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

林大钦

中文名 林大钦
主要成就 科举时代潮汕史上唯一文科状元
性别
所处时代 明朝
敬夫
东莆
出生日期 1511年12月25日(明正德六年)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林大钦(1512~1545),明代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潮安县金石镇人。幼家贫失怙,聪颖嗜学。嘉靖壬辰(1532)中状元。 

林大钦小名大茂,小时因深得启蒙老师叶蓁的赏识而更名大钦。他表字敬夫,明正德六年(1512年)农历十二月初六日(1513年1月12日)诞生于海阳县东莆都(今潮州市金石镇)仙都村,故又号东莆。

  林大钦从小家境贫寒,但十分勤勉好学,“聪颖异俦”。十周岁时,随父进城,在书肆中发见苏洵的《嘉佑集》,即爱不释手,求父购回家中,日夜研读。接着又熟读了苏拭、苏辙的文章,深得三苏笔法,以至“操笔为文,屈注奔腾”,气势宛如三苏。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更为困窘,但他求学之心弥切。在林廷相、林廷泰等族伯的支持下,他饱览族伯的万卷藏书,得以“博通子史百家”。嘉靖十年(1531年),刚满十九岁的林大钦,在府试中初露锋芒,使有关官员“相与叹赏”,预言他“必大魁天下”。同年秋,林大钦赴省参加乡试,得中第六名举人。越年春,林大钦抵京城参加会试,得中贡士,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接着,他面对殿试大廷,“咄嗟数千言,风飚电烁,尽治安之猷,极文章之态”,终为嘉靖皇帝所器重,御擢第一。史称林大钦“年二十二,对大廷”,那说的是虚龄,实际上只有二十周岁又三个月。以如此年轻的岁数夺取了举世瞩目的状元桂冠,这在中国历史上确属罕见,所以四百多年来,备受称道。

  科举应试文章,历代相沿,早有定式。当时,主考官礼部尚书夏言格遵程式,一再告谕诸生,不可标新立异,并据此选定了孔、高二生之卷,以备御览。血性方刚的林大钦不管这一套。他毅然突破成格,一口气写下了洋洋四千余言的《廷试策》。都御史汪宏阅后,大为惊叹,推荐给大学士张孚敬,并呈明世宗亲裁,终为明世宗“拔之常格外”。

  嘉靖皇帝何以赏识林大钦的文章呢?应该说,这与其酷爱苏文有关。据说,当年殿试之前,世宗已先派内侍探明:“诸贡生之能苏文者,仅敬夫一人”。于是,状元谁属,似已未试先定。这个传说,未必是真,但林大钦以苏文取胜,却是事实。他从小深得苏氏笔法,文字明快,根底深厚,廷试一策,“漭漭汤汤,真有屈注天潢,倒连沧海之势”,的确是诸生中之佼佼者。文中,林大钦就当年人民“冻馁流离”的现象,步步深入地阐析了“耕者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之水旱虫蝗之为灾,游惰冗杂之为害”等时弊,深刻地指出了弊政全在三冗:冗员、冗兵、冗费;提出了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等八大除弊措施,还一再儆戒皇帝要“诚坦恳至”、“清虚寡欲”,以“富民生、足衣食”。尽管文章纯系植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改良主义思想,但他不做“迂阔空虚”之文,而实实在在地阐发了“剀切时病”之论,特别是对“豪强之兼并”、皇室官府之“横征极取”,不惜大加鞑伐,甚至毫无顾忌地指谪皇帝“惠民之言不绝夫口,而利民之实至今犹未见者”。这些,却是不无进步意义的。如果说,林大钦的《廷试策》首先是在形式上以明快奔放的文笔博得嘉靖皇帝的垂顾,那么,它更是在内容上以其切中时弊的精辟的论述打动了嘉靖皇帝之心。                                                                                  

 林大钦家境贫寒,但读书十分勤奋,聪颖过人。他的乳名叫大茂,传说他在私塾读书时,老师叶先生有意考考他,便以大茂姓名入对,出了个上联:“竹架满园,岂能成林大茂。”林大钦立即对道:“梅花魁首,何曾从叶先生。”叶老师深为叹服,为之改名“大钦”。大钦,即大魁天下之意。

  林大钦曾以《李纲十策论》夺得当年解元。父亲去世后,他一面在村塾教书,一面又靠族伯接济。嘉靖壬辰科,林大钦洋洋洒洒近万言,一举夺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时年仅22岁。

  林大钦淡薄名利,取状元后便把母亲接到京城奉养。在京中三年,深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又不愿与“昏乱衰世之政”同流,加之母亲不习惯北方气候,病倒数月,林大钦便以“罹于疾且弗获舒其志”,辞官回家,陪送母亲南归。

  林大钦居家设讲堂于华严山,向乡中子弟讲授六经,与海内不少名人雅士都有书信来往,磋商学问,著书立说,从此绝意仕途。著名学者翁万达见林大钦天资非凡,出面劝说岳父将三姨许配给林大钦。嘉靖十九年(1540),林大钦的母亲去世,林大钦哀毁过重,大病一场。嘉靖二十三年(1544),林大钦自觉身体每况愈下,将不久于人世,便集中精力将自己以往所作诗歌355首汇集成册,并写了序言。翌年葬其母于桑浦山麓,又一年病卒,年仅36岁,世人惜其英年早逝。也有记载说林大钦是因“酒色而亡”。但家乡人士举出实事予以否认。

  林大钦少年得志,为人朴直。据说,在其参加会试期间,礼部尚书夏言曾上疏:“举子经义论策,各有程式,请令今岁举子,凡聘词浮诞磔裂以坏文体者,摈不得取。”世宗诏准,并立刻传达给所有参加考试的举子。廷试之后,都御史汪鋐得一卷十分诧异,说:“怪哉,安有答策无冒语者?”大学士张孚敬取过审阅,极为赏识,以为“文字明快,可备御览”。遂附孔天胤(榜眼)、高节(探花)二卷之后进呈,而恰好世宗偏偏爱好林大钦的苏氏笔法,破格亲擢第一。夏言大骇,乃询问林大钦,是否知道考前的规定。大钦对道:“某实不闻此言,闻之安敢违也。”原来考官向大家宣布规定那天,林大钦有事未到。人们叹道:“荣进有数,非人所能阻也。”

  著有《东莆先生文集》。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许多对联趣事。

诗,词
 , 啸歌 青山谁与歌?白云空婆娑, 壮心徒激烈,岁暮将若何? 三杯起高咏,一啸净秋波, 纵横何足道?意气郁嵯峨, 注释, ①婆娑,舒展貌,②嵯峨,山高峻貌, 九日与客对菊 浊尊泛菊他年事,落帽风流万古情, 取醉不辞留夜月,相逢又得此生清, 秋斋闲眺 碧草清秋丽,斋居思渺然, 远山催落日,白水净寒天, 故国风烟满,荒原独鹤还, 何当凌倒影,飞锡问真玄, 注释, ①飞锡,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亦指僧人游方,②真玄,指诸天之神,亦称《易经》, 草堂看花三首 无赖春色太增情,枝枝叶叶向人倾, 每愁风雨殊烦恼,却怪雨中花迥明, 纵然花发春将遍,兰子丛萱各擅芳, 一夜小塘深雨露,莲枝又放数根香, 莫怪花前笑语便,人间何事苦凄然, 从今扫却樊笼障,我在桃源深处眠, 注释,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 遣兴 吟诗岂必耽佳句,饮酒应须会性真, 好记襄阳庞处士,闲过江湖一百春, 注释, 庞处士,汉末襄阳人,有令名,居襄阳,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为司马征,诸葛亮,徐庶所尊事,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屈,后携其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雨中新竹 细雨稍欲过,新竹自欣欣, 微根初出地,高势欲凌云, 孤直自天性,清苍映夕曛, 春深花更落,赖此扫尘氛, 注释, 尘氛,犹言灰尘烟雾,言凡俗之貌, 春园言怀 素是独往客,花时情更真, 三杯酬云月,一曲太平春,
相关文章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85号 邮编:100007

© 版权所有2001-2009 东城区图书馆 Version 3.0 京ICP备05039703号

   

铁事典故

 林大钦家境贫寒,但读书十分勤奋,聪颖过人。他的乳名叫大茂,传说他在私塾读书时,老师叶先生有意考考他,便以大茂姓名入对,出了个上联:“竹架满园,岂能成林大茂。”林大钦立即对道:“梅花魁首,何曾从叶先生。”叶老师深为叹服,为之改名“大钦”。大钦,即大魁天下之意。

  林大钦曾以《李纲十策论》夺得当年解元。父亲去世后,他一面在村塾教书,一面又靠族伯接济。嘉靖壬辰科,林大钦洋洋洒洒近万言,一举夺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时年仅22岁。

  林大钦淡薄名利,取状元后便把母亲接到京城奉养。在京中三年,深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又不愿与“昏乱衰世之政”同流,加之母亲不习惯北方气候,病倒数月,林大钦便以“罹于疾且弗获舒其志”,辞官回家,陪送母亲南归。

  林大钦居家设讲堂于华严山,向乡中子弟讲授六经,与海内不少名人雅士都有书信来往,磋商学问,著书立说,从此绝意仕途。著名学者翁万达见林大钦天资非凡,出面劝说岳父将三姨许配给林大钦。嘉靖十九年(1540),林大钦的母亲去世,林大钦哀毁过重,大病一场。嘉靖二十三年(1544),林大钦自觉身体每况愈下,将不久于人世,便集中精力将自己以往所作诗歌355首汇集成册,并写了序言。翌年葬其母于桑浦山麓,又一年病卒,年仅36岁,世人惜其英年早逝。也有记载说林大钦是因“酒色而亡”。但家乡人士举出实事予以否认。

  林大钦少年得志,为人朴直。据说,在其参加会试期间,礼部尚书夏言曾上疏:“举子经义论策,各有程式,请令今岁举子,凡聘词浮诞磔裂以坏文体者,摈不得取。”世宗诏准,并立刻传达给所有参加考试的举子。廷试之后,都御史汪鋐得一卷十分诧异,说:“怪哉,安有答策无冒语者?”大学士张孚敬取过审阅,极为赏识,以为“文字明快,可备御览”。遂附孔天胤(榜眼)、高节(探花)二卷之后进呈,而恰好世宗偏偏爱好林大钦的苏氏笔法,破格亲擢第一。夏言大骇,乃询问林大钦,是否知道考前的规定。大钦对道:“某实不闻此言,闻之安敢违也。”原来考官向大家宣布规定那天,林大钦有事未到。人们叹道:“荣进有数,非人所能阻也。”

  著有《东莆先生文集》。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许多对联趣事。

诗,词
 , 啸歌 青山谁与歌?白云空婆娑, 壮心徒激烈,岁暮将若何? 三杯起高咏,一啸净秋波, 纵横何足道?意气郁嵯峨, 注释, ①婆娑,舒展貌,②嵯峨,山高峻貌, 九日与客对菊 浊尊泛菊他年事,落帽风流万古情, 取醉不辞留夜月,相逢又得此生清, 秋斋闲眺 碧草清秋丽,斋居思渺然, 远山催落日,白水净寒天, 故国风烟满,荒原独鹤还, 何当凌倒影,飞锡问真玄, 注释, ①飞锡,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亦指僧人游方,②真玄,指诸天之神,亦称《易经》, 草堂看花三首 无赖春色太增情,枝枝叶叶向人倾, 每愁风雨殊烦恼,却怪雨中花迥明, 纵然花发春将遍,兰子丛萱各擅芳, 一夜小塘深雨露,莲枝又放数根香, 莫怪花前笑语便,人间何事苦凄然, 从今扫却樊笼障,我在桃源深处眠, 注释,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 遣兴 吟诗岂必耽佳句,饮酒应须会性真, 好记襄阳庞处士,闲过江湖一百春, 注释, 庞处士,汉末襄阳人,有令名,居襄阳,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为司马征,诸葛亮,徐庶所尊事,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屈,后携其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雨中新竹 细雨稍欲过,新竹自欣欣, 微根初出地,高势欲凌云, 孤直自天性,清苍映夕曛, 春深花更落,赖此扫尘氛, 注释, 尘氛,犹言灰尘烟雾,言凡俗之貌, 春园言怀 素是独往客,花时情更真, 三杯酬云月,一曲太平春,
相关文章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85号 邮编:100007

© 版权所有2001-2009 东城区图书馆 Version 3.0 京ICP备05039703号

   

人物争议

相关文章

人物评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