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楼

唐楼

地区 香港
中文名称 唐楼
目录导航

来源

唐楼早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在香港出现。当时的唐楼楼高2至3层,阔15英尺(约4.5米),以青砖砌成,而屋顶是以木结构及瓦片组成的斜顶,唐楼旁则设有木楼梯连接各层。当中部分唐楼更有2英尺阔的铁制骑楼。

香港唐楼

19世纪末期起,香港的唐楼普遍有3至4层,每层高4米,阔5米。设计方面,骑楼以砖砌支柱支撑,并跨出唐楼前的行人路。由于这种设计始于广州,所以当时被俗称为“广州式骑楼”。到了1930年代,混凝土取代了砖成为了唐楼的主要建筑材料。现时仍然存在的唐楼,尤其是于九龙区的,都是混凝土建的唐楼。1960年代之后,香港出现了七至八层高的唐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口急速增加,房屋短缺。不少唐楼都被用作分租。通常分租的唐楼会由其中一位住客“ 包租”,称“ 包租公”或“ 包租婆”。包租者向业主每月缴交固定租金,同时负责支付水电费用。唐楼单位再被划分为房间分租,通常最少分为“骑楼房”(亦称头房,面积较大及光线充足)、中间房、尾房;很多时更会在厨房或厕所上设置“阁仔”出租,也有将单位细分为“床位”。

随著市区的急速发展,香港大部分唐楼经已被拆卸重建。在 香港岛 湾仔、 西营盘、九龙 深水埗及 九龙城一带,也有一些尚未拆卸的唐楼,大部分已甚为残旧,需要进行维修。

香港市区重建局近年保留了 湾仔 庄士敦道、茂萝街及巴路士街多幢唐楼,并计划在修葺后作为文化用途。位于湾仔 石水渠街72至74号,建于1922年的几幢唐楼,因被涂上蓝色而有 蓝屋之称,被香港政府列为历史建筑。位于旺角 荔枝角道,由 九巴创办人之一 雷亮于1931年所建的唐楼 雷生春,则在2003年10月7日由九巴家族后人捐赠予香港政府,并计划改建为博物馆。

澳门唐楼

澳门市区内仍然保存有不少唐楼,在 议事亭前地及 新马路一带的唐楼,仍然保留了20世纪初期的风格,部分唐楼的上层则经改装后作为商业用途。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