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1894年生于广西东兰。1913年入广西法政学堂,因不满学校的种种陋习,一年后退学,到广东以及长江中下游各省游历,1915年回到东兰。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在家乡招募了100多名乡友赴贵州参加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后任连副。曾因反对旧军官虐待士兵而被捕入狱,后经一位广西同乡营救出狱,并保送贵州讲武堂学习。讲武堂结业后,被分配到黔军驻重庆某军部任参谋。五四运动爆发后,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接受新的思想,并以“愤不平”为笔名,宣传革命思想。不久被军部查究,毅然弃职离开旧军队,前往上海、广州等地寻访孙中山。1920年10月在广州参加了广西籍国民党人马君武组织的改造广西同志会,任政治组副组长,参与推翻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
1921年9月回到家乡东兰,秘密组织了改造东兰同志会,号召农民起来“打破不平”、“救家乡、救广西、救中国”。他还组织宜讲团,进行反军阀、反土豪劣绅、反贪官污吏、反苛捐杂税的宣传。1923年曾组织农民自卫军三次攻打东兰县城。1924年8月赴广州,1925年1月进入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委派为农运特派员,回广西开展农民运动。9月东兰县农民协会成立,任军事部长。后在东兰开办了三期农讲所,任主任。为右江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推动了广西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
1926年夏秋,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左、右江农民运动的领导,成立了苍梧、镇南、田南三个农运办事处。他先后任田南农运办事处副主任、主任兼一路农军总指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领导右江地区的农民自卫军,坚持公开的武装斗争,打击敌人。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了农民武装,为红七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席广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当选广西农民协会副主任委员。12月参加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武装起义,任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同时还当选为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委员。1930年3月协助邓小平在东兰武篆进行土地改革的试点工作。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部队在河池整编为三个师,他担任第二十一师师长,负责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他把二十一师的绝大部分兵力、武器补充给北上的部队,仅率很少一部分人回东兰坚持根据地斗争。1931年8月红七军二十一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右江独立师,他任师长。同年11月当选为第一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这一年,率红军先后粉碎了桂系军阀对根据地发动的两次“围剿”,保卫和巩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2年10月19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遭叛徒暗害,不幸牺牲。
(本目录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主席在会上提议为韦拔群等同志的牺牲致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非常怀韦拔群念韦拔群烈士,他几乎每次见到广西人,都要深切地谈起韦拔群。
拔群广场和韦拔群纪念馆
20世纪50年代,一位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的都安籍瑶族战士,回家探亲后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写了个调查报告呈交毛泽东,当毛泽东批改他的调查报告时,知道他的家乡靠近东兰,便问他:‘东兰有一个革命先烈叫韦拔群,你知道吗?”那位战士回答:“报告毛主席,我听说过。”毛泽东便对他说:“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韦拔群,过去韦拔群同志就在那里领导人民闹革命。后来为革命牺牲了。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他对韦国清说:“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位广西贺县籍的文艺工作者,因工作关系,经常见到毛主席。毛泽东知道她是广西籍后,就问她是否知道韦拔群,并对她说:“韦拔群搞农运很出色,是个好同志。”
韦拔群1957年7月20日(至8月6日结束),周恩来曾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对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壮族)说:“壮族出了个韦拔群,他是人民英雄,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汪东兴于回忆录中曾记载着毛泽东对韦拔群十分怀念的一席话:(1970年8月23日~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期间)“8月28日晚上9时,毛主席找了广东的刘兴元、丁盛,广西的韦国清和我(即汪东兴——笔者注)谈话。……毛主席对刘兴元、丁盛说:韦国清同志,我比较熟悉。你们两位,我不怎么熟悉。毛主席问韦国清:韦拔群和你都姓韦,是不是一家子呀?韦国清回答说:是五服以外的,不是五服之内的。韦拔群到广东农民 运动讲习所学习过,接受过主席的教育。他回广西开展群众工作带回几本书,就在东兰县办起了农民 运动讲习所。毛主席说:不能说他向我学习了什么。名义上,我是先生,他是学生,实际上,他是先生,我是学生。要做先生,先要当学生。广西的事,他比我知道得多。可惜这位同志已经牺牲了,我对他很怀念。”
作为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卓越领导人的邓小平,对韦拔群更是深深地怀念。1962年12月,邓小平为纪念韦拔群牺牲30周年,写下了这样的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地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
1981年12月10日,邓小平在纪念百色起义52周年的亲笔题词中又写道:“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等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1999年1月,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广西南宁市南湖公园南岸的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8月1日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韦拔群、刘志丹、黄公略、 许继慎、蔡申熙等五人《人民军队早期将领》纪念邮票一套。2006年9月30日,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2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之一(广西惟一获命名的场所)。
韦拔群,这位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开创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绩。对于他,人民共和国一直没有忘记。特别是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第二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一直对韦拔群念念难忘,予以了深切的怀念和极高的评价。
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拔哥的故事》(上、下集)
电影《拔哥的故事》剧照集
拍摄单位:北京电影制片厂
导演:成荫
编 剧:谢夫民、成荫、毛正三、马元杰导演:成荫
上 映:1978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片名:《东兰出了个韦拔群》
2009年11月4日,央视七套军事节目播出一部由柳拂桥撰稿的电视文献片《东兰出了个韦拔群》。《东兰出了东兰出了个韦拔群
个韦拔群》是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活动软件建设项目之一。该片2007年11月启动,摄制组两年来分赴全国各地,追寻韦拔群烈士的历史足迹,先后采访了韦拔群生前警卫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人大主任黄荣、韦国清同志的夫人许其倩、张云逸大将之子张光东少将等10多名老领导和了解相关事迹的人员,梳理历史史实,尽可能收集、整理出大量的珍贵史料。该片几经求证、修改、斟酌,既全面深刻,又重点突出,是最权威的反映韦拔群烈士的历史地位、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的电视传媒,展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缅怀韦拔群,发扬其革命精神,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艺术性、可视性和感染力。
电影《拔哥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为让人们更详细了解这位革命先烈,“拔哥的故事”再现荧屏。2011年9月1日,记者从大型电视剧《韦拔群》研讨会暨筹拍启动仪式上了解到,该剧未拍先热,已引起央视关注。研讨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文联、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有关领导及区内影视专家20多人对《韦拔群》剧本进行了热烈讨论。该剧制片人梁润生介绍,《韦拔群》以“拔哥”领导农民革命的全过程为主线,再现他战斗的一生。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该剧打破传统,更加突出传奇色彩,把红色经典和娱乐性融为一体,重塑丰满生动的“拔哥”形象。剧中的“拔哥”不仅是一位革命者,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山歌王,有大量的武打戏份。因此在演员的选择上,不仅要求演技纯熟,能够表现出“拔哥”丰富的内心情感,也要有一身好功夫。据悉,《韦拔群》剧本已修改两稿,基本定型。
《韦拔群评传》
韦拔群评传由国际知名民族学家黄现璠撰,属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革命烈士评传。1951年,黄现璠以“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团长费孝通)副团长身份深入河池、东兰、凤山、巴马、南丹、天峨等县慰问时亲访韦拔群的亲属和部下韦武月、韦武丁、黄美伦、牙美元、韦国英等人之际。尔后,黄现璠又多次深入到韦拔群的家乡东兰武篆和韦拔群生前频繁活动地东兰、都安、河池、南丹、天峨、凤山、凌云、巴马、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市县广泛收集资料,经过近30年断断续续的研究和撰述,最终撰成《韦拔群评传》书稿三卷。现经黄现璠的双胞儿子甘文杰、甘文豪经过两年多的整理成一卷,2008年9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90余万字,共分17章,书中收有黄现璠生前珍贵手书墨迹1幅以及有关壮族英雄韦拔群革命活动的珍贵图片61幅,前有黄老生前撰写的“自序”一篇,简略叙说了作者于新中国成立后为何把研究重点放在壮族历史人物侬智高、瓦氏夫人、黄鼎凤、吴凌云、韦拔群等人身上的缘由以及作者向韦拔群生前战友张云逸、韦国清、谢扶民、谢鹤筹、黄松坚、黄举平、覃应机、甘苦、吴西、黄一平、陆秀轩、黄荣、赵世同、韦国英、廖熙英、牙美元以及韦拔群亲属韦武月、韦武丁、黄美伦等人采访的笔录经历。同时内收黄荣(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职)、梁成业(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职)、陆地(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各作代序一篇。豪华版封底有黄现璠生前照片一幅。此书出版有豪华版(带盒)和简装版两种。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09年11月5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举办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
![]() |
![]() |
![]() |
![]() |
邓小平与拔哥
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画像1930年4月初,邓小平与韦拔群在东兰初次见面后,俩人在武篆共同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共同创办“东里共耕社”,共同视察红七军勉俄兵工厂和善学野战医院,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历史事实告诉后人,邓小平与韦拔群在魁星楼下的握手,开创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右江土地革命的丰功伟业,在中国革命史上铸造了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为此,为了纪念这两位革命家的历史性会面,2008年12月28日,“邓小平与韦拔群相见魁星楼”铜像在东兰县武篆镇魁星楼广场揭幕。铜像是根据1930年4月5日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政委邓小平来到红七军前委、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东兰武篆,向红七军传达中央指示,与率部驻扎在这里的红七军前委委员、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相见这一特定历史事实创作构思而成,由世界著名雕塑大师曹崇恩教授设计制作,铜像高3.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