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村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村落。麻村在南宋宝庆年间建村,一开始叫“马村”,因村前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左边有两座小山如马相向跑了,取“双马归栏”之意。后以“马 ”、“蔴”谐音,改称蔴村。之后由于简化文字,又变成了“麻村”
明朝时期,从化县行政区划设乡、都、堡、图。明祟祯7年(1634),从化县设1个乡称宁乐,1个都称流溪,全县划分为水东、水西、马村(麻村)、流溪4个堡,分辖18个图,186个村。清袭明制,全县仍设4个大堡,后各大堡分设若干堡。清宣统三年(1911),全县划为东、西、南、北、中5个民团局。
麻村又分麻一村,麻二村,麻三村。村中李氏聚落分九里分布在流溪河西岸,古时亦称“九里乡”。九里分别为:莲塘里、常兴里、竹园里、新田里、盘陆里;楼镇里、华翰里、新池里、余兴里。村落是李姓聚落,大概有6000多人,村中有麻村圩、麻村社学、观音庙等。
在明清官渡附近,但是官渡已经不复存在了,在麻村圩附近小巷子里面有建于道光年间的观音庙。以及西侧的“麻村社学”,据《古村落》一书所载:麻村社学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邑人李竹侯写的楹联中已出现“社会启文明”和“学堂宏教育”的字样,带有新式教育的味道。不过现状堪忧,被改建,沿街部分被改成商铺。
麻村古村落的完整还在于它保存了完整的必泰李公祠和观音庙。
则坐落在流溪河旁的明、清麻村官渡附近,庙是砖、木、石结构,硬山顶式建筑,规模只有一进三间,但木雕、灰塑做工精细。大门联云“观音飞龙多吉旦,青和彩风庆祥天”,“观音庙”题字旁款重修时间是“道光岁次辛卯孟冬吉旦重修”。屋顶铺素瓦,正脊灰塑博古纹饰,封檐板刻花草鸟兽图案。
建筑始于宋代,后历经各朝代拆毁及修护,现仅存两进,但无论是其硕大的大木结构,还是小巧别致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均显其建筑技术之高。柱式及梁架风格古朴。祠堂坐西向东,面阔五间。第一进正面梁底、驼峰、封檐板雕刻细腻,内容以瑞兽、花木鸟虫、山水、戏剧人物为主。举架线条曲度柔美。现为麻村幼儿园。 必泰李公祠(7张)
棋盘式村落
规划注重安全麻村自宋朝开村,麻村已有800年历史。
与精巧结实的清代砖不同,宋明时期的砖粗而厚,全村多数房屋都是这种厚砖砌的。棋盘式的村庄规划,以守望相助为建筑理念。在古村落里一个建筑规律被固定下来:极重规划、极重安全。在李家天井里,不论往左边侧门瞧,还是朝右边侧门看,都可看到每家侧门开着,可以一直望到最边缘那一家。村边围墙上有枪眼,村口有大门、巷口有栅栏还有门楼,处处突显“安全”二字,而走近巷口的大门处,赫然发现门楣上有一条石板横在上面,石板上共有5个洞,每个洞有碗口那么大,这些洞是用来插木桩的,以前每天晚上村民都会将门插上木桩,这样大门和围墙就将整个村子和外界隔开,外人无法进入。
麻村的村民们以前以种水田和荔枝为主,生活水平都比较高。当时富裕的麻村人非常注重教育,所以在古村落群中的麻村社学令人瞩目。
麻村(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