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凯族在明洪武时代(公元1340年左右)就分布在台湾地区中央山脉南段两侧,属高雄、屏东、台东三县交界山区,主要在高雄县茂林乡的万山村、茂林村、多纳村;屏东县雾台乡的旧大武村、去露村、答得勒村;台东县卑南乡的大南旧社村等。全族有1万多人。
其社会组织是一种社会阶层制度,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长男继承上,土地所有权的获得也是靠长男继承。鲁凯族与排湾族的社会组织相同,但在嗣承上,鲁凯族只由长男嗣承(与阿美族正好相反);而排湾族则长嗣均可继承,不分男女。因此可以说,鲁凯族社会阶层制度是长子继承制度造成的。这种社会阶层共分三层:一贵族,特权阶级,成员多为地主的近亲;二士,社会地位低于贵族,高于平民,其长子为士,余嗣为平民;三平民,是地主三从以外的兄弟,有些是地主的远亲,有些是无关人物,大部分都是佃农,社会阶层最低。
在贵族中,只有头目才可以在住房入口的檐桁上雕刻有蛇、鹿、人头等花纹,且住房的面积也比较大,室内正堂迎门的柱上有人像雕刻,宅前有司令台。妇女的织布和编篮、男人的木雕艺术,非常优秀、细致。尤其是木雕优异的男人,在部落中最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琉璃珠为他们重要的装饰器物;祖灵瓮是他们重要的礼器。但鲁凯人不会制作琉璃珠和陶瓮,这些器物都是从他们的祖先一代一代地传留下来,所以他们很注重这些器物。
鲁凯族人传统的图腾分别为灵卦、守护神、伙伴(百步蛇)、瓮、圣人(人头像)等五大种,并以图案显示在木雕、石板、墙壁及住房上。尤其在黑陶壶手工艺品、头饰、服饰中也会出现其不同的图腾,表现族群不同的阶层、身份。百步蛇是族里传说的祖先,所以他们将百步蛇的图案视为族灵的一种象征,运用在家屋的族灵柱、檐桁、门扉等的木雕、身体的刺青、衣服的刺绣,以及其他生活器物上。
基督教尚未传人鲁凯族群时,鲁凯族人的传统信仰系属“多神”,分别是天神、宇宙神、太阳神等。平时就在自宅前朝天膜拜,丰年祭时族人就聚集于活动广场由大头目带领朝天膜拜,或以传统的山地歌舞朝天膜拜。自基督教传入鲁凯族群后,族民大部分皆转变为信仰基督教,对传统“神”的信仰已渐式微,改以基督教“祷告”的仪式。只有祭拜祖先及丰年祭的传统习俗尚保存,并于每年的农历八月中旬举行。在祭奠仪式上,男子身上通常均披挂番刀,其刀柄、刀鞘上刺满了百步蛇图腾和人形纹,或饰以银铜钉片。
另外,在头饰处可见到鲁凯族人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佩带百合花。百合花是鲁凯族的族花,戴在头饰上象征高贵和无上的荣耀,族人对于百合花的敬爱已提升至精神意义,甚至也代表了族群的社会秩序与伦理。
鲁凯族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仍以农耕为主,从烧垦到定耕,主要作物是谷子和芋头(旱芋),其他有树豆和甘薯。芋头收成后,以火烤干加以储存,可供一年的消费。其次的生产有狩猎、畜养和山溪捕鱼。这些地方大都位居高山峻岭,丰富的鲁凯族风情,保存的固有山地文化特色,蕴藏了独特的旅游产业资源。
但由于族人收入极有限,且社会资源缺乏,为了工作、就业、求学等谋生需要,人口严重外流,尤其属鲁凯族部落及人口数量最多的屏东县雾台乡。
2017年4月3日,台湾地区岛内鲁凯族民族议会正式成立,宣示与台当局为“准国与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