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总人口数)×1000‰
是指活产,即指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的活婴儿综合。
是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以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它是人口自然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研究人口变动的重要依据。
出生率是以每千人每年出生的婴儿数来表示的。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差别很大。出生率可分为五等。即:>50‰、40~49‰、30~39‰、20~29‰及<20‰。
总的来看,非洲、西南亚、拉丁美洲的人口出生率最高,大多数国家均>40‰;其次是东南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生率为20~29‰;再次是欧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澳大利亚,其人口出生率为14‰~20‰;最低是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人口出生率低于13‰。以国家为单位,人口出生率>50‰的国家都集中在非洲,其中有尼日尔、毛里塔尼亚、卢旺达和肯尼亚等国;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都出现在欧洲。例如,人口出生率<10~12‰的国家有德国、丹麦、意大利、瑞士、瑞典(日本和中国为东亚国家)。以上事实说明,高出生率集中在低纬度地带,尤其是热带和副热带;而低出生率则集中在中纬与高纬度地带。如果把人口出生率与人口密度的分布相对照,则可以看到,人口密度比较高的西欧、日本,其人口出生率反而比较低;而人口比较稀少的非洲、西亚与拉丁美洲的出生率相当高。
从经济状况看,工业比较发达和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和日本,出生率比较低。与其相对应的工业比较后进、农业经济落后并占主导地位,以及城市化程度不高的非洲、西亚与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生率很高,居于世界之首。可以这样说,出生率的高低成为与经济发达程度相联系的一个指标。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过高,新生人口过多,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文化状况对一国人口出生率的高低也有影响。例如,当今人口出生率比较低的西欧、北美,以及南美的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恰好是欧洲各国家移民所住的地方,文化程度高,出生率就低;而拉丁美洲虽也是欧洲的移民,相比之下文化水平不高,则出生率比上述地区高。所以出生率的高低不仅与城市化的程度、工业化的水平及文化状况有密切联系。通常成为负相关。但美国、法国、英国、爱尔兰和新西兰都是例外。
(Crude) birth rate: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 per 1000 people
中国人口出生率(1978-2020)
年 份 | 出生率 | 年 份 | 出生率 | 年 份 | 出生率 | 年 份 | 出生率 | 年 份 | 出生率 |
1978 | 18.25‰ | 1989 | 21.58‰ | 1999 | 14.64‰ | 2009 | 11.95‰ | 2019 | 10.41‰[1] |
1980 | 18.21‰ | 1990 | 21.06‰ | 2000 | 14.03‰ | 2010 | 11.90‰ | 2020 | 8.52‰[1] |
1981 | 20.91‰ | 1991 | 19.68‰ | 2001 | 13.38‰ | 2011 | 11.93‰ | ||
1982 | 22.28‰ | 1992 | 18.24‰ | 2002 | 12.86‰ | 2012 | 12.10‰ | ||
1983 | 20.19‰ | 1993 | 18.09‰ | 2003 | 12.41‰ | 2013 | 12.08‰ | ||
1984 | 19.90‰ | 1994 | 17.70‰ | 2004 | 12.29‰ | 2014 | 12.37‰ | ||
1985 | 21.04‰ | 1995 | 17.12‰ | 2005 | 12.40‰ | 2015 | 12.07‰ | ||
1986 | 22.43‰ | 1996 | 16.98‰ | 2006 | 12.09‰ | 2016 | 12.95‰ | ||
1987 | 23.33‰ | 1997 | 16.57‰ | 2007 | 12.10‰ | 2017 | 12.43‰ | ||
1988 | 22.37‰ | 1998 | 15.64‰ | 2008 | 12.14‰ | 2018 | 10.94‰ |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