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10) 渝北区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氏族社会,即有土著居民在境内居住,县境在周代属巴国,秦汉至西晋属巴郡江州县。
东晋时,属 枳县。南北朝时期,并入 巴县。
隋唐,属 渝州。
宋代,先后属渝州、 恭州、重庆府。
明代,为巴县江北镇。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置江北厅,史称“江巴分治”,属 重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江北厅为江北县,江北县从此得名,属四川省 川东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川东行署 璧山专区,后属 江津专区。1976年1月归重庆市管辖,1995年撤江北县建渝北区。
截至2021年,渝北区下辖19个街道、11个镇。[8]
渝北区(3)19个街道:双龙湖街道、回兴街道、鸳鸯街道、翠云街道、人和街道、天宫殿街道、龙溪街道、龙山街道、龙塔街道、大竹林街道、悦来街道、两路街道、双凤桥街道、王家街道、礼嘉街道、宝圣湖街道、金山街道、康美街道、仙桃街道。
11个镇:玉峰山镇、龙兴镇、统景镇、大湾镇、兴隆镇、木耳镇、茨竹镇、古路镇、石船镇、大盛镇、洛碛镇。[8]
渝北区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北部,地跨东经106°27'30"-106°57'58"、北纬29°34'45"-30°07'22"之间。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 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 合川区,北接四川省 广安市 华蓥市,幅员面积1452.03k㎡。
渝北区(3) 渝北区地处 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岭谷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自西向东由华蓥山脉、 铜锣山脉、明月山脉三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条状山脉与宽谷丘陵交互组成的平行岭谷。北部为中山,海拔800-1460米;中部为低山,海拔450-800米;南部多浅丘,海拔155-450米。地质属 沉积岩广泛发育区,地质形态为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褶皱带呈北北东向展布,狭长而不对称,褶皱紧密,向斜宽,背斜窄,断裂少。地貌多呈垄岗状,山体雄厚, 长岭岗、馒头山、 桌状山错落于岭谷间,地势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谷坡河岸多溶洞。
渝北区渝北区属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
渝北区过境河流主要有 长江和 嘉陵江,其中长江沿区境东南边境流过,嘉陵江沿区境西南边境流过。渝北区中、东部有寸滩河、 朝阳河、长堰溪、御临河注入长江。
渝北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硫铁矿、砂金、含钾凝灰岩、石灰岩、石英砂、陶瓷土、耐火粘土等19种。
渝北区有野生脊椎动物87种,其中有哺乳动物19种、鳞介类21种、禽类40种、爬行类7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锦鸡、鲟鱼、水獭等。野生植物有97科219属329种,其中野生中(草)药材123种。
渝北区境内除有 长江、嘉陵江、 御临河等过境地表水,其中御临河常年过境地表水约17亿立方米。另外,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0亿立方米,地下水出露总量约1.1亿立方米。
(以上资料,为截至到2013年底数据)
人口
渝北区(3)
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220.58万人,较上年增加0.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7.85万人,城镇化率89.70%,较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152.20万人,较上年增加5.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0.76万人,较上年增加6.19万人;乡村人口31.44万人,较上年减少0.5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75.29万人,女性人口 76.91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7.9(以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14384 人,死亡人口7424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66%o。[6]
民族
截至2012年,渝北区常住人口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有壮、满、白、傣、布衣、朝鲜、侗、瑶、土家、哈尼等28个,人口为1948人,约占渝北区常住总人口的0.03%。
职务 | 姓名 |
---|---|
区委副书记 | 廖红军、王小渝[9][10][11] |
职务 | 姓名 |
---|---|
区委副书记 | 廖红军、王小渝[9][10][11] |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廖红军[12][7] |
副区长 | 唐密、[13]杨帆、徐志强、马成全、杨熳、李世瑜、李义奎、赵兵[14] |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廖红军[12][7] |
副区长 | 唐密、[13]杨帆、徐志强、马成全、杨熳、李世瑜、李义奎、赵兵[14]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黄宗林 |
副主任 | 张问伦、郭里、刘章权、任晓曼、刘荐华[14]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黄宗林 |
副主任 | 张问伦、郭里、刘章权、任晓曼、刘荐华[14] |
职务 | 姓名 |
---|---|
政协主席 | 邓孝明 |
政协副主席 | 裴林、刘明涛、艾道淳、李攀富、杨廷会、胡容、况斌、张志辽 |
政协秘书长 | 童杭军[15] |
职务 | 姓名 |
---|---|
政协主席 | 邓孝明 |
政协副主席 | 裴林、刘明涛、艾道淳、李攀富、杨廷会、胡容、况斌、张志辽 |
政协秘书长 | 童杭军[15] |
渝北区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5.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6.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1.16 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65.1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439.2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4.2:64.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515元。民营经济增加值965.35亿元,增长12.4%,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3.2%。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5.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1万人,比上年下降28.2%;城镇登记失业率2.16%,下降0.82个百分点。
2021年,数字经济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7.0%、增加值增长23.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7.7%,规模以上智能终端企业产值增长42.7%, 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17.1%,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0%,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业营业收入增长13.4%。电子产品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智能手机产量6013.55万台、增长50.4%。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年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网络零售额增长16.5%。 全区各类市场主体155861户,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各类企业66546户,个体工商户88896户。新增市场主体40768户,增长13.6%。其中,各类企业12029户,个体工商户28717户。[6]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27万亩,总产量11.14万吨,粮食综合单产356.22公斤/亩,比上年增长0.2%。蔬菜总产量30.16万吨,增长0.3%。生猪出栏8.07万头、增长29.0%,牛出栏948头,羊出栏9325头,家禽出栏164.16万只。猪肉产量6345吨,牛奶产量3396吨,禽蛋产量5083吨。
2021年,新培育区级示范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20个,认证“两品一标”、全国名特优新和市级品牌农产品36个。建立村级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59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增加至8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6]
渝北区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33.9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增长1.6%,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增长32.3%,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1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增长13.7%。分行业看,总产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呈现较好增长态势,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8.3%,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3.1%,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7.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6%,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06.5%。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全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7.6%, 利润总额增长52.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9%、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77.1%企业实现盈利。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1.1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 注册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016.35亿元,增长7.3%。[6]
渝北区(6)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383.42亿元,增长16.0%;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41.50亿元,增长18.2%。
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8.9%,化妆品类商品增长80.4%,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313.6%,日用品类商品比上年下降8.6%,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增长38.9%,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9.9%,家具类商品下降2.2%,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61.4%, 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长34.4%, 汽车类商品增长3.3%。
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96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出口1372.99亿元、增长21.4%,进口594.85亿元、增长16.5%。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0.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1%。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2%。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1.3%,工业投资增长6.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
2021年,全区247个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共完成投资430.41 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90%以上。分类别看:基础设施类项目60个,完成投资159.48 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100个,完成投资90.04亿元;产业类项目57个,完成投资71.24亿元;城市综合体类项目30个,完成投资109.65 亿元。
2021年,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15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住宅销售额1060.37亿元,增长26.5%。商品房销售面积876.53万平方米,增长2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03.48万平方米,增长19.0%。商品房施工面积4520.17万平方米,增长2.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825.18万平方米,增长1.9%。
2021年,全年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643户。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67.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1.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6.48 亿元,增长0.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01亿元,增长3.7%;教育支出25.51亿元,增长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4亿元,增长30.4%;交通运输事务支出1.45亿元,比上年下降64.9%。
2021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13963.57 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其中,存款余额5958.26亿元,增长4.1%;贷款余额8005.32亿元,增长8.0%。保费收入47.35亿元,增长7.1%;新型金融业营业收入307.33亿元,增长13.7%。
2021年,全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73家,其中一级分行3家,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70家;证券机构17家;保险机构15家,其中一级分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14家;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38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6 家,股权投资公司115家。[6]
2021年,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484.0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其中公路客运578.40万人次,下降19.9%。 货物运输量3150.89万吨,比_上年增长18.5%,其中公路货运2062.80万吨,增长16.6%。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3576.6万人次,增长2.4%;货物吞吐量47.7万吨,增长16.0%。[6]
渝北区境内主要道路(含过境道路)有 渝邻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渝渝北区(1) 黔段、 渝长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机场快速路、 重庆内环快速公路、重庆外环高速路、 210国道、319国道等。
重庆北站位于渝北区龙头寺,也称为龙头寺火车站,为客运、货运特等站。渝怀线、渝遂线、襄渝线途经重庆北站。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位于渝北区两路街道,1990年1月建成使用,是中国西南地区三大航空枢纽之一,也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
过境渝北区的轨道交通,已经开通的有3号线、6号线及国博线,在区内共设站31座。此外,在建的空港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环线亦经过渝北区,在区内共设站41座。
渝北区
2021年,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52个,科学技术总支出2.89亿元。科技型企业总量达到446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796家,61家科技企业在重庆OTC科创板挂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3家,其中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达到16家。全年发明专利授权数1626件,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8家。
2021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45所,较上年增加21所,其中普通中学49所、职业学校6所、小学86所、幼儿园403所(其中普惠幼儿园20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人数*为3.9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1.75万人、职业中学招生0.58万人、小学招生1.63万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5.42万人、1.54 万人、8.35 万人,毕业生数*分别为 1.70万人、0.49万人、1.06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5.21万人。[6]
渝北区
2021年,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14.41万册,借还图书29.49万册次;文物藏品17437件,藏品参观45.67万人次;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19.02亿元。
2021年,全区年末拥有各级卫生机构884家,其中医院、卫生院6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9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13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744张。卫生技术人员10670人,其中执业医师3763人、执业助理医师560人、注册护士4991人、药剂人员411人、检验人员349人。
2021年,全区拥有标准体育场18个,标准体育馆30个,全年举办运动会和体育比赛19次,拥有等级运动员797人,等级裁判760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个。年末公共体育场场地面积438万平方米,场地数量6700个,人均拥有场地面积1.99平方米。[6]
2021年,全年新建城市污水管网4.42公里、雨水管网9.35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915个。补栽地被、灌木13.5万平方米,新换栽鲜花186万余盆,新建公厕6座,改造公厕16座,建成劳动者港湾15座,增配人行道座椅600套,提升人行道181公里,整治车行道35公里,新改建道路面积124万平方米。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能源消耗量45.22万吨标准煤,比_上年增长9.4%。其中,天然气13195.26万立方米,柴油3978.86吨,汽油4342.05吨,电力21.77亿千瓦时,增长12.0%。
2021年,全区森林面积615.85平方公里,新造林面积44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3%。
2021年,全年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321天,优良率达87.9%。细颗粒物( PM2.5)年均浓度35μg/m3。次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100%,大中型湖库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2021年,全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7分贝,网格达标率为100%;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5.2分贝。[6]
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66元,比上年增长9.1%。
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14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2249元,增长9.0%;人均经营净收入3151元,增长7.9%;人均财产净收入4592元,增长9.2%;人均转移净收入9121元,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78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9%,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5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为10280 元、5427元,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8%、2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29元,其中用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35.7%、5.4%、20.4%、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177.53 万人次。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63.94万人、48.69 万人、45.95 万人和67.6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5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9.11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6%以上。
2021年,城乡低保对象为7925人,比上年减少2040人,其中城镇低保2189人,农村低保5736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367.36万元。城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636元/月和515元/月,分别增长2.6%和3.8%。[6]
2021年,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210.0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81.38万户。
202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09.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7%。实现旅游收入146.12亿元,增长51.3%。年末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7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