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3)学生干部按照不同类别分为学生会干部(包括校院系各级学生会、团委或分团委)、班干部(包括团支部)、社团干部(包括各公益性组织)等。
学生会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主席、副主席(探索实行轮值制度的高校为执行主席)、部长、副部长、干事[2]
班干部主要包括:班长、团支书、各类委员等。
1、社团干部主要包括:社长(或主席)、副社长、理事长(或秘书长)、各部部长、副部长、干事等。
2、各自治委员会等公益性组织干部主要包括: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
1、拟定条件:大部分学校对于竞选学生干部都会规定一个任职条件,例如成绩须在班级中上水平,同时没有出现过“红灯”高挂的情形;如果参选的是高层职务,必须曾有过一定职务经历的,才能竞选;要有责任心,要热爱学生工作等。
2、公开报名:学生干部的竞选一般采取自愿报名或是组织推荐的形式,报名时应该结合自身的特长及能力来选择竞选的部门及岗位。
3、公开选举:公开选举一般通过演讲进行,根据报名的资料整理出来竞选人材料,顺序安排竞选人上台演讲竞选。由参加选举的各代表根据竞选人的材料结合竞选人的演讲情况进行不记名投票,投票完毕后,由监票人公布每位竞选人的票数。
4、任前公示:由学校整理拟任干部名单,并于学校网站、宣传栏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三至七天。
5、正式任命:对公示无异议的学生干部发文任命。
1、思想品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以身立教,为人楷模,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时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一点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2、专业水平
学生干部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好的干部更容易赢得同学的尊敬和爱戴,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对同学实行有效的领导。不仅只表现在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成绩方面,还应包括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等。
3、 综合能力
具体包括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一点尤为重要。 4、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干部对同学实现有效领导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工作中表现出主动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勇于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承担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和干扰有坚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5、团队观念
学生干部个体的素质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集体素质不平衡,就会导致群体领导层的内耗。各位学生干部在性格、气质、能力上彼此取长补短,优化组合,从而形成集体的合力。
学生干部(3)1、有利于获得上层资源与信息资源。
老师们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很少能把所有学生的名字和外表对上号,学生干部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与各位老师打交道,就容易给老师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同时,由于很多信息都是通过学生干部传达下去,相较其他同学而言,学生干部就能更快的获取第一手资料。
2、有利于为升学、就业增加筹码。
学生干部多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正常情况下,只要成绩良好,学生党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都会优先考虑。虽然这些东西未必全都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升学、就业等时候可体现出一定优势。
3、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学生干部经常都要组织学校及班级的活动,从活动的筹划至活动过程中的接待、具体事项的安排,都需要学生干部的组织参与。从中锻炼出的能力作为一笔无形资产,虽然无法定量,但在关键时候却能发挥巨大威力。
1、容易对学业造成影响。
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学生干部的工作是公益性的,没有任何报酬,无形中会牺牲大量的宝贵时间。如果因为开展学生工作而耽误了学习,那么就本末倒置了,而且考试挂科对于任何学生干部来说都是致命的。
2、容易陷入不同群体间的冲突。
学生干部要处理的关系很多,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其他学生干部的关系,还有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等等,经常处于风头浪尖,要想把脚下的位置站稳,就必须要谨记一点:稳定压倒一切。
3、容易沾染官本位思想。
绝大部分学生干部都热衷于搞活动,而不喜欢默默无闻地做实事,甚至于沾染不良社会风气,官本位思想严重,拉帮结派,以权谋私,官官相护等恶习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