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位于西秦岭、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西连青海、南通巴蜀、甘肃岷县当归种植基地东接三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构成了这里的山峦起伏,盆地毗连,草场宽阔,山清水秀。岷县平均海拔2500m,年平均温度5.7-6℃;年平均降水量596.6mm,无霜期86-145夭,年平均日照2229小时,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为当归等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夭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岷归”以其质优和道地药材驰名中外,素有“千年药乡”之称。[1]
当归古名草头归、文无、乾归、夷灵芝、仙二女,属伞形状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据《名医别录》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古代岷县属陇西郡所辖)。公元500年左右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曰:“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支气香,名曰马尾当归,稍难得。”可见在1500多年前岷县就已种植当归,且品种优良,因而将岷县称为“当归之乡”真是名不虚传。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有“中华当归甲夭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美称。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当归能上能下,可攻可补,有活经补血、调经止痛、去瘀生新、润肠通便等功效,其中补血效果尤为卓著。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之传,欧洲医学界称当归为“中国的妇科人参”。早在1700多年前岷县就有了种植当归的记载,且品种优良,其中“马尾当归”更是进贡朝廷的珍品,堪称千古奇药。
岷县充分发掘该县以岷归为主的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把中医药产业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益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路。20世纪70年代开始,岷县就致力于当归病虫害防治、抽薹防治及当归育苗、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与中科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中药材优质新品种(系)选育、熟地育苗、优质当归种籽扩繁、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低残留新农药引进与筛选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攻关,配套制定了全面系统的种植技术规程,遴选出了当归生产尤其是防治麻口病的综合技术方案,初步选定了辛硫磷等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进一步加大中药材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和技术支持,积极争取实施了岷县中药材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与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岷归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
到2011年,岷县年中药材产值7.4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一半,年出口量8000余吨,其中当归50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总量的90%以上,创汇2亿元人民币,岷县农民人均年当归收入近5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当归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当归之乡。”
岷县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以品牌创市场、以特色求发展,促进药材产业升级,使药材种植的效益不断攀升。以“岷归”为首的各类中药材通过技术人员的选培扩繁、家种驯化,已推广普及到各个乡镇。同时,县上大抓规范化种植,已在岷山、清水等8个乡镇14个点建成了当归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规范化种植使岷县当归在市场上身价培增,成为国际药材市场的抢手货。岷县紧紧围绕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定西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把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大产业来抓,及时调整和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以道地、绿色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在培育中医药产业链的过程中,从规范化种植、多层次加工、完善市场流通、规划建设园区等方面做文章,“岷归”增加了“中国药都”的魅力,有力地促进了定西市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岷县不断加快中药材标准化建设步伐,岷县积极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制定出台了《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及指纹图谱质量标准》、《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当归质量安全》及《技术规程》、《甘肃道地当归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甘肃岷归饮片加工质量标准》、《当归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SOP)》等一系列地方执行标准。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基地(GAP)建设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了与天津天士力、中新药业、岷海制药等重点加工企业合作,选定区域,严格技术规范,建设标准化药源基地。
到2011年,全县已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有7户,已有7户加工企业的10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年加工中药材饮片2万多吨,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40%,其中当归饮片1万吨,红黄芪饮片0.5万吨。相继建成了以岷海制药公司为代表的中成药生产,以顺兴和公司、岷海饮片公司、岷归公司为代表的中药饮片生产,以康达公司为代表的中药提取物生产,以岷当公司、草春堂公司为代表的化妆品生产,以天容公司为代表的保健食品生产等一批龙头企业,使岷县中药材由原药销售逐步向初级加工、精深加工过渡。中国当归城年交易量已达到5万吨、交易额近5亿元;梅川镇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量达3万吨、交易额近3亿元,吸引了来自亳州、玉林、成都、河北、湖南等地常驻岷县的客商达280家,流动客商650多家。同时,县内岷海制药、顺兴和等企业还在广州、亳州等全国知名省市设立营销专区,远销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1979年,岷县药材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嘉奖令。1989年“岷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岷县“顺和”、“天容”、“岷州”、“岷当”相继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岷归”先后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绿色食品认证、“岷县当归”证明商标。当归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甘肃省首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