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拔(9)直立或披散亚灌木。幼枝三棱柱状,密被灰褐色短柔毛。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0.6-1厘米,有纵纹,被毛,先端细尖,宿存;叶柄长2-2.5厘米;小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偏斜长4-7(-9)厘米,宽1.7-3厘米,先端钝,有时有小凸尖,基部圆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基出脉3,侧脉及网脉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凸起,侧生小叶略小;小叶柄极短,密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通常长2-2.5厘米,各部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苞片狭卵状披针形;花密生,具短梗;萼裂片披针形,远较萼管长,被灰白色长伏毛;花冠紫红色,约与花萼等长,旗瓣长圆形,基部具极短瓣柄,两侧具不明显的耳,翼瓣镰状,基部具瓣柄及一侧具微耳,龙骨瓣椭圆状,略弯,基部具瓣柄,一侧具1尖耳;雄蕊二体;子房被毛。荚果椭圆状,长7-8毫米,宽约5毫米,被短柔毛;种子2颗,近圆球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常生长于海拔50-300米的平地旷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千斤拔
分布于中国和菲律宾;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和台湾等地。
千斤拔采用种子直播繁殖,秋播10-11月、春播2-5月。千斤拔种子直播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时间缩短,最好在清明后进行。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前应晒种1-2天,装进蛇皮口袋加入适量细河沙用脚搓25分钟左右(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种子破裂),然后用40℃的温水浸种15小时左右,捞起种子后与适量的细砂或火土灰拌种,拌匀后撒播在畦面上,也可开行距25厘米的浅沟,播种复盖一层薄泥土,以不见种子为宜。在荒坡地上播种时,先用草甘磷进行喷杀杂草,喷后次日进行播种。最好选择雨后2-3天时进行。每亩播种量0.5-0.75千克,一般10-15天出苗,每亩产苗4-6万株。
选地整地
千斤拔有小叶及大叶品种之分,以小叶千斤拔产埴最高、质蹬最好、销路好、价格高。人工栽培可选择山区荒坡地,平原旱地,高坑稻田来种植,也可与果园、幼林坡地套种选好地后应深翻二遍。耙平时,起畦宽约1.2米,高约30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四周开好排水沟。耙地时可撒施适链的农家肥或每亩用100-150千克普钙作基肥。经深翻的地最好能让其自然压实后进行种植为好。
田间管理
施肥:千斤拔是喜磷钾肥的高产药用植物,不喜氮肥,在整个生长期中应少施或不偏施尿素。7-9月是地下根茎膨大旺期,每月应撒施一次不含氮素的磷钾复合肥,每亩每次约10千克。千斤拔为多年生根类药用植物,第一年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三次,苗高10-15厘米时,亩施尿素3千克,促幼苗生长。第二次在中耕除草后(大约在6月下句),每亩施复合肥15千克;第三次在9月份,每亩施45%复合肥10千克。第2年春季幼苗萌发前,每亩追施复合肥15-25千克,7月份再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施放20-30千克。施肥选择在下雨前后施,以下小雨为适。
中耕除草:千斤拔幼苗期(前六个月)生长比较缓慢,容易生长杂草与千斤拔争光抢肥,幼苗期应及时除草,也可用除草剂盖草能10毫升兑水15千克喷施地表,以杀灭禾本科杂草。30厘米高时种植地已全部封行,无需人工除草。
疏除花蕾促高产:秋季千斤拔现蕾开花前,用乙烯利10毫升兑水15千克作叶面喷施连喷2-3次,以打落花蕾,促使大量的养分集中供给地下根茎生长。
采收加工
采种:千斤拔采种期为每年的8-12月,当荚果由青绿渐变淡黄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收到的种子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也不宜迟,否则英果会自然裂开,种子弹落。一般将采收到的果荚在阳光下晒干开裂,除掉果売取得种子,再晒5-7天后置于干燥容器贮存。
采根:千斤拔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可自然过冬,第二年萌发出新的千斤拔 中草药(14)苗芽继续生长。一般在第二年采种完后即可收获。因为此时广西气温还比较高,阳光较为充足,采收回来的药材易晒干,存放不易发霉。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在冬天收获,此时药材的质量是最好,而且可错开农时。用勾机勾挖可取后药材根部。秋收回来的千斤拔,先除去地上基叶,用水洗去泥沙,再削去须根,推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数十根扎成小把,装入竹篓或用打绞机打成捆,若不能及时出售,可置干燥处贮藏,注意防虫防霉。商品质量标准:以根条直,外皮棕红色,断面白色,无阳枝、足干、无霉变者为佳。商品以足干、呈圆椎形、成条粗壮,棕红色,断面白色,显粉性,呈菊花纹,无阳枝、无虫蛀、无莓变者为佳。
发现的主要病虫害是豆荚螟,在千斤拔孕蕾时开始入侵花蕾产卵,待结成果荚时幼虫就在果荚内蛀食种子而造成空荚,防治方法是现蕾时用乐果1000倍或氰氯菊酯1500倍兑水喷雾,一个星期喷一次。在试种过程中很少发现千斤拔有病虫害,如发现病害可用托布津,发现虫害可用乐果、乐斯本、吡虫啉、氯菊酯等农药防治。
根供药用,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消炎止痛等作用。千斤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