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宁陵叫“葛”,此名源于一种植物——葛。故古人甚感神奇,对葛顶礼膜拜以为图腾,当地人更是以葛为荣,特以“葛”为地名。此为古葛地名之来历。
远古时期,宁陵县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
虞舜至夏朝时期,宁陵县仍为葛地,虞舜时,葛天氏后裔伯益,辅佐禹治水有功,禹禅位于伯益,伯益坚辞不就,避于箕山。禹子启即位,是为夏朝。夏启为报伯益让位之德,封其长子若木为徐伯、次子飞廉于葛地为葛伯,夏朝时葛国被商汤所灭。
西周时宁陵县又为沙随国,后为宋国所灭。
战国时,宁陵县先为信陵君封地,后为其子宁陵君封地,战国末为宁陵城。
秦统一中国后,称宁陵城,属砀郡。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置宁陵县,属豫州部陈留郡。
新莽时期,宁陵县改为康善县,属陈留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为宁陵县,属豫州刺史部梁国。
汉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在种龙乡(今黄岗乡己吾城)置己吾县,与宁陵县并存,属陈留郡。
三国时属魏。西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豫州部梁郡、谯郡。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改宁陵县为己吾县。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宁陵县,属豫州部梁郡。
唐代时属宋州。
五代时属归德军。
北宋属应天府。
金、元、明、清历朝属归德府。
民国年间,先后属开封道、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
1949年建国后,属商丘专区。
1958年商丘专区合并于开封专区后,属开封专区。
1960年撤销宁陵县,并入睢县。
1961年7月恢复宁陵县建制,同年复设商丘专区,宁陵县亦复属商丘专区。
1997年商丘撤区设市,宁陵县隶属商丘市至今。[2]
2021年4月7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将宁陵县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13]
截至2021年,宁陵县下辖7个镇、7个乡、1个集聚区。[14]
7个镇: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石桥镇、黄岗镇、华堡镇。
7个乡: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孔集乡、赵村乡。
1个集聚区:产业集聚区。[14]
宁陵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与商丘市交界、西和睢县毗连、南同柘城县为邻、北枕黄河故道与商丘市、民权县相连[3], 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115°30′,北纬34°14′-34°34′。东临商丘,西接睢县,南和柘城交界,北与民权相邻,南北长37.5公里,东西宽19.5公里,总面积798.12平方公里。
宁陵县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洮河、上清水河、古宋河等,大沙河源出民权县城东,在宁陵县流经逻岗、阳驿等6镇乡后,在城区以西2公里处绕行东流,入商丘市,后在安徽省亳州市境内汇入涡河,再随涡河入淮河,终达江入海,为宁陵县母亲河。上清水亦源出民权县黄河故道,南流入宁陵县、逻岗镇、柳河镇、石桥镇,于城郊乡入大沙河。黄河故堤横穿县境东北部,地势稍高。陇海铁路以南地势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洮河两岸有沙丘分布。[15]
宁陵县境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黄河故堤横穿东北部,西部有沙丘分布。属黄河冲积平原,以沙土和两合土为主。[16]
宁陵境内系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为674.7毫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216天,夏季最热月份为7月上中旬至八月上中旬,冬季最冷月份为1月初至2月上中旬。[15]
宁陵县总面积798.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3万公顷。
宁陵县水资源总量18139万立方米,人均388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0158万立方米,人均217立方米,境内年均降水量53496万立方米,地表径流量5028万立方米,过境水2512万立方米。因降水多集中汛期,工程配套差,很难开发利用。
宁陵县境域地下矿藏丰富,在距地表1000米至2000米处,有两层煤炭可供开采,还有黄铁、菱铁矿藏,有丰富的浅层地下水资源,年均可采量为1亿立方米以上。[17]
截至2018年,宁陵全县户籍总人口65万人。
宁陵县主要领导(2020年)
姓名 | 职位 |
---|---|
暂无 | 中共宁陵县委书记 |
马同和 | 中共宁陵县委常委、宁陵县政府县长[18] |
暂无 | 中共宁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
杨建文 | 中共宁陵县委常委、宁陵县政府副县长(挂职) |
胡鹏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赵向群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杨金献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周克章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姓名 | 职位 |
---|---|
暂无 | 中共宁陵县委书记 |
马同和 | 中共宁陵县委常委、宁陵县政府县长[18] |
暂无 | 中共宁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
杨建文 | 中共宁陵县委常委、宁陵县政府副县长(挂职) |
胡鹏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赵向群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杨金献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周克章 | 宁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宁陵县(3)2016年,宁陵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55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5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144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3685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1:39.6:35.3。
2016年,宁陵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中略升,比上年同期上涨0.8%。居民消费八大类价格有升有降,呈现五涨一降二持平的态势:食品烟酒类累计上涨1.8%;衣着类累计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累计上涨0.2%;医疗保健类累计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累计下降0.2%;居住类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持平。
2016年,宁陵县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任务4700人,完成668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任务1700人,完成190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3%。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总量达到19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38亿元。
2016年宁陵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558万元,比上年增收4145万元,增长10.8%,其中: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923万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4.4%。
2016年,宁陵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8389万元,比上年增支26563万元,增长10.5%,其中: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64042万元,比上年增支23938万元,增长10%。
第一产业投资369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5%,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为3.6%;第二产业投资634049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为61.3%;第三产业投资362573万元,比上年降低0.5%,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为35.8%。其中:房地产投资70978万元,比上年降低28.5%。商品房销售面积573931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30.1%。[19]
初步统计,2017年,宁陵县生产总值(GDP)118.53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17.2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9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1元,增长9.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亿元,增长15.5%,增幅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6亿元,增长7%;各项存款余额130.5亿元,较年初增加15.9亿元,增长13.9%,增幅全市第四;各项贷款余额85.1亿元,较年初增加13.5亿元,增长18.8%,增幅全市第一。
2016年,宁陵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8800公顷(103.2万亩),比上年增加200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3400公顷(65.1万亩),比上年增加333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6公顷(0.73万亩),比上年增加4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0536公顷(30.8万亩),比上年增加4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988公顷(19.5万亩),比上年减少1964公顷。
2016年,宁陵县全年粮食总产量458562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夏粮总产量313782吨,减产0.9%;秋粮总产量144780吨,比上年减少4.1%。油料总产量97518吨,比上年增加0.3%。棉花总产量486吨,比上年增加13.6%。
2016年,宁陵县全年水产品产量3955吨。化肥施用量(折纯)53478.3吨,增长1.3%;农村用电量1588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2%。[19]
2016年,宁陵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4619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4%。
2016年,宁陵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好转,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1家,比上年增加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1773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实现利润1241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
2016年,宁陵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6067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建筑业总产值973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竣工产值825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5.8%。[19]
2016年,宁陵县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9120万元,同比增长12.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9426万元,增长14.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694万元,增长3.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893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2%,餐饮收入额6285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9%。
2016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6133万元,比年初增加399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其中:非金融业企业存款余额81186万元,比年初增加165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2225万元,比年初增加81314万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19185万元,比年初增加29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1974万元,比年初增加44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47210万元,比年初增加2541万元。[19]
截止到2016年年末,宁陵县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村级文化书屋364个,文化馆1个,乡级文化站14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全县广泛开展县、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和村级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各类协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乒乓球协会、戏曲协会、骑行协会等层出不穷,民间艺术焕发勃勃生机。
葛天文化之乡
葛天氏初为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被尊为中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10]
2010年4月6日在成功举办首届葛天文化艺术节暨第7届梨花节开幕式上,中国民协授予宁陵县 “中国葛天文化之乡”、“葛天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匾,宁陵县正式获评葛天文化之乡。
《史记·司马相如传》载有“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景象。葛天氏是中国音乐、歌舞始祖,《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中国音乐、诗歌、舞蹈、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葛天文化是炎黄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陵也因此而成为了中国音乐之乡、歌舞之乡。[20]
梨花节
每年清明节期间,均举办著名的梨花节。中国宁陵梨花节,是河南省宁陵县主办的一个以宣传该县所产金顶谢花酥梨为目的的节会,是以花为媒,展现当地风采,传播豫东文化,广交各地朋友,促进宁陵发展的文化活动,主要赏花地点在该县县石桥镇万亩梨园景区,该景区地处石桥镇区以南、宁陵县城区以北,北距宁陵县火车站、310国道8公里,南距宁陵县城区和连霍高速宁陵县出口2公里。
乘车路线:火车:一:宁陵县站下车,站前广场乘坐公交车直达万亩梨园下车,票价4元。二:民权火车站下车,对面民权汽车站坐车到宁陵县柳河镇省道210路口下车,再乘公交前往;三:商丘火车站下车,对面商丘客运中心坐车到宁陵县城区或宁陵县柳河镇,再转公交前往。宁陵县站有25趟列车,民权站60趟、商丘站170趟。
汽车:一:310国道柳河镇路口下车,公交直达万亩梨园景区,票价3元;二:连霍高速宁陵县出口下车,往北2公里即万亩梨园景区;三:宁陵县汽车站下车,沿省道210(宁陵县至柳河镇)往北4公里即万亩梨园景区。
自驾游在连霍高速宁陵县出口北转或310国道柳河镇路口南转即可。[21]
桃花节
3月6日,我县召开首届桃花节暨第十四届梨花节筹备会。县领导马同和、李彩云、洪峰、侯公涛、韩玉东、侯传民出席会议,县直相关单位、乡镇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为首先宣读了《中国·宁陵首届桃花节暨第十四届梨花节实施方案(草案)》,与会人员就(草案)进行了讨论发言,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县长马同和指出,做好首届桃花节暨第十四届梨花节的筹备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各单位一定要对这项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把首届桃花节暨第十四届梨花节办成功,办出特色。要进一步加强梨花节系列活动的创新,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创新,让游客耳目一新。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责任分工,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好、做实,把首届桃花节暨第十四届中国宁陵梨花节办成一次提升宁陵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的盛会。
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条(杆)、张弓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
金蝉
酥梨和白拉杆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使金蝉的生长和繁殖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蝉,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素有唐僧肉之美誉,之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极高之外,更富含了深厚的文化韵味。
金蝉若虫具有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它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宁陵县的石桥、柳河等镇梨园、白辣条林内已经形成了种、养、收、销一条龙金蝉产业链逐步形成,仅此一项每年可给该县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张弓酒
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享誉全国的张弓酒畅销大江南北,对宁陵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弓酒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大麦混合制曲为糖化发酵剂,通过固体发酵,精工酿造出优质基础酒,然后加浆降度,冷冻过滤,酒体澄清透明,窖香浓郁,诸味协调,绵软适口,尾净味长。
张弓酒业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河南中华老字号。
金顶谢花酥梨
宁陵县是金顶谢花酥梨原产地,已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宁陵酥梨色泽金黄,皮薄、质脆,素有“果宗”、“蜜父”之称,是上佳果品,明孝宗年间曾被列为皇家贡品,1958年还被作为礼品敬献给毛泽东主席。
宁陵县酥梨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远销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价格上扬,已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宁陵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陇海铁路、郑徐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325省道、327省道横贯东西;210省道、三朱公路纵穿南北;东距京九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商杭高铁30公里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和郑州国际机场均在一个半小时车程,距规划中的商丘机场10多公里。
宁陵县站位于陇海铁路线上,离连云港东站391公里,离兰州站1355公里。建于1915年,原名柳河镇站,1930年代蒋介石曾在此指挥中原大战。现为三等站,日均发送旅客近千人,共有25趟图定列车,2014年暑运期间又增停3趟临客。
据2014年7月1日铁路调图信息显示,宁陵县站一次性增加9趟列车停靠,共有25趟列车通往全国各地,到珠三角的深圳、惠州,长三角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马鞍山、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合肥、芜湖、徐州、连云港,环渤海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济南、青岛、淄博、潍坊、聊城、泰安,东三省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锦州,海西经济区的福州、厦门、漳州及武汉、郑州、西安、洛阳、南昌、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银川等除西南诸省外的17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直达或经返列车通达。
宁陵县货运场在宁陵县火车站西侧1公里处,货运发展迅速,对周边各个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郑徐高铁
高铁对一个地区的意义和影响深远,宁陵人民殷切盼望郑徐高铁尽快建成,然郑徐高建成在即,并穿越宁陵县火车站所在的柳河镇及该县的孔集乡等乡镇,却并未设站,不能不引为憾事,宁陵县火车站为普速铁路客运站,在陇海铁路线上,该站东距商丘市35公里,现日均发送旅客近千人,客流仍在平稳增长,参考全国其他地区较普遍做法,不管从客流还是与商丘市距离来说,郑徐高铁在宁陵县柳河镇设站,以在将来形成普速与高铁联运,都顺理成章,但终究未能设站,不能不令人遗憾。[22]
宁陵县公路成网,310国道在2012年完成改造,现为双向4车道沥青路面,路况良好;省道豫04县及郑永公路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改造;连云港至新疆高速公里在县城以北穿城而过,设宁陵县出口;全县村村通公路率达100%。
2016年,宁陵县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52.0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9813.36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698.27万吨,货运周转量182581.96万吨公里。
2016年,宁陵县拥有营运客车161辆,公共汽车30辆,出租车110辆。客运班线29条,其中,市际1条、县际12条、县内16条;全县拥有货运车辆3971辆。[19]
2016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92个,其中卫生监督所1个,卫校1所,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个,医院、卫生院共计21个,村卫生室674个;实有病床床位2111张。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全面实行医疗保险,农民看病有了保障,加之彩超、CT、磁共振等大型现代化诊疗设备相继投入使用,整体医疗及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能够基本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要。[19]
2016年,宁陵县重视体育发展工作,先后组织了舞蹈、鞭陀、空竹、高跷、钓鱼、台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剑等多种比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工作也取得突破,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在宁陵县得到有效落实。
2016年,全县共有学校175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30所,小学142所,特教一所。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155所。2016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3035人,在校生8743人,毕业生2949人;全县初中学校招生7225人,在校生20843人,毕业生7009人;普通小学招生11143人,在校生57767人,毕业生71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与民办幼儿园)28652人。[19]
2016年,宁陵县共组织企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项,其中: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承担的“白酒酒糟中香味成分的提留技术研究”项目即将实施完成,史丹利承担的“环保高效小麦同步缓释复合肥成果转化”项目及嘉施利承担的“脲甲醛缓释复合肥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与开发”项目正按照项目申报书逐步实施。同时,宁陵县金桥酥梨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顺利通过了验收,我县今年申报的省级创新引导计划“梨产业开发技术推广与示范”亦获得省科技厅立项实施。宁陵县今年共申请专利100个,授权专利45个。同时,开展了专利资助申请工作,指导企业和个人申报专利资助24项。[19]
2016年末,宁陵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9600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32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579115人,失业保险参保24500人。
截止到2016年末,宁陵县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4471户,5492人;农村低保对象22567户,25666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250.1万元,农村低保资金4471.3万元,其中扶贫对象享受低保待遇的13898户。
截至到2016年末,我县医疗救助累计救助3116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78.6万元。资助3592名城镇参保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助34140名农村参保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出参保参合256.1万元。[19]
葛天氏陵
上古部落首领的名号无不跟他的发明创造有关。伏羲氏发明捕鱼狩猎、神农氏发明种植五谷、有巢氏发明建造庐舍、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他们的发明创造都隐含在名号里。唯被后人尊为乐神的葛天氏名号来源一直是困惑人们的一个话题。如果说葛天氏单单是发明乐舞的话,而“葛天氏”三字似乎对舞乐没有丝毫含义。读《诗经》,使人猛有所悟。原来,葛天氏部落不仅是乐舞的发明者,也是织布、穿衣的发明者。由于葛天氏部落首领利用葛这种植物纤维造福部落之民,后人才将其尊称为葛天氏。[23]
葛天公园
葛天文化公园是宁陵县人民政府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着力打造的一个以发生在宁陵县的历史文化事件为背景,以葛天氏、吕坤等数十位历史名人为基点建设的一座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湿地生态公园。[24]
吕坤墓
吕坤墓位于宁陵县阳驿乡吕坟村西北300米。史载吕坤墓地北依大沙河,周围柏树数百亩,墓址占地5公顷(75亩),墓区36公顷(540亩),墓为青砖砌筑,上覆圆形土丘,周长30米,高3米多,整个陵园呈南北向长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条几、石桌、石凳、石蜡台、神道,神道长200多米,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羊、大小两队石狮子、石牌坊等。2002年7月,吕坤墓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
万亩梨园
宁陵县是金顶谢花酥梨原产地,酥梨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金顶谢花酥梨已有700多年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间被列为皇家贡品,1958年还被作为礼品敬献给毛泽东主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宁陵建立的酥梨示范基地已正式揭牌。
万亩梨园位于宁陵县城以北,国道220线两侧。自连新高速宁陵县出口沿国道220线北上或者自国道310线柳河镇处沿国道220线南下都可到达万亩梨园景区,自宁陵县火车站下车亦可到达万亩梨园景区。[26]
葛天氏
葛天氏,是中国上古传说中一位贤能的部落首领,在位时人民生活安定,被后人尊为乐神,其部落驻地先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和长葛市,后世将他的统治视为理想社会。《路史》有这样的记载: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汤汤乎无能名之,其及乐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于是封泰山,兴货币,以制数会,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23]
信陵君
魏无忌(?-公元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前243年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秦灭魏。
典韦
典韦(?-197),宁陵己吾城人。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少有大志,尚气节,性格任侠,东汉末年权臣曹操部将。建安二年(197年),张绣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绣军,击杀多人,后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程迥
程迥,字可久,宁陵人,生卒年月不详,约于南宋孝宗干道(公元1173年)前后在世。迥少年失怙,年二十余,始知读书,隆兴元年(1163年)举进士第。历宰泰兴、德兴、进贤、上饶诸县,政宽令简,有异绩,官终朝奉郎。曾受学于王葆闻人茂德、喻樗,学者称沙随先生。
吕坤
吕坤(1536-1618),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土,宁陵己吾城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时与沈鲤、郭正域并称“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多个方面。
主要有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当代著名兽医学家侯从远,山东快书艺术一代宗师高元均,北京市人大副主任侯君舒[27]、空军少将张世杰、李秀兴,中央研究室农村局局长李天资,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世杰,为张弓酒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吕信贻等,祖籍宁陵县的全国美展获奖者、著名油画家刘晓光等。
李心梅(1874-1951),字藏修,乔楼乡李新庙村人。出身书香世家,清末秀才,中国同盟会会员。
吕宜园(1907.3—2001.11),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革命先行者,宁陵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曾随齐白石学习绘画并被收为弟子;著有《听雨斋诗草》,世人称之为"豫东才子"。
高元均(1916-1993),中国最负盛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山东快书创始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
侯从远(1915—1985),畜牧兽医学家。曾任西北农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畜牧兽医学术研究会会长。
李斯忠(1921—1996),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曾用名银忠,字海清,艺名暑龙,柳河镇人。曾为河南省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张世杰(1933年-),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副部长。
李秀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部主任,武汉空军雷达学院副院长,空军后勤部少将。
侯君舒(1963年-),历任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北京市延庆县县长、县委书记,昌平区区委书记,现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部长级)[28]、昌平区区委书记。
吕世杰(1963-)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国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长[29],兼任中金普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天资(1937-2010),历任国务院原副总理纪登奎秘书、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局长、中国西部时报社社长等。
申振君(1955-),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现任河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鲍常勇(1966年-),现任河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30][31]。
刘连玉(1964年-),国电集团计划部副主任、核电办主任。
吕华强(1955-),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军乐专业暨解放军军乐团教学队队长,大校军衔。著名书法家、诗人、音乐家、军乐教育家、艺术策划人和礼仪专家。
吕信贻(1949年-),全国劳模,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张弓酒厂厂长、宁陵县委副书记、宁陵县常务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师程(1931年-),历任湖北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高洪胜海政文工团现役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是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之子,高派山东快书传人,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著名主持人。
乔传令,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宁陵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抗性分子遗传学学组组长,中国毒理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贾兼善,字达夫(1918—1942),号达甫,宁陵县小贾楼村人。1938年在省立淮阳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中共豫东特委派他到沈丘县开展工作,并随之建立县委,时任沈丘首任县委书记。1940年调任中共永城县委副书记。7月,奉豫皖苏区委指示,到宁商柘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并组建了中共宁陵县委,先后任宁陵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和宁商柘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务。1941年春,因叛徒告密被捕。1942年秋壮烈牺牲,时年24岁。为中共商丘党史上牺牲时最年轻的县委书记。[32]
潘从正(1902—1989),石桥乡万庄人,著名林业劳动模范。穆青笔下的“老坚决”。
吕杰(1963年-)国家大剧院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訾红旗(1964年-),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农村办主任。
邓天志(1962年-),北京富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道乾(1965年-),河南电力公司运维部主任。
刘晓光(1963年-),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作品《俺们那旮旯一条街》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入选中国美术奖获奖提名。油画作品《小城正月里》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
潘成鑫,柳河镇人,澳大利亚访问学者,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宁陵县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
刘济良(1963年-),宁陵人,现为河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韩连元,宁陵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
宁陵县为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酒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酒文化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中国十强果蔬基地县、中国十大无公害果蔬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
宁陵地处豫东平原,小麦、花生、玉米等为主产农作物。农业“三宝”酥梨、花生、白蜡条(杆)闻名全国,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全国优质酥梨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县、全省林业生态县,是河南省远近闻名的酥梨之乡、温棚黄瓜之乡,是“中国长寿之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