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 春秋战国时期,铜梁为 巴国属地。公元前329年, 楚威王灭巴,封其庶子于濮江之南(今合川、铜梁),号为“铜梁侯”。
秦朝,置 垫江县,铜梁为垫江属地。
南北朝时期,宋永初元年(420年),分设东宕渠郡,垫江改名宕渠,铜梁为 宕渠县境。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郡为垫江,置 合州,改县为石镜。
隋、唐时,虽郡、州时有变易,但铜梁一直为合州的 石镜县辖地。
唐朝,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割石镜地置铜梁,隶属合州,县治初在奴仑山列宿坝(今 潼南县 塘坝镇)上;开元三年(715年)移于武金坑(今 合川市 太和镇富金坝);开元十六年(728年)移于东流溪坝(今潼南县汇集乡戴场坝) 。铜梁建县,因境内“小铜梁山”而得名,初置是在涪江流域一带,大体疆域包括今铜梁、合川西南、潼南南部、大足县大足川流域;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隶属于合州;乾元元年(758年),巴川县西南部新置大足县。
两宋初循唐制。熙宁四年(1071年)赤水县并入铜梁。熙宁七年(1074年)复设赤水县。
元代,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巴川县并入铜梁,仍属合州,县治始为 巴川镇。铜梁区
明朝,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划铜梁、遂宁部分地置 安居县,隶属重庆府。
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撤销重庆府的安居县、合州属的铜梁,并入合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安居、铜梁二县地复置铜梁县,[15]属重庆府。宣统三年(1911年)11月24日,成立铜梁县军政府,改县公署为知事公署,属 重庆府。
民国时期,民国18年(1929年),铜梁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24年(1935年),铜梁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后改为永川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22日成立铜梁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公署铜梁专员公署。1951年,改铜梁专员公署为江津专员公署。1981年,改 江津专区为永川地区,辖铜梁。1983年4月, 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铜梁属重庆市辖县。
1997年6月,重庆恢复直辖,铜梁仍属重庆辖。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调整重庆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58号)文件,批复重庆市撤销铜梁县,设立重庆市铜梁区,以原铜梁县的行政区域为铜梁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7月15日,铜梁区正式挂牌运行。
2016年8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铜梁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渝府〔2016〕61号),批复:
同意调整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管辖范围。
铜梁区
(一)调整巴川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巴川街道东邻东城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中南路向北,连龙城大道、铜合路、石磙一路、青龙路至与渝遂高速公路交点,接原界线;南接南城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淮远河向西连白龙大道、迎宾路、龙门西街、中兴路至与巴川河交点,接原界线;西连侣俸镇,原界线不变;北接太平镇、水口镇,原界线不变。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二)调整东城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东城街道东邻蒲吕街道,原界线不变;南接南城街道,原界线不变;西连巴川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中南路向北,连龙城大道、铜合路、石磙一路、青龙路至与渝遂高速公路交点,接原界线;北接水口镇、二坪镇,原界线不变。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三)调整南城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南城街道东邻蒲吕街道、庆隆镇,原界线不变;南接石鱼镇,原界线不变;西连土桥镇、侣俸镇,原界线不变;北接巴川街道、东城街道,与巴川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淮远河向西连白龙大道、迎宾路、龙门西街、中兴路至与巴川河交点,接原界线,与东城街道界线不变。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截至2021年,铜梁区下辖有5个街道、23个镇。[16]
5个街道: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蒲吕街道、旧县街道。
23个镇:土桥镇、二坪镇、水口镇、安居镇、白羊镇、平滩镇、小林镇、双山镇、虎峰镇、石鱼镇、福果镇、庆隆镇、少云镇、维新镇、高楼镇、大庙镇、围龙镇、华兴镇、永嘉镇、安溪镇、西河镇、侣俸镇、太平镇。[16]
铜梁区
铜梁区(3)铜梁区位于 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地处东经105°46′22″至106°16′40″、北纬29°31′10″至30°5′55″之间。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区,东南毗邻璧山区,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约48公里,幅员面积1343平方公里。
铜梁区属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075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温度82%,年平均无霜期225天。
铜梁区铜梁区地处渝西丘陵与渝东平行岭谷交界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东南部有毓青山和巴岳山东西对峙,境内最高海拔902米,最低海拔185米,森林覆盖率33%。
铜梁有矿产资源26种,主要有 天青石、煤、石灰岩、页岩、石英砂岩、陶瓷土和 地热等。 其中,天青石储量400万吨,煤储量10.4亿吨,天然气储量4000万立方米。
铜梁区铜梁有 野生植物60个科、104属、166种,其中珍稀保护植物10余种,如 桫椤、罗汉松、银杏、杜仲、 红豆树、楠木等。
铜梁有野生动物有7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19种。列入国家保护动物10余种,如白鹭、 长脚秧鸡、猫头鹰、锦鸡、蟒蛇、鸳鸯等。
铜梁有 涪江、琼江、小安溪、平滩河、久远河和淮远河六条主要河流,属长江水系 嘉陵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8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925万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为197.12亿立方米。
(以上资料,截至于2010年)
铜梁区
2021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8.9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3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5.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85%。
2021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32.49万户,总人口84.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33万人,乡村人口44.22万人。按人口年龄结构分,0-17岁14.73万人,18-34岁16.08万人,35-59岁34.47万人,60岁及以上19.28万人。按性别分,男性43.23万人,女性41.31万人。全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4.6,其中出生婴儿性别比110.3。[10]
区委书记:谭庆[17]
区委副书记:万隆、屈锐[18]
区长:万隆[14]
副区长:廖强、杨逃红、陈庆华、夏斌、王小波、罗昌西、周伟峰、任建平[19]
主任:朱华伦
副主任:谢发耀、秦玉梅、魏加奎、高显权、龙其贤[19]
主席:何建伟
副主席:黄科、汪德富、李治伦、曹定福、汪龙、王敏、曾祎
秘书长:印才英[20]
铜梁区(3)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4.5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94亿元,增长10.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2.7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7.7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54.3:36.6。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35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304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20人。累计开展职业培训12779人次,召开69场招聘会,702家企业累计提供岗位27938个。
2021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093户。其中,企业28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5户,个体工商户7198户。年末,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57874户。其中,企业145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25户,个体工商户42593户。[10]
铜梁区(2)
202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8.1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农业增加值65.40亿元,增长10.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2.90万亩,增长0.6%;粮食产量35.50万吨,增长1.2%。蔬菜种植面积36.10万亩,增长3.6%;蔬菜产量77.30万吨,增长4.5%。生猪出栏47.09万头,增长32.2%;家禽出栏1808.77万只,增长4.4%。水产品产量3.95万吨,增长4.1%。[10]
铜梁区(2)
202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44.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4.2%。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4.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4个百分点。
2021年,注册在铜具有资质等级纳入联网直报统计的建筑业企业114家。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316.62亿元,增长15.4%。[10]
铜梁区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7.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7%;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5.7%。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食、食品类增长17.1%,饮料类增长24.7%,烟酒类增长2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0.3%,金银珠宝类增长54.4%,日用品类增长33.4%,中西药品类增长29.9%,家具类增长30.8%,通讯器材类增长4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9.7%。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8.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8.3%。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12.53亿元,比上年下降26.8%。其中,出口11.88亿元,同比下降26.8%;进口0.65亿元,同比下降23.6%。实际利用外资6461万美元。
旅游业
2021年,全区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增长87.4%。年末全区拥有A级景区8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2个。星级酒店2家。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税收收入16.32亿元,同比下降1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35亿元,同比下降0.2%。
2021年,全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04.69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81.51亿元,同比增长10.8%;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33.40亿元,同比增长9.3%。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71.7%。
2021年,全区共有证券公司2家,全年证券交易额4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4.2%。保险分支机构16家,全年保费收入11.21亿元,增长8.7%。[10]
铜梁区是重庆市交通枢纽之一, 渝蓉高速公路、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 渝遂高速公路贯境而过。
铜梁区有5条主干公路,长157.5公里。城区距重庆主城九区仅半小时车程,距 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60公里,距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65公里,距 长江集装箱码头60公里。
(以上资料,截至2011年)
2021年,全区公路总里程45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0公里,国道52公里,省道257公里,农村公路4164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村民小组通达率达100%,村民小组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26238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08397万吨公里。[10]
2021年,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12万件,包裹和快递业务592.51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528.21万元。[10]
2021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0所。其中,幼儿园160所,小学62所,初中16所,普通高中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特校1所,专门学校1所,在铜高校3所。
2021年,全区在编教职工6048人。其中,普通高中1072人,职业中学180人,初中1818人,小学2751人,特校21人,幼儿园157人,教师进修校44人,技装中心11人。
2021年,在校学生13.77万人。其中,幼儿1.91万人,小学4.20万人,初中3.23万人,普通高中1.66万人,职业中学0.55万人,特校117人,高校2.21万人。
2021年,全区参加高考考生6582人,普通高考600分以上特优生502人,上线率11.09%,超市平均1.6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3049人,上线率67.38%,超市平均3.3个百分点;专科上线4492人,上线率99.27%,超市平均0.26个百分点。全区参加普通高中“联招”考试考生4445人,上线1747人,上线率为39.3%。700分以上特高分数段14人。
2021年,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53家,总量达到793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果之王园艺研究院被评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我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突破。
2021年,新增注册商标1378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9367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全区重庆名牌产品累计达78个,知名产品累计达24个,市长质量奖提名奖2个。[10]
2021年,铜梁区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灯龙舞)之乡”。“铜梁龙灯彩扎”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全区建成社区健身点67个,乡村健身点266个,农体工程266个,实现全区333个村(社区)健身点全覆盖,266个村农体工程全覆盖。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1290场次,服务群众29.8万人次;开展送文艺演出、阅读推广、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线上线下活动5109场次。高标准打造西郊花语悠游谷、少云故里、安溪茶叶旅游基地等一批优质乡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民宿57家,建设原乡驿站8个。成功举办土桥荷文化旅游节等12场次精品乡村旅游节会。土桥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土桥镇六赢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城街道黄桷门、土桥镇庆林村和河水村获评“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有线广播电视在册用户12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2021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53家。其中,区级医疗机构3家,镇(中心)卫生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村卫生室554家,社会办医疗机构268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总数5760人,执业(助理)医师2223人,注册护士2623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总数3983张。年末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7.54万剂。完成25414名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初筛。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3188对。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81个,开展签约服务241317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5%,婴儿死亡率2.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2‰。基础“八苗”接种率99.1%。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100%。完成卫生厕所改造3606户。[10]
铜梁区
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33元,比上年增长8.8%。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78元,增长7.8%。
2021年,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72元,比上年增长8.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73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3元,增长1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17元,增长8.0%。
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97:1,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33.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1.9%,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6.5%。
2021年,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7.08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4.1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1.6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8.62万人。全区基本医保参保76.26万人。其中,职工医保11.87万人,居民医保64.39万人。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2747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47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6387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3443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2944人。
2021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36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15元/人.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827元/人.月,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477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277元/人.月。[10]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5.51万吨标准煤,产值能耗强度0.08吨标准煤/万元。
2021年,全年总降水量1128.7毫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
2021年,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PM2.5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达100%。琼江、小安溪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021年,完成营造林建设9.7万亩,成功创建绿色示范村17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8%。
2021年,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60.01公顷,建成区累计绿地面积1697.90公顷。[10]
2020年,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起,死亡19人。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5人。[21]
铜梁区山川秀美,自古有“铜梁八景”:龙堤春跃、仙楼望远、崆峒传书、金钟送曙、炉峰残雪、木莲呈瑞、圣灯夜照、悬崖千佛。今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巴岳山·玄天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中国龙灯文化代表——铜梁龙灯等旅游资源。
安居古城
安居古城位于铜梁区城区西北部,属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境内有市、县级文物古迹19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安居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和市级中心镇。 铜梁区
龙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
龙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也称为 中华龙温泉度假区,位于铜梁区南城街道。主要景点有龙温泉和玄天湖。龙温泉属硫酸钙镁型温泉。玄天湖为国家级中型水库,长约3.7公里,水面最宽处约800米,水面总面积为1500亩,库容达1060万立方米。
巴岳山
巴岳山位于铜梁区城南郊,在玄天湖畔,是省级森林公园,森林面积18平方公里。有天灯照海、昆仑三洞、飞来奇石、棋盘石、黄桷门奇观、巴岳寺、慧光寺和被命名为重庆小十景之一的“巴岳游龙”等旅游资源。
锦尚生态腊梅园
锦尚生态腊梅园位于铜梁区东城街道,规划面积6000余亩,是集生态庄园、园林园艺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度假区。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铜梁区由烈士纪念碑和英雄事迹陈列厅两部分组成。纪念碑碑座有浮雕图案,碑身正面是朱德题写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碑后是烈士生平传略,碑顶是5米高的烈士青铜铸像。陈列厅由有序厅、字画厅、兵器和飞机陈列厅组成。全馆陈列品中共有国家二、三级文物37件,有烈士遗物20余件,抗美援朝战争使用过的兵器40余件,“歼六”退役飞机一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表彰烈士的表彰状和奖章3件,金日成等朝鲜领导人送给烈士亲属的礼品10余件,肖娴、邓盘石等书法家墨宝150余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铜梁龙舞(铜梁龙灯)
铜梁龙舞是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兴起于明,鼎盛于清。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小彩龙、竹梆龙、荷花龙十个品种。铜梁区(3) 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开山虎、蚌壳精、犀牛望月、猪啃南瓜、高台龙狮舞、雁塔题名、南瓜棚十二个品种。2006年5月20日,铜梁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梁区博物馆
铜梁区博物馆建成于2000年,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 也是重庆市第一个区级综合类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占地1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1件、二级文物581件。
铜梁武庙
铜梁 武庙位于铜梁区巴川镇飞凤山上,始建于明,明朝万历年间 奢崇明叛乱被焚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修,雍正三年(1725年)增建,咸丰十年(1860年) 李蓝起义义军围城被焚毁,同治六年(1867年)移于凤山之上。现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度正
度正(1166-1235),亦称庹正,字周卿,南宋名臣、学者。官至 礼部侍郎兼国史实录院修撰,以朝议大夫守礼部侍郎致仕,卒赠通议大夫。著《性善堂稿》、《太极图说》、《性理纂》、《周濂溪年表》、《周子年谱》等。
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号字溪,人称大阳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南宋后期川东地区最著名的学者。著有《 字溪集》12卷传于世。
张佳胤
张佳胤(1526-1588),字肖甫,号崌崃山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官至 兵部尚书,卒赠少保,谥号“襄宪”。著有《崌崃集》65卷、补《华阳国志》1卷,并有奏议22卷。
王恕
王恕(1681-1742),字中安,号楼山,清朝大臣,官至 福建巡抚,以清廉奉公、关心民生著称。著有《楼山诗集》、《省身录》各六卷。
王汝璧
王汝璧(1741-1806)字镇之,号铜梁山人,清朝大臣,官至 安徽巡抚、 兵部侍郎、 刑部侍郎。乾隆时期著名文人,以诗词载誉天下。著有《铜梁山人诗集》、《铜梁山人词》。
陈达三
陈达三(1881-1927),民国时期重庆国民党左派重要人物、革命烈士。1906年,保送到河北陆军军官学堂深造。192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重庆“三·三一惨案”中牺牲,时年44岁。
郭汝栋
郭汝栋(1889-1952),民国陆军上将。1936年,驻防黔南,抗战爆发,由贵州都匀、独山一带赴上海参加抗战,参与淞沪会战。1938年后他因患病辞职,回重庆休养。先后担任川鄂边防军司令、国军第二十军军长、第四十三军军长,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1946年晋阶陆军上将并退役。 铜梁区
郭汝瑰
郭汝瑰(1907-1997),民国陆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共特工。他在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国军徐州司令部参谋长、中华民国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国军第22兵团司令等职。
邱少云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1953年,铜梁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在凤凰山顶树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朱德为之题词。
刘雪庵
刘雪庵(1905-1985),音乐大师。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代表作有《何日君再来》、《壮志凌霄》、《踏雪寻梅》、《西子姑娘》、《飘零的雪花》、《春夜洛城闻笛》、《长城谣》。铜梁区
金砂
金砂(1922-1996)本名刘瑞明,音乐家,代表性作品有《牧羊姑娘》、《江姐》、《蔚蓝色的旋律》、《椰岛之恋》、《木棉花开》、《绣红旗》等。
吴长江
吴长江(1965- ),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1998年创办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2013年,被任命为雷士照明CEO。
铜梁区2009年5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向铜梁区授牌,命名铜梁区为“对外劳务合作基地”,这是重庆市第一个获得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称号的县。
2011年6月,重庆“西部菜都”四个核心基地县之一的铜梁区,获评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称号。
2011年11月,铜梁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通过国家爱卫办专家组的复查,成功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2013年5月,国家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下发了《授予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的通知》,重庆市铜梁区榜上有名列,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区县。
2018年6月12日,农业农村部确定“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铜梁区入选。[22]
2019年1月,铜梁区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