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

歌曲语言 湖南方言
歌曲原唱 李谷一
中文名称 刘海砍樵
谱曲 湖南民歌
所属专辑 歌曲选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正宗版本”及其现实意义

“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另一个“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狸精,她炼成宝珠一颗,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时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刘海的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执意要嫁给刘海。但是憨厚朴实的刘海,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应与胡秀英成亲。回到家后,刘海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喜欢,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刘海于是去位于城中心的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就会现出原形,无奈之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知道后,没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他们,拿到了宝珠。从此,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今天在常德还能找到传说中的丝瓜井,但是现井口石板风化剥落,井壁石砖残缺破损,井口四周杂草丛生。传说中刘海大战十罗汉的“刘海庙”也早已损毁。 刘海砍樵传说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刘海砍樵传说保存了一定历史阶段常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情,而它所表现的价值理念也将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

历史渊源

李左.叶红表演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李左.叶红表演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戏曲的发源地———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丝瓜井、葵花井等。丝瓜井位于城内泮池街文条巷与丝瓜井巷交汇处。传说井水中有丝瓜影像,取井水置水桶和木盆等容器中同样现出丝瓜影像,因而得名。临井而观,井口直径五尺余,深约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似缸倒置,井水清洌,冬暖夏凉,久旱不竭。丝瓜井历史悠久,具体建于哪个时代,无从考证。流传于常德民间的‘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源于刘海和胡秀英一段坚贞的爱情故事。神话传说。

传说

刘海砍樵 朱宣咸作刘海砍樵 朱宣咸作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钩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前传

玉皇大帝手下有一位专司起草圣旨,发布圣俞之职的官儿太白金星。这太白金星姓李名长庚。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是天廷难得的文官。但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一天,玉皇大帝令太白金星向人间下达一道圣旨,要人们三天吃一餐饭。谁知他接过圣旨后,见天色尚早,就跑到广寒宫里同吴刚一边饮酒一边下起棋来。俩人一局棋没下完,酒却喝了一壶又一壶,都不知不觉的有些醉意了。蒙胧醉意中,太白金星的衣袖拂掉了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这枚棋子自天而降,“轰隆”一声巨响,落在了安陆西北三十里外的地方,变成了一座高千仞的大山。由于棋子落地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砸得地上乱石滚滚,烟尘蒙蒙。于是人们就把那地方叫做“烟店”。也正是棋子落入下界的“轰隆”一声巨响,把太白金星的酒给震醒了一大半。他突然记起了玉皇大帝令他向人间传达圣旨的事。就似醉非醒的慌慌张张地来到南天门,向人间发话道:“玉帝有令天下百姓今后一日只准吃三餐饭,不得有误!”。后来,玉皇大帝知道太白金星因为贪杯误传了旨,就把他贬到凡间让他投胎到四川江油一位李姓人家,取名李白。

一天,一位云游高僧来到安陆烟店,见那枚棋子化作的大山被红光普照,紫气升腾,有神灵仙气知是太白金星所造化,便为它取名叫做“白兆山”。后来,李白仗剑出游,来到白兆山,顿有所悟,感慨道:“山名曰白兆,始知李白来”,就在山上住了下来,而且一住就是十年。大家都称李白是“诗仙”,以为他诗作得好,才称之为“仙”,其实他是“谪仙”,就是被贬谪到凡间的神仙!至于陪太白金星喝酒下棋,导致误事的吴刚,受到玉皇大帝的惩罚则更惨——让他投胎到湖南乡间刘姓家中成为砍柴娃,于是后来就有了《刘海砍樵》的故事。

刘海庙

刘海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号海蟾子,一直活到北宋末年,享年100多岁。刘海是钟离权的再传弟子,吕洞宾的亲传弟子,与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和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派尊为北五祖,其所传道派为海蟾派。中国自古即有“刘海戏金蟾、刘海撒钱”等传说,刘海就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和送子神。

相关作品

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两个剧本,就是取材于这一典故。

精彩对唱比古调

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那我就比不上罗!

(女)你比他还有多咯,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哪,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男)我这里将大姐也有一比呀,

(女)刘海哥,

(男)哎

(女)我的夫,

(男)啊

(女)你把我比作什么人,

(男)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哪,

(女)那我就比不上哪!

(男)我看你俨像着她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哇,

(男)我的妻你随着我来行哪,

(女)走哇,

(男)行罗,

(女)走哇,

(男)行罗,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七嘴八舌凑出比古调

小品创作过程:

提起《刘海砍樵》,就不能不提起陈北方,何冬保。

1947年,何冬保自洞庭湖来到长沙,解放后与田氏兄弟田琼林、田运隆曾共事于民众花鼓戏剧团。何冬保出身贫寒,积极肯干,且有名气,1951年4月17日被长沙市人民政府聘请为长沙市戏曲工作改进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改编创作组副组长。1951年8月3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湖南省戏曲改进委员会常务委员。陈北方,长沙市文化局干部,1951年将原是“搭桥戏”的“大砍樵”改编为有剧本的《小刘海砍樵》。过去的搭桥戏是没有剧本的,只是有一个故事,演员上场自编唱词。 陈北方将《小刘海砍樵》剧本交给何冬保,因当时演出太多,无暇顾及排练之事,何冬保将剧本丢在田琼林的床铺帐顶上,一丢就是好几个月,后来,湖南省搞戏曲汇演,这才想起了这个剧本,剧本要编曲,何冬保找来了民众剧团的鼓师田琼林、琴师田运隆,大家坐在一起就七嘴八舌凑了起来。其中有几段可以套老腔,这没问题。开场一段,大家在苦苦思索,浏阳出生的田运隆顿生灵感,提出用浏阳的采莲船调,原词是“浏阳的鞭炮劈里啪拉响衣么拉子哟火,劈里啪拉响衣么拉子哟火”,把这个剧本的新词“风和日暖好风光”套上去,非常好,情绪也合,几个人很高兴。最后一段词,何冬保提出来用地花鼓的《十月望郎》套新词,大家发现,这样非常合适,唯独中间一段“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的新词大家有些犯难,为什么?词不工整,一下子九个字,一下子八个字或六个字、三个字、一个字,大家都沉默不语。田琼林思索良久,提出能不能用“安童调”来唱,原词是“张老三在家中忙(呀)收拾”,九个字,套上“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很合适,上句是出来了,可下一句怎么唱呢?还是何冬保转得快,叫出了“胡大姐”,田琼林、田运隆两兄弟马上就答“哎”,何又唱“刘海哥”,这边又答“啊”,“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嗬嗬”自然唱出了“安童调”的下句,这样一来一往,将这段新词全部唱完,都没有离开“安童调”的基本旋律,但又是一个新曲调。田运隆是琴师,提出将“花石调”上下过门拼在一起做这个新调的过门。因这段词是用古人来比喻,后来李谷一把这个新调就叫“比古调”。

李谷一春晚上使它走红全国

刘海砍樵在湖南城乡各演出队曾很盛行,非常好听,让全国知道的、或使它走红全国的是春晚——李谷一和姜昆在1984年春晚的小品演出让它更加出名。

1984年春节前,在北京的湘籍歌唱家李谷一找湖南方面要去了1961年自己主演过的《刘海砍樵》那段精彩对唱的曲谱,即“比古调”。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她与姜昆一炮打响,使全国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比古调”。

有的人说“没想到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她与姜昆一炮打响”,这是个别年轻网友的无知猜想,所谓“没想到”是因为这种人根本不了解它曾如何盛行于湖南。这个湖南人们普遍喜爱的名曲小品只要亮相于春晚,必然会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