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境内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石器来,表明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祖先在兰溪这块土地上生息。
自夏至周,兰溪都在越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实行郡县制,兰溪地属会稽郡之乌伤县,西汉因之。
东汉初平三年(192),分乌伤县西南置长山县,兰溪地属长山县。
三国吴在此设三河戊,吴宝鼎元年(266),于长山设置东阳郡,兰溪属东阳郡长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长山为金华县,兰溪属金华县。
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建兰溪县,元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兰溪州。
大历十三年(778)升为紧县。
宋熙宁六年(1073)升为望县。
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属州(不辖县的州),仍属婺州。
明洪武三年(1370)复为县,属金华府。清因之。
民国元年(1912)兰溪定为一等县。
民国3年(1914)废府设金华道,辖金、衢、严3府19县,道尹驻兰溪。5年(1916)移驻衢县。
民国22年(1933)9月置兰溪实验县。
民国23年(1934)8月设兰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金华府8县及建德、桐庐、分水共11县。
民国26年(1937)撤实验县复为普通县,兰溪区改称第四专区,驻地迁金华。
1949年兰溪解放,建立人民政权。
1949年11月划城区置兰溪市(县级,浙江唯一一个),翌年又撤市并入县,并改兰豀为兰溪。
1985年5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兰溪县建兰溪市(县级),兰溪是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
截至2021年,兰溪市下辖6个街道、7个镇、3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11]
6个街道:兰江街道、云山街道、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女埠街道、上华街道。
7个镇:游埠镇、诸葛镇、黄店镇、香溪镇、马涧镇、梅江镇、横溪镇。
3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灵洞乡、水亭畲族乡、柏社乡。[11]
兰溪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1]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
兰溪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9°5′20″至29°27′30″,东经119°13′30″至119°53′50″。东西长67.5千米,南北宽38.5千米,面积1310平方千米。
兰溪市风光(11)兰溪地处金衢盆地北缘,地质学上称为“绍兴--江山深断裂带”,地层展布相当齐全。岩体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侵入岩体和次火山岩体。
地质构造属浙江西部扬子准地台浙西台褶带诸暨衢州拗陷。板块构造属晚元古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市境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稳定地区。
兰溪(3)境域地貌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东北群山环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境内有四支山脉:北部东部为龙门山脉和金华山脉,西北为千里岗山脉支脉,南部为仙霞岭山脉余脉。三块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两个盆地:金衢盆地和墩头盆地。一片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水面85平方千米。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兰溪(3)境内江河皆属钱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东、金华江自东向西流入兰溪市
区汇成兰江。境内衢江长23.3千米,金华江长12.4千米,兰江长22.5千米。衢、婺、兰三江在市境有13条一级支流,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条:游埠溪、赤溪、马达溪、甘溪、梅溪,俗称“五溪”。兰江流域面积19467.5平方千米,其中“三江口”以上18529平方千米。境内年平均地表径流9.94亿立方米,人均1500立方米;过境水量年均172.8亿立方米,人均26000立方米。
2017年6月25日20时15分,因浙江遭暴雨侵袭,兰江兰溪站水位出现洪峰水位32.04m,是1955年“6·21”特大洪水(33.49米)以来钱塘江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
兰城风光(30)兰溪市境气候属东亚副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秋高温,冬春偏寒,梅雨伏旱明显。7~9月也受台风影响。兼具盆地气候和垂直分布特征。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水1476.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766.2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388.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无霜期264天。优越的气候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梅雨伏旱极易形成水灾和旱灾。
兰溪市境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其中红壤、岩性土各占总面积28%,具有很大改良潜力,水稻土约占总面积40%。
境内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区植被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兰溪市林业用地69760公顷,有林地55033.3公顷,2005年活立木蓄积量18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48%。
市境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处于浙东与浙西之间的过渡地带,与两者皆不相同。已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石煤、原煤、石灰石、磷、粘土和砂石等。
人口
2021年末户籍总人口65万人,其中男性33.53万人,女性3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乡村人口37万人。全市出生人口4092人,出生率6.27‰,死亡人口5073人,死亡率7.77‰,人口自然增长率-1.5‰。年末全市总户数21.26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3.06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574801人,城镇化率55.35%。分性别看,其中男性人口为292973人,占50.97%;女性人口为281828人,占49.03%。分年龄段看,其中0-14岁人口为76261人,占13.27%;15-59岁人口为345222人,占60.0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3318人,占26.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4024人,占19.84%。[7]
民族
居民多数属汉族,次为畲族,尚有人口很少的苗、回、蒙、满、彝、藏、高山、布依、赫哲、达斡尔等族。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戴翀[9] |
市委副书记 | 朱俊华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朱俊华 |
副市长 | 任魁、陈俊生、章丽清、于纲、徐政飞、蒋万平、陈焕进、单玲琳 |
参考资料来源:兰溪市人民政府网[12][13]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戴翀[9] |
市委副书记 | 朱俊华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朱俊华 |
副市长 | 任魁、陈俊生、章丽清、于纲、徐政飞、蒋万平、陈焕进、单玲琳 |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7亿元,同比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30.7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业增加值212.61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91.26亿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8:51.5:42.7。
202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54.48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上划中央“六税”合计19.81亿元,同比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67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税收收入26.91亿元,同比增长7.6%,非税收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68.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77.77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教育支出13.50亿元,同比增长5.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22亿元,同比下降6.5%;卫生健康支出9.07亿元,同比下降4.7%;城乡社区支出1.89亿元,同比下降3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29亿元,同比增长8.5%。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9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1%。[7]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24.66亿元,同比增长4.5%;林业产值0.39亿元,同比增长8.3%;牧业产值15.84亿元,同比下降1.6%;渔业产值5.53亿元,同比增长2.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45亿元,同比增长7.4%。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02万亩,总产量8.12万吨。 年末生猪存栏20.32万头,年内生猪出栏25.18万头,猪肉产量2.14万吨;年末家禽存栏334.81万只,出栏440.5万只,禽肉产量0.66万吨。全年肉类产量2.86万吨,同比下降10.2%。
2021年,年末共有粮食生产功能区122个,面积15.02万亩。年末有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9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14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7]
202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212.61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20亿元,同比增长11.3%。规上工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1%,机械业增长25.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6%,纺织业增长8.3%,化工下降3.9%,水泥下降8.0%,医药制造业下降9.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9%,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2%。民营企业增长8.6%,小微企业增长6.4%。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31亿元,同比增长2.2%。年末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88家,建筑业总产值74.10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省外产值23.27亿元,同比增长3.1%。房屋施工面积427.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房屋竣工面积141.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7]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1%。其中,制造业投资55.69亿元,同比下降0.4%;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22.15亿元,同比增长0.4%;交通运输投资28.84亿元,同比增长38.4%;民间投资102.73亿元,同比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7.44亿元,同比增长19.1%。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4%。全年投资项目33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31个;全年投产项目20个。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3%。商品房销售面积47.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商品房销售额51.76亿元,同比增长14.6%;房屋施工面积294.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其中住宅180.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房屋竣工面积2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其中住宅16.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9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5亿元,同比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9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1年,全年批发业销售额319.2亿元,同比增长49.1%;零售业销售额113.3亿元,同比增长31.7%;住宿业营业额0.58亿元,同比下降8.7%;餐饮业营业额19.7亿元,同比增长11.2%。
2021年,从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零售额看,家具类1337.9万元,同比增长2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8601.5万元,同比增长24.5%;石油及制品类12785.1万元,同比增长22.5%;五金、电料类1618.9万元,同比增长15.3%。烟酒类2434.1万元,同比下降4.7%;饮料类1465.8万元,同比下降11.7%; 文化办公用品类5523.8万元,同比下降15.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116.8万元,同比下降36.6%。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49.78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进口17.29亿元,同比下降1.2%;出口132.49亿元,同比下降11.1%。按美元计价,全年进出口23.1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进口2.68亿美元,同比增长5.8%;出口20.50亿美元,同比下降4.85%。
2021年,对亚洲出口42.40亿元,同比下降22.6%,占出口总额32.0%;对拉丁美洲出口31.85亿元,同比增长47.3%,占出口总额24.0%;对欧洲出口25.41亿元,同比增长7.4%,占出口总额19.2%。纺织产品出口额60.05亿元,同比增长26.1%,占出口总额45.3%;铝合金铝箔出口8.47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出口总额6.4%;钢及不锈钢板材出口4.82亿元,同比下降47.5,占比3.6%;照明产品出口0.39亿元,同比下降75.3%,占比0.3%;塑料制品、相框等出口5.68亿元,同比下降45.8%,占比4.3%。
2021年,全年生产企业出口额105.91亿元,同比增长34.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9.9%;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额26.58亿元,同比下降62.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0.1%。
2021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家,同比增长50%,合同利用外资8267万美元,同比增长652.9%;实际到位外资472万美元,同比下降53.5%。
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13.6%。
2021年,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9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6.0%;公路旅客周转量19212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4.7%。公路货运量867万吨,比上年增长10.0%;公路货物周转量14996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5%;水路货运量34.34万吨,比上年下降9.7%;水运货物周转量7359.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
2021年,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6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3%,电信业务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7.8%。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67.9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1%,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3.81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9.98万户。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6.8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3.06万户。
2021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4.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6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94.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6亿元;接待海外游客257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97万美元。
金融、保险
2021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50.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8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742.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64%。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28.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86%,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726.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79%。
2021年,全年保险业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0.52%;人身险保费收入6.86亿元,同比下降0.4%。[7]
兰溪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金衢片。
兰溪杨梅兰溪集平原、丘陵、江河三利,既有经久不衰传统特产,又有声誉鹊起的名优产品,用本地大青枣制成的“金丝琥珀”蜜枣素负盛名,明代曾列为贡品;质地优良、颗粒肥大的兰溪大青豆名扬海内外;兰溪“花猪”为优良品种,最宜咸制火腿,是驰名中外的“金华火腿”主产地;“兰溪银露”茶叶获第一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兰溪毛峰”是浙江省著名有机茶;蜜柑为农业部优良产品,还有穆坞枇杷、余粮山大红柿、马涧杨梅都是优质农产品,作为市花的兰花品种繁多,四季开花,色香俱绝,惹人喜爱。特色饮食有兰庆鸡蛋馃、兰花酥、兰花糖糕、凤凰蛋、游埠酥饼、金龙牛肉面、月亮萝卜果 、光明包子、新世纪汤圆、小洲特色馄饨、浮桥煲庄、徽州豆黄饼等。
兰溪杨梅
兰溪是浙江省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主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兰溪市有6.5万亩杨梅林,主栽品种有荸荠种、东魁、木叶梅等,主要分布于47省道兰浦公路沿线的云山、香溪、马涧、柏社等镇乡(街道)的黄土坡地及山坞坡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2008年,兰溪被评为“中国杨梅之乡”。
兰溪小萝卜
兰溪小萝卜”是兰溪的地方品种,原产于兰溪市云山街道十里亭、黄湓、陈店等沿江一带。“兰溪小萝卜”有两个品系,一是板叶,又称“牛舌头”“枇杷叶”;二是花叶,又称“兰溪花叶”。该品种皮色洁白、组织致密、皮薄,是一个理想腌制加工品种。“兰溪小萝卜”产品品质主要体现在品种与土壤质地上。生产兰溪小萝卜的品种必须是兰溪特有的地方品种,并在兰溪“三江”(兰江、婺江、衢江)“五溪”(赤溪、甘溪、梅溪、游埠溪、马达溪)流域的水稻土培泥沙田中生产。
穆坞枇杷
游埠酥饼穆坞位于女埠极北角的山坞之中,古称慕坞源,宋理宗御书“慕坞”二字,故名。穆坞种植枇杷已近百 年历史。09年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穆坞村也获得了“华东枇杷第一村的”的称号。 穆坞枇杷棵大,汁多而甜。堪称精品。枇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钙、磷、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多种成分。枇杷中的有机酸,能促进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具有止渴解暑的功能。以枇杷为原料制成的“枇杷膏”,有清肺、润喉、解渴、止咳的作用,被用作中药。枇杷还可以做成罐头、果酒等。
余粮山红柿
兰溪是中国南方柿的主要产地,以黄店镇余粮山为核心的2000多亩大红柿基地,通过了“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和“无公害大红柿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生产的“余粮山”牌大红柿,以其淀粉含量低、质糯汁液稠、风味郁香甘甜,先后荣获浙江名牌产品、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金华名牌产品、金华市著名商标等称号,2009年在第四届全国柿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上被评为“全国十佳优质产品”。
游埠酥饼
八婺酥饼数兰溪,兰溪酥饼看游埠。游埠酥饼是能拴住你的味蕾,它兼容了八婺酥饼的香脆等诸多特点,最奇特的是游埠酥饼里放的猪油干和野菜丝,趁热咬一口,满嘴流油,齿颊生香,味道妙不可言。
兰庆鸡蛋馃
兰庆鸡蛋馃兰庆鸡蛋馃选料制作:肉十分讲究、葱要粗细均匀、皮要擀溥、收口之处尤见功夫,最好掌握在一张纸那么厚,火候更是关健,煎出的鸡蛋馃外表通体金黄,皮又溥又脆内陷却是鲜嫩滑口。擀皮,摊上一层肉馅再包上清翠的小葱,将压扁的馃子放入油锅中,接着敲碎鸡蛋,倒入碗中,再加上兰庆鸡蛋馃特殊调味品搅拌几下,然后,用筷子轻轻地在馃子上开一个小洞,将搅拌好的鸡蛋顺着筷子倒入馃内,一滴不漏,油煎片刻,金黄喷香的鸡蛋馃就可以出锅了。
虹霓山枇杷
2011年 5月25日,在兰溪市女埠街道举行的首届浙江农业吉尼斯枇杷擂台赛上,兰溪“虹霓山”枇杷成为“全省最甜枇杷”。虹霓山枇杷荣获:“浙江农业吉尼斯枇杷擂台赛一等奖”。
擂台赛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主要量化指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测定仪检测,并有公证人员现场公证。
比赛共吸引了来自金华、温州、台州、杭州等地的11家枇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前来PK。经省农业厅专家现场检测,女埠街道虹霓山枇杷专业合作社的枇杷以18.1的糖分含量拔得头筹、穆坞枇杷专业合作社的枇杷以16.4的糖分含量夺得亚军,台州黄岩唐家枇杷专业合作社的枇杷以15.0的糖分含量夺得季军。
余粮山大红柿
余粮山村已有300多年的柿子种植历史,有“红柿之乡”的美誉。几年前,村里成立了山野大红柿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余粮山”商标。通过几年培育,“余粮山”已是省名牌产品,多次获省、市农产品金奖。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了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兰溪大红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列其中,实现了兰溪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同时,兰溪市也成了继金华市本级、东阳、磐安之后,第四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县市。
航空:
浙江省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义乌机场距兰溪仅半小时车程;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兰溪不足2小时车程,全程高速。
轻轨:
规划中的兰溪-金华,金华-义乌-东阳轻轨已经通过省政府批复。
铁路:
铁路兰溪站。浙赣铁路支线金千铁路跨境而过。规划中“金华-建德”城际铁路、金华-黄山铁路加紧推进。
高铁杭长客运专线从兰溪跨境而过。
公路:
杭金衢高速公路在兰溪设有二个互通口一个服务区;
临金高速在兰溪设有2个互通口;
杭新景高速在寿昌出口下高速,亦可直达兰溪;
建设有兰溪-义乌快速通道,兰溪-金华快速通道;
330国道横穿市区,S313(45省道)、S314(47省道)、S315(46省道)省道交会于此,s316(21省道)擦境而过。兰溪到各乡镇都有等级公路,每个村都有至少水泥路通达。交通十分方便。
水运:
兰溪港是浙江五大内河港之一,是浙中唯一能停泊300吨级船泊的内河港。按照兰溪港总体布局规划,未来的兰溪港区岸线总长800米,纵深200米,将新建5个500吨级以上的泊位,吞吐能力将达到120万吨。
2012年2月份发布的《浙江省内河水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兰溪港航建设项目列入具体规划。
兰溪港航规划分为“一港五区”: 一港即为兰溪港;五区是将兰溪港分成五个港区,其中女埠港区主作业区和方下店港区主作业区将最先投入建设。
诸葛八卦村
2021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49所,招生20484人,毕业生20470人,在校学生81169人,教职工7474人。其中小学45所,招生5000人,毕业生5326人,在校学生30179人,教职工1954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22所,招生5252人,毕业生5439人,在校学生16528人,教职工1441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9.1%;普通高中7所,招生3048人,毕业生2806人,在校生9618人,教职工87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2304人,毕业生1425人,在校生6872人,教职工583人。全市拥有幼儿园71所,招生4708人,毕业生5290人,在园幼儿17205人,教职工2584人。特殊教育学校1 所,在校学生94人。
2021年,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9.4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3.20平方米,生均图书42册,校均规模671人。初中生均占地面积56.8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3.79平方米,生均图书67册,校均规模751人。高中生均占地面积65.3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6.61平方米,生均图书59册,校均规模1374人。[7]
本科: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14]
2021年,财政科技拨款5434.4万元,同比增长16.5%,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70%。
2021年,全市新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0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6家,累计达188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企业103家,累计达430家。年末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51家,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7家。[7]
2021年,年末全市拥有国有专业艺术专业团体1个,民营艺术团(喜庆乐队)3个,业余团队16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97.51千册,博物馆古籍18.39千册,影剧院21家(包括乡村影院和城市影剧院)。全年共放映电影(包括广场电影和农村电影)4581场,观众达38.25万人次。[7]
2021年,全年在市级及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得9金、15银、9铜,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个。[7]
2021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9个(不含村卫生室、诊所、服务站),其中医院17个,卫生院10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2557张,其中医院床位1979张、卫生院床位155张、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27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567人,其中执业医师1549人,执业助理医师386人,注册护士1723人,药师293人,技师235人。
2021年,全年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822例,发病率为143/十万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83‰。“五苗”接种率99.8%。[7]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72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57元,同比增长1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20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993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94元,同比增长18.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9%。[7]
2021年,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0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43.1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2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0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75万。
2021年,年末在册低保对象10281人,其中,城镇367人,农村9914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907.1万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均为每人每月900元。
2021年,年末各种社会福利院(含敬老院)共23个,床位6869个。[7]
2021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1.32亿立方米。全市共有1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年末森林面积6.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3%。
2021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4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截止年底,主要水系将军岩监测断面水质III类以上比例为100%。
2021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66.4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公园绿地面积368.45公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11.5%,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0.2%。[7]
兰溪山清水秀,风光秀丽, 人文荟萃,名胜众多,堪称历史文化名城,且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兰花之乡。
诸葛八卦村
八卦村中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兰溪城城西18公里的诸葛八卦村,古称高隆,村中有3000余诸葛亮 嫡传后裔,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村落格局按九宫八卦图式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全村房屋呈 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村内弄堂似通非通, 似连非连,曲折玄妙。诸葛村现有保存完好,建于明代的大公堂、丞相祠堂等景点。诸葛村中的民居,均建于明清,构成了一座颇具 规模的建筑群,雕梁画柜,古朴典雅,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溪地下长河
全国洞府航游之冠。地下长河以山美、水秀、洞奇、寺幽为特色,全长2500米,洞内星罗棋布散布着 各种惟妙惟肖的大自然杰作。洞内一条长逾千米的地下长河常年流水不断,清澈见底,游人既可乘舟揽胜又可步 行游览。地下长河所在地还有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赵四小姐的祖居地。人称此处有两绝“景为江南一绝,情为千古绝唱”。随着六洞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开发,游客到六洞山,已不再仅仅是游一游“地下 长河”,附近的玉露、紫云、呵呵等洞景,亦自成特色,还有栖真古寺等都成为游人 喜爱的地方。六洞山所处的洞源村,不仅是有名的亿元村,且还是张学良将军夫人赵一荻的祖籍之地。赵四小姐祖居绮霞园已正式开放,成了六洞山景区中的重要一站。
芝堰村建筑群
芝堰村建筑群2004年6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兰溪市芝堰村建筑群榜上有名,成为新“国保”。至此,兰溪市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芝堰村建筑群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为明朝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其中明清建筑28座,代表性的建筑有“衍德堂”、“孝思堂”、“济美堂”等。村中街道两侧分布有厅堂9座,邻街店铺4家,过街楼5座,民居客栈数十幢,巷口通道16处。其古建筑或有家谱记载,或有匾额、题刻,相对建造年代可考,建筑时代演变清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芝堰村,其村落古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也属罕见,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村,堪称“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被古建筑研究专家誉为元、明、清、民国建筑研究的“活化石”和“四朝建筑瑰宝村”。
长乐古建筑群
北斗七星半月形长乐古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金华兰溪,是兰溪市的西大门,与龙游县,建德市交界,古代有“一脚跨三地,一饭香三县”之说,长乐村是中国江南唯一帝王文化景区,传说朱元璋就是在这里得福、得道、得人、得天下,故也称长乐村为长乐福地。朱元璋在这里得到了刘伯温和宋濂等一批开国文臣。村中还留传着刘伯温流传下来的祈福礼斗仪式。[15]
望云楼
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的望云楼,整幢楼雕梁画柱,高浮雕飞禽走兽和牡丹云彩等图案,精致逼真,非常华丽,梁架用材硕大,后进两层厅仍保存完好。望云楼作为元代民居能保存下来,极为罕见,有专家称之为“江南黄金屋”、“一楼值千村”。
中国兰花第一村——兰花村
兰花村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花卉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兰溪是中国兰花之乡,兰花是兰溪市的市花,为了弘扬兰溪传统的兰文化,兰溪在明正德皇帝曾亲笔题词“兰荫深处”的兰荫山麓建起了兰花村。兰花村是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主题公园,也是兰花培育基地,村落的建筑风格突出兰花,建有小桥流水,舞榭歌台,村中居住的村民房前屋后遍植兰花,徜徉在兰花村中,即象是在江南水乡的农家院落做客,又像是步入兰香幽远的兰荫深处。 兰花因其叶飘逸潇洒,其花幽香清雅,其性高洁典雅,使人心旷神怡,可以陶冶情操,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情有独钟,孔子曰:“兰当为王者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兰花已帝王将相处走入平常百姓家,中国养兰蔚然成风,养兰名家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把兰花不再是作为观赏植物,不再将其停留于美化环境及养性怡情,而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让中国兰花走向了世界。
芥子园
芥子园位于兰溪市兰荫山麓,系仿古园林建筑,袭用李渔生前在江宁孝侯台旁创建之庭园名。为纪念李渔而建。李渔(1610-1680) 字笠翁,兰溪人,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戏剧家和小说家,他的戏剧现论体系早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狄德罗一个世纪,他的戏 剧创作被近代曲学大师吴梅誉为“清代第一”,他在拟话本小说创作方面,与冯梦龙、凌蒙初并驾齐驱,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
芥子园占地10.5亩,建有亭台楼阁,筑有小桥鱼池,植有名贵花 木。此园虽小,但经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 古中见雅,别有丘壑。游憩其间,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自能励 志励人,催人奋进 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冯其庸有诗云:“顾曲精微数翁,名园小筑亦神工;移向兰溪去,好听秋江一角风。”
白露山
白露山---兰溪旅游景点风光古迹白露山亦名玉泉山、玉带山,白露峰,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455米,山下有清澈可鉴的镜潭泉,山间有古色古香的乘仙殿,山腰有酷似玉带的白岩,岩下有高峻突兀的仙人石,山巅有古朴幽雅的江南古刹白露寺。白露寺,又称慧教禅寺,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初创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建在白露山黄岩之上,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山寺有大殿两进及厢房70余间,建筑具明清风格,柱础仍保持宋、元特色。素有“濲西第一道场”之称,更有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匾额高悬于大殿之上。
白露寺下黄岩,其寺南悬空数百尺,惊险奇绝,游人登临远眺,可见镜屏、九龙诸山峰峦起伏,迤逦绵延;可是乌龙、富春诸峰耸峙天际,横亘舒展。纵目兰城,隐隐约约,衢婺两江,如带如练;鸟瞰田畦,铺青叠翠,村舍错落,如画似图。
白露山下北麓老鹰岩下,又南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墓。周三畏,河南开封人,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命他诬害岳飞,他推辞而拒,弃官隐居此山,此后遂葬于斯。后人曾建“忠隐庵”以为纪念。
黄大仙故里
黄湓村,在兰溪市区北隅,东对黄大仙山,西倚兰溪江畔,为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咤石成羊”之神仙——黄初平出生地。
村东入口处矗立石牌楼一座,上嵌“黄大仙故里”五个大字,系出于国家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之手笔。村中田畦平整,古屋错落,古风犹存,百业兴旺。尚留有牧羊路、利市路、黄大仙故居、二仙井等遗迹。
灵羊岛度假村
雁屿洲,又名牧羊仙洲。在黄湓村西斜对面的兰溪江中,形似梭子,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达2000米。洲上绿树掩映,翠竹摇曳,芦苇密布,芳草如茵,相传为黄初平少时牧羊地。传说该州为沉入兰江中的“赤松仙树”幻化而成,所以使该洲不仅成了一个“会浮的洲”,还使其独具仙风灵气,连凫雁都特别喜欢到这里栖息。“平沙落雁”成了兰溪古八景之一。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1。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籍贯兰溪市夏李村。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创作立足文坛,他的骨灰安葬于浙江兰溪。作品有论著《文史讨论集》、《国学概论》、《国学大纲》,散文集《我与我的世界》、《万里行记》、《文坛五十年》,报告文学集《采访外记》。
郎静山(1892—1995),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在20世纪中前期,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郎静山的作品曾成功地打入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盛利(本名盛瓅伊,又名盛瓅,手写为“王”字旁加个“乐”字),1996年12月20日出生,中国著名童星、央视少儿频道小主持人,曾出演《家有儿女》第四部、《小院故事》、《爱情手铐》、《大腕小保姆》、《飘逝的红裙》、《咱村来的大学生》、《宠物医院》、《疯丫头》、《将门风云》、《东方朔》、《小留学生》、《家有儿女新传》、《生死大营救》等。担任CCTV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曾参与2002年庆祝北京申奥成功一周年联欢晚会、2003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等多场大型晚会的主持与演出,并自编、自导、自演校园短剧《反转校园之神秘书》(CCTV少儿频道播出)。曾获2004年北京“孙敬修杯故事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创作小说有《我来到另一个星球》、《复姓部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