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种中文名:
羽茅
种拉丁名:Achnatherum sibiricum (Linn.) Keng
种别名 : 西伯利亚羽茅、光颖
芨芨草、 哈日巴古乐—额布苏(蒙占族名)
属中文名:
芨芨草属
属拉丁名:Achnatherum
科中文名: 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中国植物志:9(3):328
形态特征:
多年生。秆直立,光滑,高60-150厘米。 叶鞘松弛,光滑; 叶舌长0.5-1毫米;叶片常内卷,长20-60厘米,宽2-6毫米,表面具疏短毛或粗糙,背面光滑。 圆锥花序狭,紧缩,长15-40厘米,稀达60厘米,分枝直立或斜上;小穗长9-10毫米,通常绿色或有时变紫色;颖几等长或第一颖稍短,膜质,长圆状披针形,具3脉;外稃长约6-7毫米,具3脉,背部遍生柔毛,基 盘长约1毫米,锐尖,密生柔毛,顶端具2微齿,芒长2-2.5厘米,1回膝曲,中部以下扭转;内稃无脊,具2脉,脉间具柔毛。花药黄色,长约4毫米,顶端具毫毛。花果期6-9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 东北、 华北及 西北等地区。
毒 性:
全草有毒,牲畜多食可引起中毒,显酩酊醉状[A-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