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南都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出处:【全唐诗】卷166_2
①南都行
②南都信佳丽,③武阙横西关。④白水真人居,⑤万商罗鄽闤。
⑥高楼对紫陌,⑦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⑧邈然不可攀。
⑨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⑩丽华秀玉色,⑪汉女娇朱颜。
⑫清歌遏流云,⑬艳舞有馀闲。⑭遨游盛宛洛,⑮冠盖随风还。
⑯走马红阳城,⑰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⑱长吟愁鬓斑。
①这里的“行”,指歌行体。歌为总名。铺张事实而歌称“行”。
②南都句:谓南阳实在是个好地方。南都,即南阳。《文选》张衡《南都赋》,李善注: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王琦注:南阳是光武旧里,即位之后建都洛阳,以南阳为别都,谓之南都。
③武阙句:言武阙山作为关隘横亘在南阳附近。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李善注:武阙山为关,而在西弘农界也。
④白水句:谓货币流通。白水真人,汉钱币“货泉”的别称。《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有金刀(繁体“刘”中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文字为白水真人。
⑤万商句:谓市廛罗列,商业发达。廛,公家所建供商人存货物的地方,这里指商铺。阛(huán),市垣。
⑥紫陌:指帝都郊区的道路。
⑦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⑧邈然:高远貌。这里指超群出众。
⑨陶朱与五羖:陶朱,即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范蠡佐勾践灭吴后,以越王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陶,称陶公,凭经商成巨富。五羖,五羖大夫,即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yìng诸侯之女出嫁时陪嫁之人)于秦。百里奚亡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水经注》:百里奚,宛人也。于秦为贤大夫,所谓“迷虞智秦”者也。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名三公城,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
⑩丽华句:言汉光武帝阴皇后美色如玉。《后汉书·后妃纪上》: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
⑪汉女句:谓汉水神女娇态红颜。汉女,《后汉书·马融传》:湘灵下,汉女游。李贤注:汉女,汉水之神女。
⑫清歌句:形容歌声非常美妙。《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⑬艳舞:妖艳的舞蹈。
⑭宛(yuān)洛:宛,汉南阳郡有宛县。洛,洛阳的简称。
⑮冠盖:冠,礼貌。盖,车盖。官吏的服饰和车驾,借指官吏。
⑯红阳城:汉南阳郡有红阳县。
⑰白河:即淯水,汉水支流,流经南阳。
⑱谁识二句:《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里诗人以诸葛亮自比。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