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境夏、商朝扬州之域,春秋时属百粤,战国属楚,秦时属 南海郡。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 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 。
汉武帝元鼎六年(111年)平南粤,以曲江、含桄、浈阳三县属桂阳郡,乐昌属曲江县地。
后汉置 始兴都尉,南朝宋辖曲江,泰豫元年改始兴为广兴。齐仍为始兴。
梁置东衡州,废始兴, 梁天监七年(508年),分曲江县西北境置 梁化县,为该县建县之始。
十七年又分梁化县置平石县。
陈天嘉元年复置东衡州。
隋开皇九年废郡改东衡州为 韶州,十一年废,入广州。
十二年废平石县入梁化县,十八年(598年)才改梁化县为乐昌县(因县内有乐石、 昌山而得名),直属韶州。 宋朝开宝五年废 仁化县入乐昌县,咸平三年复置仁化县。
乾道二年分县西南境置 乳源县。
元朝隶属韶州路,明朝时隶属韶州府,民国时属岭南道。
公元1920年废道制为公署。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0月20日解放乐昌,同年成立了乐昌县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
1958年12月后,韶边 自治县以及乳源县管辖的梅花、云岩、秀水、 沙坪等地隶属乐昌县管辖。
1962年后,韶边县以及原乐昌管辖的瑶族公社、 桂头公社、大桥公社等地隶属 乳源。
1994年乐昌 撤县设市。
2018年,乐昌市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为工作切入点,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依托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形成了节庆助推、孵化保障、企业带动、公共服务等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全市培育广东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13家、县级22家;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8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19家、韶关市级28家、乐昌市级39家。[12]
乐昌
截至2021年,乐昌市下辖1个街道、16个镇、2个办事处。[13]
1个街道:乐城街道。
16个镇:北乡镇、九峰镇、廊田镇、长来镇、梅花镇、三溪镇、坪石镇、黄圃镇、五山镇、两江镇、沙坪镇、云岩镇、秀水镇、大源镇、庆云镇、白石镇。
2个办事处:坪梅矿务局坪石办事处、坪梅矿务局梅田办事处。[13]
乐昌市
乐昌市(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武江的中上游。地处北纬24º57´至25º31´,东经112º51´至113º34´之间。境内东西相距73.68公里,南北相距64.25公里,总面积2421平方公里。东与仁化县为邻,南与曲江县交界,西南与乳源县相连,北部、西部与湖南省宜章县毗连,东北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市区至韶关市公路里程52公里,至广州市265公里。
境内地貌主要分 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两大类。地势中部 乐昌和北面较高,向东西两侧递减,西部有 大东山,中部有 大瑶山,东北部有 九峰山。全市山地占72%,丘陵占13.5%,盆地平原占14.5%。
乐昌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脉多以南北走向为主,地势自北向南倾 乐昌斜,构成北高南低的地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具有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春秋过渡快、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各地气候差异大。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属中、低山区,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征。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大,常见霜冻和积雪,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春季常有大雾、寡照湿冷;夏、秋两季,昼夜温差大。东南部盆地丘陵区,夏秋闷热,白天气温比山区高出4~6℃,日照时数也较长。气温变化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亦有明显垂直变化,灾害性天气较多。
境内属丘陵、中低山脉、盆地交错山区,河溪纵横与区域性气候、植被等差异,影响了水资源的变化,其径流均为降雨产生,形成雨洪供补等特征。1988~2000年,从水文资料获得,境内地表水径流量为19.83亿立方米,过境客水有27.32亿立方米,合计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47.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4.0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20.57%。
据华南植物研究所与乐昌县林业局联合调查(1985年),全县 野生维管棘植物有237科,1025属,2509种。其中, 蕨类植物45科,89属,202种; 裸子植物10科,19属,29种; 被子植物182科,917属,2278种。
木材资源
活木蓄积量500万立方米,盛产杉、松、杂及 毛竹等,1998年年产木材4.5万 乐昌立方米。主要产地 九峰、 大源、 五山、两江等镇及乐昌 龙山、大瑶山等三大国营林场。
乐昌境内的地质构造利于成矿,有丰富的内生矿藏。至2000年,根据地质勘探,已查明的矿产品种有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放射性及稀有分散元素、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地下热水等,计有35种。主要有锑、钨、铅锌、铁、硫铁、萤石、煤和石灰石等。全市已知矿床、矿点(矿化点)201个,其中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11个,小型矿床45个,其他均为矿点或矿化点。
南北朝时期和元末明初,中原一带人口两次南移,与乐昌本地土著结合 乐昌,繁衍生息,形成后来以客家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据《乐昌县志》(民国20年版)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全县有3899户,16588人。万历十年(1582),全县2888户,15199人,其中男8106人,女7093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全县3302户,14624人,其中男7939人,女6685人。1368年至1657年的289年中,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964人。
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2.5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34人,其中城镇人口26.39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2%,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3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2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76%,比上年末提高0.7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700人,出生率8.5‰,全年死亡人口3134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1566人,自然增长率2.8‰。[8]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37.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17.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4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89亿元,同比增长10.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22.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32亿元,同比增长5.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4.6%。三次产业结构25.1:20.5:5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947元,增长9.7%。
2021年,全市新增就业255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84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63人,促进创业15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7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全年完成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162人。
2021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13.1%。其中税收收入3.91亿元,下降1.9%,非税收入4.29亿元,增长3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01亿元,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6亿元,下降20.3%;教育支出8.49亿元,与上年持平;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8亿元,增长3.3%;卫生健康支出4.85亿元,下降8.5%。[8]
解放前,乐昌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有 83.5 公斤。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广大农民利用国家投放的资金和集体的经济力量,治山、治水,推行农业技术改革,农业生产逐步得到发展。但由于多次受到“左”的路线干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
1979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科学种养技术,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变。
1987 年,水稻总产 121881 吨,比 1950 年增长 283%,茶叶、水果等各种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 l 3329 万元,比 1950 年增长 11.4倍;农村商品经济率已从 1983 年的 37% 上升到 66.3%;农村人平收入 492.3 元,为 1978 年的 5.8 倍,为 1952年的9.1 倍。
全县分四个农业类型地区,各个类型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布如下:
低丘陵宽谷垌田区包括廊田、长来、河南、乐城、北乡五个乡镇和乐昌茶场、县农科所、东风果场。地势低平,垌面宽阔,水源充足,光温条件好。共有水旱田8.6万亩,占全县水旱田39%,稻谷总产量占全县48%,是乐昌县的水稻主要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丘陵坡地则种菜种果,武江两岸的坝地,多种甘蔗和花生、黄豆,近年来还大力发展黄烟生产。
中低山林区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包括五山、九峰、两江、大源四个乡镇的全部和廊田、河南、北乡、罗家渡、梅花、庆云等乡镇的部分。这一地区多为崇山峻岭,山高林密,云雾多,湿度大,日照少,温度低,气压低,是乐昌的主要林区,也是茶叶的主要产区。这个地区的农作物除水稻外,还有甘薯、花生、黄豆、玉米、小麦、马铃薯、木薯、高梁等。
石灰岩溶蚀山区这个地区包括沙坪、云岩、白石、秀水4个乡镇及梅花、罗家渡、庆云、黄圃等乡镇的一部分。裸露的石山多,地面植被少,地下岩洞多,地面河流少,水源奇缺,旱地多,水田少,昼夜温差大。主要农作物是甘薯、玉米、小麦、马铃薯、黄豆、花生、油菜和苎麻、烤烟等。水稻大多是单季稻。这个地区的玉米和苎麻,占全县的80%以上。
红色沙页岩盆地丘陵区海拔200~500米,以丘陵山坡为主,包括坪石镇、老坪石、三溪全部和罗家渡、黄圃、庆云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花生、小麦、玉米、油菜、蚕桑、苎麻等。
乐昌根据境内地域及其生态环境的差异,实施区域化布局,南部平原地区发展优质水稻、茶、果、马蹄、蔬菜和水产养殖;中部林区发展竹、木、药、果和反季节蔬菜。建立了水稻、玉米、黄烟、反季节蔬菜、药材、蚕桑等生产基地,商品化经济作物总面积达20.9万亩, 农产品商品率达64.9%。乐昌是广东省玉米高产试验基地;省重点林区,杉木产量居全省首位。乐昌地理、气候条件优异,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前景广阔。
2021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累计有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2021年新增2家),县级龙头企业40家(2021年新增7家)。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9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2021年新增3家),省级示范社26家,韶关市级示范社44家(2021年新增6家),县级示范社70家(2021年新增18家)。全市目前注册家庭农场338家。
2021年,乐昌市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17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49家 109个农产品,2021年新增18个,绿色食品认证 3家7个,有机产品认证10家 51个,2021年新增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2021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纳入4个,成功申报“粤字号”农业品牌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家。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61亿元,增长18.3%。其中,农业产值33.23亿元,增长11.9%,林业产值3.01亿元,增长196.6%,牧业产值15.14亿元,增长35.2%,渔业产值0.91亿元,增长1.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04亿元,增长17%。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4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5.68万亩(早稻播种面积6.12万亩,晚稻播种面积9.56万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99万吨,其中稻谷7.3万吨。
2021年,生猪年末存栏27.75万头,生猪全年出栏43.07万头,家禽年末存栏63.41万只,家禽全年出栏188.64万只,禽蛋总量1855吨。[8]
乐昌县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有较久的历史。从出土的各时期文物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境内砖瓦等建材业、陶质日用器皿制造业均具有较高水平。据《国史补》载,唐代岭南盛产两大名酒,其中“灵溪春”酒产于乐昌县境的灵溪河,时为贡品。北宋时期,县境长来铁屎岭一带已有炼银遗址,至今仍可见其开采遗址。明末清初,县境西瓜地有炼铅特业;冷君山、长来的黄坑有炼银业。铸造、榨糖、酿酒、陶瓷、造纸等手工作坊,散布于县境各地。
民国3年(1914)粤商陈廉伯、简英甫等人组织“地利公司”,开采狗牙洞煤矿,建立县内第一家近代工业。据民国20年版《乐昌县志》记载,县内有纺织、造船、榨油、制糖、造纸等手工作坊。县城设有平民工艺,制造竹、藤器具。县城十字街纺织社,月产土布3500码。全县民间造纸社共5户,雇工41人、以毛竹为原料生产草纸,以雪花皮为原料生产绵纸,月产量1.72万市斤,产品畅售邑内外。民国30年,据当年《广东年鉴》资料,全县有纺织、缝纫、制皮、鎅木、制纸、碾米、制糖、榨油、烧石灰、烧玻璃、造船等手工业约120家。
抗战时期广州沦陷后,一批倒厂矿迁至乐昌坪石、罗家渡等地先后建有面粉厂、织造厂、纺纱厂、粤昌机器广、粤华电讯器材厂等。坪石面粉厂日产面粉能力300包;粤华电讯器材厂以生产电池为主;粤昌机器厂生产车床、水泵;坪石织造厂产品有袋布、斜纹布、蚊帐布、细平布,日产3000码;纺纱厂日产25支纱314.8磅。民国32年,陈集梧、邓阳云分别兴办新中国火柴厂及中华火柴厂,开乐昌县办现代工业之先。民国35年,县内较大的私营酱园有恒盛和利安两家。恒盛酱园老板苏学涛,雇工5人,资本500银元,厂址在河南街桥头。利安行老板周容,雇工5人,资金400银元,厂址在东头街。
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中,全县大搞土法炼钢,成立县钢铁公司,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1962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大跃进”中盲目发展的工业企业相继下马。
从1962年至1965年期间,有计划地发展国营工业和集体工业。机床厂、酒厂、化肥厂等国营工业相继投产。
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45亿元,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增长1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18.1%;重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21.7%。年末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3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13.2%。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2.6亿元,增长27.9%;主营业务成本57亿元,增长37.5%。
2021年,全年资质建筑业产值16.78亿元,增长28%。实现营业收入15.48亿元,同比下降2.6%;营业成本14.09亿元,同比下降2%;利润总额2156万元,同比下降66.1%。建筑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3.3%。房屋施工面积286.87万平方米,增长2.7%,房屋竣工面积74.05万平方米,增长21.6%。[8]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其中,项目投资完成额下降1.4%(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下降7.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9%。按投资主体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增长0.7%;民间投资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下降40%。按产业完成投资分:第一产业增长174.6%;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长4.9%;第三产业下降5.8%。
2021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9.74万平方米,下降13.4%,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35.92万平方米,下降15.7%。商品房销售额18.75亿元,下降17.7%,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额16.99亿元,下降18.6%。
贸易和外经
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5亿元,增长9.6%。核算指标中,批发业销售额29.38亿元,增长14.4%;零售业销售额24.17亿元,增长13.1%;住宿业营业额0.51亿元,增长2.1%;餐饮业营业额3.36亿元,增长7.4%。
2021年,年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9家,其中批发业15家,完成销售额19.76亿元,增长11.3%;零售业10家,完成销售额2.76亿元,增长1.1%;住宿业7家,完成营业额0.41亿元,增长8.7%;餐饮业7家,完成营业额0.31亿元,增长19.1%。
2021年,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35个,下降45.8%;内联到位资金20.01亿元,增长19.4%;外资到位资金709万美元,下降11.2%。
邮电和旅游
2021年,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为12.06万户,较去年新增0.87万户,增长7.3%;手机上网用户数为36.89万户,较去年新增2.01万户,增长5.8%;光纤接入用户数为26.77万户,较去年新增2.36万户,增长9.7%;基站总数量为1850个,较去年新增94个,增长5.4%。
2021年,全年旅游总收入4.22亿元,下降17.8%,接待国内外游客42.17万人次,下降1.2%。其中,国内游客42.13万人次。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29.14万人次,下降9.9%。至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4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3家。A级景区4个。
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3.15亿元,增长8.5%,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82.81亿元,增长10.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7亿元,增长16.2%。住户贷款余额82.56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78.04亿元,增长11%;住户短期贷款4.52亿元,增长9.9%。
202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2.34亿元,下降10.7%。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83亿元,下降13%;财产险保费收入0.51亿元,下降1.1%。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63亿元,增长14.8%。其中,人寿险赔付支出0.34亿元,增长9.7%;财产险赔付支出0.29亿元,增长21.5%。[8]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12.7%。
2021年,全年客运量113.6万人,旅客周转量3363.4万人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894.2公里。国道通车里程212.87公里,省道通车里程245.4公里,乡道通车里程1197.67公里。[8]
乐昌
铁路:京广铁路、 武广客运专线(武广高铁、京广高铁)
公路: 107国道、省道248线、249线(坪乳公路)
高速公路: 京珠高速公路、 广乐高速公路(广州——乐昌高速公路)2014年9月建成通车。
雄乐高速公路:(规划中,起于湖南临武黄沙镇,经乐昌、仁化、南雄、接江西信丰县)
乐昌市梅花中学
2021年,全年普通教育类招生数(包括职业中学)20427人,在校学生82877人,毕业生19913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2585人,在校生7491人,毕业生2266人,升学率96.1%。初中招生5996人,在校学生16452人,毕业生5237人,升学率99.95%。普通小学招生6026人,在校生40790人,毕业生6109人,升学率100%。幼儿园招生4880人,在校生15544人,毕业生5587人。
2021年,全年申报科技计划项目9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经费支持30万元;韶关市级项目及各类资金补助8项,经费支持352.51万元;计划安排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经费支持10万元。本级兑现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企业研发机构4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韶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2020年R&D占GDP比重为0.56%。[8]
乐昌体育馆(2)
2021年,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5.6万册。2021年市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21万人次,市图书馆接待进馆读者38.27万人次,市文化馆免费辅导招生453人,接待进馆人员9.8万人次。
202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351个,其中,医院 7个、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站244个。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3515人,增长7.3 %;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65人,注册护士1573人;拥有医疗床位4124张,其中医院3096张。全市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57人,床位851张。
2021年,全市体育场馆共3个(包括学校2个)。2021年,全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质量承办2021年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获中国象棋协会2021年度赛事活动先进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举办2021南粤古驿道(坪石段)徒步大赛、乐昌市第六届篮球联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谁是棋王”象棋赛、国民体质监测等体育活动。象棋、广场舞等群众体育项目成绩显著,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乐昌市运动员朱少均获群众赛事象棋项目男子团体业余组冠军。[8]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34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3元,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5:1。
2021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80146人,同比增长0.8%,其中,参保职工47300人,同比下降0.9%。参加城乡(镇)基本医疗保险437259人,同比增长1.1%,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2589人,同比增长9.4%;城乡(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4670人,同比增长0.1%。参加失业保险19932人,增长3.4%;参加工伤保险34619人,增长2.1%;参加生育保险31306人,同比增长9.9%。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57人次,同比增长1.6%。
2021年末在册低保对象8165人,(其中,城镇962人、农村7203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4536万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 800元和580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9%;特困供养人员929人,(其中:城市特困100人、农村特困829人)支出1285.4万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为1280元、9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9%;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分别6639名、3099名,发放补助金额分别1877.3万元、672.6万元,发放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243元、1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4%。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8所(敬老院17 所,社会福利院 1 所),年末在院人数436人。
2021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39起,死亡11人,受伤15人,直接经济损失339.12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9.81%,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6.2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 0.24%。其中,道路交通发生事故17起,死亡9人,受伤15人,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70.0%,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6.2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79.1%;消防火灾发生事故22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215.92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3.0%, 死亡人数增加1人,受伤人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55.2%;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持平, 死亡人数下降50%,无人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0%。[8]
2021年全年水资源总量 195400 万立方米,下降2.3%。平均降水量 1477.9 毫米,下降8.4 %。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7137万立方米,增长5.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21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 85.39万千瓦,增长0.1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 60 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5.39万千瓦,下降0.3%。
2021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1856公顷,比上年减少 20%,其中,人工造林777公顷,迹地更新1079公顷。全市森林抚育面积3384公顷,比上年减少55 %。完成义务植树 252万株,比上年增加18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0.64%,同比增长0.07%,活立木蓄积量1147.3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8%。
2021年乐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65.6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2.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8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1.18 %。
2021年全市平均灰霾天气日数3天,比上年增加1天;全年日照时数1820.8小时,比正常年份偏多442.7小时;年降水量 1286.8毫米,下降13%。 [8]
201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7起,死亡21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281.0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19.39%,死亡人数上升75%,受伤人数下降30.2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418.98%。
乐昌境内山水奇特,风景秀丽,有丹霞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景观、溶岩洞穴及地下河景观以及温泉资源。南面有 古佛岩、 龙王潭、 西石岩寺、五山红军长征路、九峰杨东山十二渡水等;北面主要以广东省八大名山之一 金鸡岭、中国第一个江河漂流旅游胜地 九泷十八滩、走马岭、 金山温泉、碧水洞、 铜鼓岩、红七军在梅花战斗指挥部旧址、 万古金城等景点。
金鸡岭位于坪石镇,因山的西北峰有一奇石,貌似雄鸡而得名 乐昌。相传太平天国洪秀全之妹洪宣娇在此据险阻击清兵,为金鸡岭增添了传奇的故事。1982年,坪石镇园林管理处首先开发金鸡岭,建有4公里长的登山游览石阶道路。山上逐年绿化,林木常青。1989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由县旅游部门接管。至2000年,已开发的景点有金鸡石、一字峰、兵器岩、蛋谷等自然景点和宣娇阁、华夏魂浮雕等人文景观。
又叫泷水、泷峡,位于武江中上游。1987年,开辟了中国首家江河漂流旅游项目,时称“天下第一漂”。九泷十八滩漂流,从坪石镇金鸡岭下出发,终点到达乐昌县城,游程60多公里。1995年后,游程改为30公里,终点在大源镇小滩。九泷十八滩最窄的河道是“老泷”和“新泷”,最险处是“垂泷”,落差3米;最美处是“百鸡滩”,有“一美二奇三险”的特点。1991年,《人民画报》曾以3个版面向国内外作专题报道,宣传乐昌九泷十八滩漂流,被誉为“勇敢者的旅游胜地”;1988 ~2000年,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旅游四大拳头产品之一和中国旅游国线景点。
古佛岩位于乐城西南5公里,洞口曾有古佛寺而得名。属大型石灰岩溶洞,洞内上下三层,最高处达30米,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常年气温保持在19~20摄氏度。溶洞内的钟乳石形成各种各样的石笋、石花、石柱、石幔,分别命名为玉皇宫、逍遥宫、西游宫与古佛殿、观音殿、王母殿、金龙殿等景点,统称“三宫四殿”,游程570米。 九泷十八滩
龙王潭生态旅游区位于乐昌市东北18公里处。集温泉、绿湖、奇山于一体,即由龙泉、龙湖、龙谷三大分区组成,故又称三龙谷生态旅游区,是广东省唯独仅有的优势资源组合。
九泷十八滩后洞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乐昌市区西北方向5公里,贯于广东省乐昌林场十万亩林区之中,其地域方圆5公里,集吃住玩于一体,景区内大部分为原始森林,其间瀑布、泉水飞泻,飞鸟盘旋,且珍稀植物繁多,山中建有乳姑仙庙。庄园内设有菜园、果园、水上乐园、儿童乐园,植物科普教育园,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烧烤场,钓鱼场,会议室、娱乐室、健身室等。
尚待开发的金鸡鸟寨、走马岭、铁锣滩、庐溪峡、坪石老街等五处旅游项目,开发价值达亿元。
薛岳乐昌最 著名的人物首推中国抗日十大名将之一 薛岳,此外还有谭必、李岩、李渤、苏恭则、张祖炳、李延大、李秉中、欧堪善、柏日红、李传楷、李家泉、李光中、陈德钊、曹有香、曹庚次、欧阳强、廖贤思、李英杰、徐锡勋、廖介操、丘鉴志、张昭芹、罗均佑、张戊青、何万杰、欧阳春、黄昌儒、张兹闿、余席福、何建怀、廖裕光、欧堪善、张昭芹等,烈士英名录101人,国民党军少将以上3人,国民党军乐昌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35人。
2018年5月21日,乐昌市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12]
2021年4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14]
土特产及名优产品
乐昌白毛尖茶是有名气高山茶,50年代起便扬名内外。它产于云雾高山之中,主要产地有沿溪山、广北、东风果场等国营茶场及地处高寒山区的九峰、大源、两江、五山、 庆云等镇。1998年全市高山 白毛茶叶总产量1088吨。
北乡马蹄,是解放以来就盛名内外的特产,1998年, 乐昌年产马蹄产品2.8553万吨。其中主产区北乡镇被韶关市列为马蹄生产示范区。1998年该镇已种植马蹄9800亩,总产量1.76万吨,并引进了一批优质新品种进行试验。
香芋是乐昌市闻名的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全市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量2.1万吨。其中以乐城张溪村生产的香芋品质最优。由于具有独特的气候和肥沃的油沙土壤条件,张溪生产的香芋以个大、体长而著名,每个重6—8斤,甚至10斤以上。外形犹如迫击炮弹,因此在民间素有“炮弹芋头”的美称。张溪香芋,个大、皮薄、纤维少、淀粉含量高,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硒等元素,极具保健价值,熟化后粉软、芋香浓郁,风味独特。多年来,张溪香芋旺销香港、澳门、北京、广州等地,2008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以九峰、两江、五山、 云岩、梅花、罗家渡、老 坪石、庆云等镇为产地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特色。1998年全市种植反季节蔬菜6万亩,总产量达7万多吨。该市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主要品种有: 荷兰豆、红萝卜、白萝卜、 夏阳白、辣椒、椰菜花等。由于该市有独特的气候等条件,特别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计划若干年内,形成10万亩规模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九峰猕猴桃:乐昌的九峰、沿溪山林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终年云雾不断,很适合中华猕猴桃的生长,许多山林都有野生猕猴桃生长,有的一棵藤蔓可摘果几百斤。人工种植面积有400多亩,收成可达五、六十吨,野生猕猴桃每年也可摘果约15吨。
甘木通:甘木通是生长在粤北山区的一种野生药用植物。经临床试验证明,甘木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有用量少、药效长、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大有市场前途的药用植物。乐昌、乳源的大瑶山已开始种植甘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