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镇

宜陵镇

人口 51032人(2017年)
车牌代码 苏K
火车站 江都站
方言 江淮官话
行政区类别
邮政区码 225200
电话区号 0514
目录导航

宜陵镇

位于江苏省江都市中部,通扬运河之畔,328国道、233省道穿境而过。地理坐标为北纬31.3°,东经119.5°。宜陵镇总面积59.8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625公顷,镇区面积3.8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292个行政组,人口51032人(2017年),镇区常住人口2.5万人。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工农业总产值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财政收入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比上年净增加810元。

历史文化

宜陵镇历史悠久。《后汉书·群国志》等书中记载:宜陵初名“东原”、“青草塥”。时有女杰杜姜抗海盗牺牲葬于此处。汉明帝五年,于墓旁筑祠以祭,易称“东陵”。东晋康帝时封杜姜为圣母,祠为“东陵圣母祠”,有唐怀素书“东陵圣母”碑文存世。传说,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时,有宠姬宜妃,葬于东陵,遂更名为“宜陵”,迄今1300余年。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先后获得“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江苏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教育事业

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创办于一九O二年,时称“东陵两等小学堂”,她百年风云,历世纪沧桑,厚积人文底蕴,弘扬光荣传统,培育桃李万千。占地面积达14183平方米。建筑面积8375平方米。现有29个教学班级,近1500学生,70余名教职工,其中青年教师占70%。学校环境优美怡人,校舍造型美观,松柏苍翠挺拔,桃李园内草坪如绿茵地毯。春风催桃李,细雨润新苗。是一所跨世纪的现代化气息颇浓的农村学校,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建起了树人楼,沿街综合楼、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并且接通了光纤宽带。以及电视台演播厅。同时将学校的地面铺上了彩釉面砖。在校庆100周年之际,建起了桃李园。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这轮充满希望的太阳正冉冉升起在生机勃勃的江淮大地。坚持“爱国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保障,以“严谨扎实,灵活求新”为着眼点,狠抓教学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活动,努力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工业发展

2007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2.27亿元、销售49.61亿元、利润1.46亿元,分别增长34.1%、38.5%、76.4%。其中38家列统企业实现产值34.65亿元、销售32.72亿元、利润992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6.7%,58.8%,89.4%。继续呈现列统企业增幅高于全部工业增幅的发展态势。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向南呼应沿江开发,向西接受江都辐射”的发展思路,建设1.6平方公里的东部医药特色园和2.1公里的西部机械电子工业园,各条干道全部亮化到位,架设了专用供电设备,水、电、路、通讯、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达到"四通一平"。全年共引进千万元以上企业8家,使入区企业总数达到20家,这些企业全是外来投资,无一镇内搬家。目前在手的意向项目达18个,为园区明年扩大规模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开发势头强劲。全年共新上技改项目38个,总投入5.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技改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21个,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25个。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0万美元,超计划5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60万美元,超计划160万美元;新发展私营企业52家,新增注册资本2.55亿元,超计划4500万元,民资总投入5.5亿元,超计划3000万元,与2007年相比,主要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居全市前列。

建筑业两头在外,竞争激烈,坚持以质量赢市场,努力打造建筑之乡品牌,积极扩大业务范围,谋求在房地产开发、楼堂馆所建造、道路桥梁承接等方面的突破,建筑施工收入逐年提升,2007年实现施工产值3.95亿元,比2000年增4.3倍,施工收入1.02亿元,是2000年的4.7倍。充分发挥宜陵的交通区位和人文优势,树立“三产活镇”战略,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提升服务质态。全镇形成了餐饮业、沐浴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等诸多亮点,店铺林立、人气旺盛、市场繁荣。三产增加值从2000年的1.98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7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13%以上。

工业集中区

宜陵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位于新328国道沿线以南。工业集中区规划发展2个小区,即镇东发展医药食品工业区,镇西发展机械电子工业区。东部医药食品工业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围绕培育三药航母为目标,横向联合,嫁接招商。同时,聚集食品、保健品项目落户。镇西机械电子工业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先期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机械电子工业集中区自2004年运作以来,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形成了“三纵三横”近3000亩的集中区框架;先后开发面积近1500亩,引进入区企业37家,项目100多个,总投入8.58亿元,其中2008年以来新引进入区企业11家。从投资规模看,其中亿元项目1个,8000万元项目1个,5000万元项目5个,3000万元项目12个,2000万元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从建设速度看,已有宁达贵金属、福达道路、森林薄板、兴业铝材等16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九鼎管件、远大弹簧、华伦电器等16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金晖减振器、罗曼利马轴承、帝艾斯特种材料、盛溪金属构件等6家企业即将开工。2007年,工业集中区已有宁达公司、森林薄板等5家企业进入全镇纳税前20强企业。今年1—7月份入区企业实现销售近5亿元,解决800多人就业。实施“十一五”,目标新定位。十一五期间,宜陵工业集中区将围绕策应沿江,对接城区的发展战略,调整规划,凝心合力,倾力打造城东产业园宜陵核心工业区,力争每年以不少于40家企业入区,重点谋求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入区,期末工业集中区面积发展到6000亩,入区企业总数突破100家。

高效农业

2008年以来,宜陵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万亩蔬菜、万亩花木的工作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全力打造高效农业园区,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大力推进“三大合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多元化投入,发展高效农业园区。宜陵镇采用多招并举,多元化投入的方式全力打造高效农业园区。一是政府投入激活一片土地,镇政府投入200多万元浇筑一条连接安大路、宜大路4.2公里长、7米宽的水泥路,此路作为园区的主动脉,贯穿白塔、沙王、大陈村三个村,拉升了园区的框架,奠定了农业园区大体量发展的基础,力争三年内发展高效农业近万亩。今年还将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设施农业建设和对发展大户的扶持和奖励;二是经济能人投入,二产反哺一产,一期500亩由扬州市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设施大棚正在搭建中,这是该镇发展高效农业园的一大举措,使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了二、三产业能人与农业大户的联动发展。三是下大力气招商、吸引外资投入农业园,5月8日台商独资企业华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600万美元的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园的意向协议书已经正式签订。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农业园区的发展。四是聚集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全方位建设高效农业园区的新格局。宜陵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入园投资,经营参与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到目前为止,有两位老板已经签定意向进入园区,三个有投资500亩设施大棚赣的客商正在洽谈中。

二、着力整治农村环境,不断提升人居品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该镇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即每个村新栽植1万棵树;清理重点河塘两条以上;整治328国道、安大路、宜大路三条主干道路;清洁村庄、清洁河塘、清洁道路、清洁房屋的四边;落实好队伍、人员、经费、责任制、考核等五项制度。确保农村环境的整治到位,宜陵镇拥有林地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8%提升到16%,农田林网达1200亩,花木面积达1200亩,林业总量达70万多株,由过去的成片林2500亩,扩展到5800亩,四旁植树达10万多株。共清理河道68条,完成土方46.5万方。通过环境整治使全镇的净化、绿化、美化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注重实效,推行农村“三大合作”。2008年以来,宜陵镇已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4个,发展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组织7个,社区股份合作组织1个。入股土地面积2632亩,今年该镇大陈村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2个,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大力推行农村  三大合作,力争三年内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12个,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组织15个。社区股份合作组织2个。该镇表示将举全镇之力努力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使全镇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