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愚

王景愚

中文名 王景愚
职业 默剧演员、编剧
主要成就 开创中国哑剧表演艺术
社会职位 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生地 天津
性别
出生日期 1936年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景愚 青年时期王景愚 青年时期1948年,参加天津儿童广播剧团,后入南开中学学习,加入南开剧社。

195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演艺经历

王景愚表演《吃鸡》王景愚表演《吃鸡》(3)195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编剧。

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62年,王景愚刚从中戏毕业分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不久,受邀到广东演出时。在吃罐焖鸡的时候,因为鸡不太烂,吃着有点费劲,激发了灵感,创作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哑剧小品——《吃鸡》[5]

1963年,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元旦晚会上表演时,周恩来和陈毅看了笑得直流眼泪。随着电视的普及,这个小品在中央台一经播出,王景愚和《吃鸡》就立刻被全国观众记住了。[6]

1967年,担任编剧的电视直播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播出。[7]

1977年初,创作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该剧上演后,全国近三百个文艺团体相继上演。

1979年,创作演出《撩开你的面纱》(合作)。[8]

1980年,因扮演《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而荣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

1982年,创作讽刺喜剧《可口可笑》,并担任主角。《可口可笑》被译成日文,由日本剧团上演。

王景愚主持春晚(左一)王景愚主持春晚(左一)(3)1983年,与马季、姜昆、刘晓庆共同担任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并在晚会上表演哑剧小品《吃鸡》;[9]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4年,王景愚开始探索中国民族哑剧艺术,创作并领衔主演了《讽刺与幽默》哑剧晚会[10],开始哑剧表演艺术活,并到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同年,春节晚会上与李辉合作表演哑剧小品《电视纠纷》。

1990年,表演春节联欢晚会哑剧小品《举重》。[11]

感情经历

高中时喜欢上李莉莉。李莉莉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之后,两人进入真正谈恋爱阶段。毕业之前王景愚和李莉莉结婚。

社会经历

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

人物逝世

2021年5月3日上午9点52分,王景愚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12]

主要作品

《幕后:王景愚自述》《幕后:王景愚自述》(3)

1962年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杜鹃山》;

1977年创作并演出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

1979年合作创作并演出《撩开你的面纱》;

1980年演出《威尼斯商人》;

1982年创作并演出讽刺喜剧《可口可笑》[13]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哑剧小品《吃鸡》;

1984年合作表演哑剧小品《电视纠纷》;

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哑剧小品《举重》等作品;

另著有《菜田会诊》《特别审讯》等独幕喜剧20余部,散文集《幕后》、《王景愚与哑剧艺术》等著作。[14]

编剧作品

上映时间 作品名 类型
1967年 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电视直播剧

人物轶事

上映时间 作品名 类型
1967年 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电视直播剧

吃鸡事件

采访活动

王景愚因演“吃鸡”,某次上街去商店,别人说:吃鸡的来了,甚至在他问路时,别人只问他演和“吃鸡”有关的问题。

王景愚是国外名剧中“夏洛克”的扮演者,他演这个角色还得了奖。而王景愚的前辈老师,点名说他,在国外以能演“夏洛克”为荣,你却演“吃鸡”。此后他承受巨大压力,得了抑郁症。很多年退出舞台。

在香港回归的1997年,王景愚去香港演出,那里有观众点名要他演哑剧小品“吃鸡”,他问为什么,回答是:看他这个节目就想起了那年全家在电视机前一起欢度春节的快乐的日子。王景愚听后,十分感动。后来临时把他之前拒演的小品“吃鸡”换上,受到观众的欢迎,王景愚也抛弃了个人私心杂念和心理的压力,抑郁症也好了。

走穴事件

王景愚一次到四川演出时,当地有“哑剧”迷一直跟着王景愚要做“追踪采访”。这位记者一见到王景愚便紧紧地抱住他大呼:“哎呀,您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吃鸡的王景愚吧!”偏偏王景愚最恼火别人把那个演吃鸡的演字省掉,而呼他为吃鸡的,从此便对这位“记者”先生没了好感任凭他三请四邀,绝不接受采访。中午,王景愚先生吃了半片安眠药睡觉,养精蓄锐准备晚上演出。忽听见门外服务员在叫:“王先生,北京长途。”于是,王先生东倒西歪地出门去了。不一会儿他又气冲冲地回来了,我问他:“那电话说了什么?”他说,“什么电话呀。我出门时还糊涂着呢,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只见那位‘记者’赶紧过来搀我,那搀我胳膊的劲比我摔得还疼。最可气的是,他还说什么,王先生啊,很对不起您啦,其实没有什么长途啦,是我想叫您起来好采访你啦。”

到了晚上,这位“记者”奇迹般地出现在台侧,等王先生上台表演了,他更是忙得不亦乐乎,站在报幕员的椅子上不停地拍照。当王先生演到最精彩的时候,突然听见“咕咚”一声巨响,随后便是全场观众的哄堂大笑。原来是那位“记者”忘了自己是站在椅子上,一脚踏空,连人带照相机从幕后摔了出去。

第二天晚上临开车前,那位“记者”风风火火地又来了,一脸痛心地对王景愚说:“王先生,实在对不起,昨天晚上那一跤摔得好惨啊,我拍的那许多照片,全部都报废啦。”说到全报废啦时,让人能感到他已凄然泪下。于是,善良的王景愚便让他留在了车上,并问他:“那你今天干吗来了?”“今天?今天我做了大量的准备,买了好几个正宗的柯达胶卷,准备重新给您好好地拍照。”“你今天重新拍,能保证拍好吗?”王先生有点严厉地问他。只见那“记者”看着王景愚,半晌才结结巴巴地说了句:“今天,今天,今天还有报废的可能!”

词条图册

走穴有两种,“官穴”与“私穴”,区别它们的关键,是看邀请单位是不是官方的或者具有官方性质,这是其一。其二,被邀请的演员必须直接与邀请单位见面,谈清楚演出报酬,税收等等,而不是通过第三者——“穴头”。王景愚在走过一次应当算是“私穴”的“穴”,并且从此不再与“穴头”打交道了。那是一九八五年初,北京一位姓桂的“穴头”到中国音乐学院找郁钧剑(当时郁钧剑还在上学),说重庆有家叫三友公司的单位想请郁钧剑去演出,同行的有王景愚、苏小明等,当时正好学校放假,郁钧剑便同意了。当王景愚们到达了当地以后才发现,演出没有一切手续(当时的文化市场也相当混乱),没有管理,什么演出的场次安排,收入的分配,完全是那家三友公司和姓桂的“穴头”与剧场在操纵。明明剧场里满座,他们可以联合起来说今天这场根本没卖满座,是因为考虑到让剧场效果更热烈些,才赶紧将卖不出去的票发给关系户了。开始王景愚们还相信,慢慢地王景愚先生发现被骗了。因为他们说卖了多少票,就意味着卖了多少钱,少报票数,即可苛扣报酬。当王景愚们的明白了这一切以后,心中油然生起一种被人宰割的悲痛感。郁钧剑和王景愚决定不再参加他们的演出,返回北京。那天他俩算了次扑克牌,是由王景愚“说”的牌,郁钧剑来翻。王景愚说,如果翻出来的是张老K,尤其是红桃老K,那么就意味着此行还是吉利的、顺利的,如果翻出来的是张小3,则意味着推测是正确的,得走。听了他的这一番话,郁钧剑反而不敢翻了,郁钧剑又说,如果翻的是红桃3呢?王先生答,红桃3还可以,最倒霉的是梅花3。说完运了半天的气,憋足了劲,终于翻出一张牌,我一看——梅花3。只听得“吱呀”一声,王先生躺在地上大笑起来,真是苦中作乐。

从此王景愚和郁钧剑再也不走由“穴头”出面组织的“私穴”。没有介绍信,没有单位批准,那是绝对不行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