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东沙群岛
所属地区 广东省陆丰市
方言 广东话、闽南话、陆丰话
机场 东沙机场
行政区类别 里(乡、镇)
著名景点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东沙大王庙、长青亭、国军东沙公墓
面积 陆地面积约1.74平方千米、面积约0.64平方千米(东沙岛的面积)
目录导航

群岛简介

东沙群岛东沙群岛(3)东沙环礁位于南海北部海域,距离高雄以南大约240浬,实际上地点位置已在香港右下方,纬度与海南岛上面那块突起来的位置相当。东沙环礁古称月牙岛,有如一颗掉落碧蓝海上的翠绿珍珠,整个直径约25公里,面积约5万公顷,周围礁台长约46公里,宽约2公里,环礁中唯一露出海面的陆礁岛屿是东沙岛。[2]

东沙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台湾海峡南疆的门户,位居南海要冲。位于粤江口、海南岛、吕宋岛及高雄的中央位置,是巴士海峡进出南海船舰的必经之途,扼控巴士海峡的咽喉。该岛长二千八百公尺、宽八百六十八公尺的岛屿,形如马蹄,岛上没有山丘,也没有泥土,虽是珊瑚碎沙积累而成的低伏海岛,但却宛如远离尘嚣的人间净土。历史记载,东沙岛昔称“月牙岛”,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国版图,曾两度被日本侵据,由中国台湾当局控制。

岛上的指挥权,已由台军移交给海巡署,同时也正式隶属高雄市。岛上铺设有机场跑道、房舍、宽敞的道路、地下据点以及绿化的 农牧区。岛上设有观测站、发电厂、教室、忠义码头、海军雷达站、气象站、空军东沙勤务分队等。东沙岛地籍测量纪念碑,是岛上的地标;气象台的探空作业,可探测一万五千英呎高的大气温湿度气象变化,除用于军事目的外,还可保障往来飞机、船只的安全。岛上有文康设施,也有许多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岛上的发电厂,使全岛供电;海水淡化机解决饮水问题;还备有卫星电话通信网路。[3]

除了海域之外,露出海面的东沙岛则长约2.8公里、最宽处只有865公尺,总面积约174公顷,其中小舄湖面积约64公顷。[4]

东沙群岛图册东沙群岛图册(2) 东沙群岛图册东沙群岛图册(3)

群岛历史

东沙群岛图册东沙群岛图册(2) 东沙群岛图册东沙群岛图册(3)

群岛气候

东沙岛在历史上早就纳入中国版图,自明代开始开发经营,是南海诸岛开发历史中最早的一个。清朝末年曾被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率领民众占领,擅自改名为西泽岛,其后又经二次大战期间日本的军管,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派遣海军军舰于1946年9月12 日光复收回,重新竖立国碑,隶属于高雄市政府管辖,并有国军驻守,历经五十余年之艰苦建设及整备,已经成为中国捍卫南疆最重要的堡垒。

自东汉以来,中国先民即纵横南海,扬帆于南海诸岛间,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垂涎于南海诸岛丰富的海洋资源及日益重要的战略价值。首遭日人非法占据的南海诸岛,即为先民俗称月牙岛的东沙岛。

群岛地质

地势东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洼,平均高度约6米。年均温25.1℃,最冷月均温20.6℃,年降水量1459毫米。[1]

群岛生物

在地质上,该岛是建立在礁盘的基础上,由珊瑚及贝壳碎屑经风化所形成的白沙所堆积覆盖而成,因此并无土壤。

东沙岛上的地下水来自下雨时储积沙层中的淡水,由于海水的渗入,沙层中淡水被咸化,不能饮用。

潟湖是东沙岛上非常重要的特殊地形,位置是在岛的西部区域。在退潮时深不及一公尺,出口处之宽度仅20公尺左右。湖底多为淤泥及有机残屑所覆盖,但水急之处仍为砂砾石所组成之底质。由于对外洋之开口不大,导致水量之交流很小,造成湖底的有机碎屑长期累积。

整体而言,类似于沿岸之沼泽生态系统,与一般珊瑚岛上之那种水质清澈、珊瑚繁生的潟湖生态系统有所不同。

因底部有机碎屑丰富,当湖水往外流到附近的海域后,便形成摄食诱因,吸引鲨鱼这类依嗅觉猎食的生物循水流来到潟湖附近,同时加上龙占及笛鲷等掠食性鱼类,造成在潟湖中生存的小型生物本身必需具备一定的生存条件,如硬壳,因此蟹类便可在此一环境中成为优势种类。

在缺乏多样化的生活栖地及庇护空间下,即使有丰富的有机质做为营养来源,小型生物在掠食性鱼类强大捕食压力下仍难以生存,而捕食压力同时也对东沙岛周围的生态造成了影响。

群岛交通

东沙环礁是中国台湾海域中唯一的环礁地景,周遭海域已记录到珊瑚约281种,其中石珊瑚229种、八放珊瑚47种、水螅珊瑚5种,另有珊瑚礁渔类577种,以草食性的鹦哥鱼、隆头鱼、粗皮鲷等为主,其次则为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的雀鲷等。无脊椎动物方面,共有软件动物204种、棘皮动物30种、甲壳动物43种,另有海藻148种、海草7种,特别东沙海域海草分布范围广泛,是中国台湾海域所仅见,海草床是海龟及各种海洋生物幼苗哺育场所,在东沙海洋生态上扮演重要角色。[2]

这个岛上无山无河无土壤,全由都是白色珊瑚沙及贝壳沙,非常美丽,也是许多热带植物的北界。岛上原生植物经调查已知有210种,其中原生植物104种,原生植物中之白避霜花、橙花破布子及海人树等在中国台湾无分布记录。东沙岛也是候鸟南迁中继站,经调查计有183种,其中以翻石鹬与金斑行鸟最常见。[5]

1982年国家海洋局,江苏省科委、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以及盐城市、大丰市有关单位组成东沙综合考察队,对东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论证,东沙的海水盐度适中、潮流通畅,形成了丰富的海洋生物链,这里沿海浮游动物有桡足类、水母类、栉水母类、樱虾类、糖虾类、毛鄂类等共98种。沿海底栖动物多达183种,共中腔肠动物4种,环节动物31种,软体动物78种,腕足动物2种,甲壳动物62种,棘皮动物6种。

公路

空运

岛上主要道路为柏油路面,其余道路则为细砂路面。一般交通工具为脚踏车,环绕全岛时间约需30分钟。

现有10吨半大卡车1部、小卡车3部(主要载运补给货物、水、垃圾及水肥)、箱型车3部、15吨吊车1部及叉动车2部,以及高雄市政府赠送的大客车---岛上唯一公车“东沙1号”。另脚踏车,环绕全岛时间约需30分钟。

海运

岛上设有小型机场,即东沙机场,设有一个宽30米、长1,550米 的跑道,跑道厚度约0.23米。

潟湖逢大潮或暴雨时,机场停机坪附近常发生淹水情形;另跑道混凝土受盐害影响,表层劣化情形严重。

往返中国台湾及东沙岛,主要有军机和民航机来往,其中军机有中国台湾空军的C-130运输机,为物资补给与公务用,每月第二周的周二当日往返,其载客量为70人,载重为8,000公斤;民航机为立荣航空客机,载客量限定为56人及500公斤货品,每周四当日往返中国台湾高雄小港机场一次,供驻防人员搭乘。

旅游景点

由于东沙岛海岸为深度1~2米左右的浅礁地形,大型船只无法靠近,必须停靠外海,再以小船接驳上岸,船只靠岸后,须仰赖人力搬运货物上岸,重型机械则赖吊车支援。

岛上有海巡署巡防艇码头,可停靠海巡署3艘20吨级海岸巡逻艇。

往返的船只有每年3、6、10月各一航次的军用补给舰,主运武器、弹药、汽油,协助海上查缉工作的巡逻快艇,以及20天一航次、载运民生物资的民用商船。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