔时要根据这个特点在花心留出空白,花型要圆润,色泽要饱满。两朵花要分浓淡。又蘸较深的花色点出未放的花蕾,注意花蕾与主花间的呼应。

④用三绿加一点藤黄,调成淡绿色染花蕊底色,趁湿又用短锋羊毫调藤黄加白,一笔画上花蕊。然后用长锋小狼毫蘸浓墨画上花托,又添上浓浓淡淡的藤蔓,使全画完整起来。最后略加苔点,使画面增添变化。

3.竹的画法

于子秋墨竹作品于子秋墨竹作品①画竹一般先画竿。用一支短锋羊毫笔,调淡墨自下而上逆笔分节画成。每节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顿一顿,以表现竹节的形态特征。画完第一枝,再换一支较小的短锋羊毫笔画第二竿竹,方法与第一竿竹一样。注意画出两竿竹不同的生长方向。特别是两竿竹的竹节要错开,不能并列起来。

②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趁竹竿的墨色将干未干时勾上竹节。又在主竿旁边,撇上几支小竹枝,用墨要稍干,用笔要挺拔,以表现竹枝瘦劲硬朗的特征。

③等枝竿的墨色基本干了,用长锋狼毫蘸浓墨撇竹叶。撇竹叶时用笔要干脆利落,重按轻提,一笔画成一片叶子,这是成败的关键。叶片之间的安排参错要处理得当。

④最后用长锋小狼毫调淡墨插上一支小竹竿和添上几支小竹枝,这样不仅与前面的大竹竿分出层次,还丰富了画面,使构图显得疏密有致。

4.兰花的画法

①用长锋狼毫(如兰竹笔)蘸浓墨先撇兰叶。撇兰叶的关键是兰叶的分组结合。先画第一组的兰叶,最长的三根,组合好“破凤眼”的布局,然后根据这一组定下的画面气势,添加小叶短叶,作为陪衬,使叶子布局完整。撇兰叶用笔要舒缓而有变化,以表现兰叶的正反转侧的多种姿态。墨色以浓墨为主,兼有浓淡干湿之变。

写意山水写意山水②可以用同一支笔,蘸赭石加一点朱砂胭脂点花,然后画花柄。用色要略分深淡。画花要根据兰花的结构,画出不同姿态的花朵。要注意花瓣与花柄间之连接。画花瓣、花柄,有时可意到笔不到。使兰花既生动有致,又合事物常理。

③用同一支笔洗去花色,蘸胭脂调墨点花蕊。再用大号羊毫斗笔淡蘸墨画上石头作为陪衬。画石头既为了点出兰花的生长环境,更为了整个画面的布局稳定,所以要十分谨慎地经营位置,不能随便草率。

④最后用短锋大羊毫调淡墨青(花青加墨,用大量的水调合)点苔,点 苔要中锋用笔,才能点得饱满圆浑。

白丁作品白丁作品5.花球的画法

①先画花球:用长锋小狼毫调淡墨逐个勾出组成花球的一朵朵小花。用墨要略分浓淡,花形要有变化,使花球有立体感。接着用短锋大羊毫调成浓绿蘸墨分组画上叶子。

②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勾叶脉。勾时把叶子分成上下两组,上边一组的叶脉墨色较深,下面一组叶子的叶脉用墨稍淡,以分出前后两组的层次。换用一支长锋狼毫笔调淡墨画枝干。随画随加浓墨,用较干的墨色去画较小的枝干。

③再用较淡的绿添画几笔嫩叶,增加叶子的又一个层次。接着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画出花球里的花柄,用墨要较干,使浓重的墨色衬托出洁净的花球。接着在叶间添画一团掩藏着的花球,方法与前同。

④最后用长锋羊毫笔调藤黄加三绿。淡淡地染上花色。趁湿用藤黄调朱磦底点花蕊。渲染花球既要染出立体感,又要注意花色的洁净。

6.枇把的画法

白丁作品——荷塘秀色白丁作品——荷塘秀色①用大号斗笔浸些清水,又挤去笔肚里过多的水分,乘湿蘸上墨,稍微在调色盆里调合一下。注意不要调得太“熟”,使笔肚中含的墨色浓淡不匀方好。这时开始顺笔画叶子,随画又要随时蘸点水,使画上去的几片叶子既有浓淡的变化,又有滋润丰厚的感觉。

②淡墨中锋勾出枇杷轮廓,注意用笔的圆正,以表现枇杷果实的立体感。接着用浓墨画完枝干。待叶子略干,换一支叶筋笔蘸上浓墨趁潮在叶子上勾出叶脉。勾叶脉时,笔端要稍干些,可用废纸把笔上蘸的墨吸去少许后再勾。前后几片叶子的叶脉要分浓淡,故画后面叶子时,可调点清水后去画,但注意笔端仍须稍干,以免漫糊。

③等枇杷的墨色已干,用一支干净的羊毫笔蘸藤黄调点朱磦上枇把圆形 的结构用笔,以表现枇把的立体感。

④趁色尚湿,用浓墨点上果蒂。果蒂要点得稍大,用笔稍重,使笔尖稍微叉开,以表现枇杷蒂毛茸茸的质感。最后用调进少许藤黄的淡螺青点染枝干,加上苔点,使画面更丰富完整。

7.玉兰的画法

①先画花瓣:用长锋小狼毫笔调淡墨色花瓣。墨色要洁净,用笔要爽快。为表现玉兰花瓣比较厚重的白色,可趁勾勒花瓣的墨色未干之际,再在瓣尖上加上小小的两点浓墨。接着用短锋大羊毫笔调淡墨染花底,染时要见笔。

②趁湿用短锋狼毫蘸浓墨点花蕊,花蕊的墨色会在刚染上去的淡墨花底上稍稍渗开。又用长锋大狼毫蘸浓墨画主干。用墨要稍干,用笔要苍劲,使枝干与洁白圆润的花瓣产生强烈的对比。然后再蘸清水化成次浓墨画横卧着的另一组枝干,画时要注意整幅画面的气势。趁湿再用浓墨点苔。

③接着调淡墨画花蕾和花托。画花蕾不仅要强调与主体花冠的呼应,还应配合整幅画的全局气势。花蕾与枝干的连接要合理,要符合玉兰的生长规律。④趁湿赶紧在花托上用小狼毫笔蘸浓墨点绒毛斑点。这一步要十分注意水分的的掌握,不能等干了再画,否则无论如何也画不出花托绒毛这种茸茸的感觉。最后点苔收拾整理。

8.孔雀兰的画法

半工半写画法是绘画入门的必修技法。本图的孔雀兰花是先用下净利落的笔触画好叶子后,用色接着画枝茎,最后用细笔勾出花朵,干后再上色,生纸上色要先淡後浓,趁湿复加浓重处的色,勿使边缘渗化,最后再用色略提瓣上脉纹。横幅上插形式的构图,用花形大小、向背和丰奇之势使枝茎和花取得情势。上插的花不宜太直,须成蓄势。在单株花画好后,画面如觉太空而不再画同类花时,可补其他适合画面需要的物象。本图试在厾点中补双勾白竹来衬托主体,使主客相从,对比中取得和谐效果。

探源

手法来源考

近几日,甘肃临洮出土了一件绘有“狼形纹”图案的彩陶壶。经考证,该陶壶距今2800年左右,属于辛店文化类型。专家指出,该陶壶上所绘的“狼形纹”图案是彩陶中极为罕见的用写意手法绘制的图案,该发现证实了彩陶图案是中国写意画起源的说法。

据甘肃彩陶研究会副会长王海东介绍,该彩陶壶高约16厘米,直径14厘米,为夹沙土黄陶。壶颈部有对称双耳,壶腹扁而鼓,凹底。壶口沿部饰有宽带纹,颈肩部绘有植物枝叶和一条形似树干的横枝,其上站立着一只酷似狼的动物。经专家考证,该陶壶踞今2800年左右,属于辛店文化类型。专家指出,该彩陶壶上的“狼形纹”与一般彩陶图案不同,没有遵守对称、规则化的原则,而是线条简洁,流畅随意,栩栩如生,这是绘画中典型的写意手法。

以写意手法绘制的图案在辛店文化类型中极为罕见,此彩陶的发现印证了中国写意画的源头是彩陶图案的说法。

相关经典诗歌

  • 写意 ①徐贲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来客去日日,花落花开年年[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 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风 (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画 (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枫桥夜泊 (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竹枝词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 凉州词·出塞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春日 (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山行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墨梅 (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山中 (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山行留客 (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花影 (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村居 (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 (清)袁牧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秋词 (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游山西村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蜂 (唐)罗隐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画眉鸟 (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梅花 (宋)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 赋茶 (一七令 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 子夜吴歌 (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