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石蚕

草石蚕

植物界
别称 甘露子、草石蚕
中文学名 草石蚕
植株高度 13~23厘米
目录导航

植物形态

草石蚕草石蚕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匍匐,其上密集须根及在顶端有患球状肥大 块茎的横走小根状茎;茎高30-120m,在棱及节上有硬毛。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3-12cm,宽1.5-6cm,先端微锐尖或渐尖,基部平截至浅心形,边缘有规则的圆齿状锯齿,两面被贴生短硬毛; 轮伞花序通常6花,多数远离排列成长5-15cm,顶生假 穗状花序;小荀片条形,具微柔毛; 花萼狭钟状,连齿长约9mm,外被具腺柔毛,10脉,齿5,三角形,具刺尖头;花冠粉红色至紫红色,长约1.2cm,筒内具毛环,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球形, 黑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9月。

基本简介

【名称】:草石 蚕

【别称】:甘露儿、 宝塔菜、 地蚕、螺狮菜、地古瘤 地灵、 石蚕(《本草图经》),石奇蛇(《生草药性备要》),石祁蛇(《岭南采药录》),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间草药》),白毛岩蚕、岩蚕(《浙江民间草药》),老鼠尾(《泉州本草》), 土知母、墙蛇、 石蚯蚓、飞线蜈蚣(《闽东本草》),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广西药植名录》), 白毛蛇(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白毛骨碎补(《福建中草药》),石岩蚕、 白花石蚕、毛石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分布】:原产于东亚、中国大陆,台湾由中国大陆引进栽培已有15年以上的时间。

【分类】: 唇形科

【型态】:株高15~25公分,茎方形,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长卵形,先端钝,锯齿缘,春至夏季开花,花冠淡紫色,地下块茎具短节状,白色,形似蚕体,质脆。

【用途】:常做观赏植物,因形似蚕宝宝,颇为奇特,1996~2000年间,坊间伪称是新鲜的「 冬虫夏草」而 声名大噪,价钱高昂,许多人受骗仍不知情,但经推广之後,已成为新兴蔬菜。

【花期】:12~1月盛产。

【管理】:性喜温暖,忌高温潮湿,生育适温15~25度。

草石蚕草石蚕【施肥】:栽培土质以肥沃之砂质土壤为佳,排水需良好,滞水不退易腐烂。

【繁殖】:可用 扦插法或块茎繁殖。

分布生境

分布于贵州、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水边或湿地。

主要价值

和五脏,下气,清神。泡酒喝,除风破血。煮食,治溪涧砂毒。焙干吃,主治走注风,散血止痛。

药用价值

【功效】: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

【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

【功效分类】: 祛风药;清热解毒药

食疗价值

  

【性能】:味甘,性平。能养阴润肺。

【用途】:用于肺阴不足,干咳痰少,或虚劳咳嗽。

【用法】:煎汤,蒸食或煮食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