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国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该宫由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初建于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战后修复。
这是一座三层楼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起义群众攻下了冬宫。十月革命后,将原来官廷房舍和整个冬宫拨给艾尔米塔什,1922年成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冬宫成博物馆的一部分。1946年冬宫表面涂成起初的蓝宝石颜色。
埃尔米塔日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装潢丰富,窗上饰框及浮雕装饰给人以力量,圆柱有规律的排列,墙表面由白色、绿色相间配合,使长长的外观形形色色,生动起来。
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 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面向宫殿广场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壮观。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了2吨多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种贵重木材。御座大厅(又称桥治大厅)的御座背后,有用4.5万颗彩石镶嵌成的一幅地图。面向涅瓦河一面的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其上气势最雄伟的,是广场中央的亚历山大纪念柱,由整块花岗石制成,高 47.5米,直径4米,重600吨,没有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屹立。这是为纪念1812年卫国战争而建的。仰视那巨大的柱体,柱顶上的天使铜像,再回望冬宫,似乎谛听到俄罗斯心脏的跳动,感觉到一种庞然大国的气魄,一种傲视苍穹、睥睨四方的自信。这应该是那个时代,俄罗斯强势精神和气势的象征。纪念柱后面那淡黄色主体、呈半圆型展开的超大建筑,与主体淡绿色的冬宫迎面相对,流光溢彩,交相辉映,让整个广场充满了皇家的气息。驾驶着仿古马车的“马夫”和一些身穿古代宫廷服饰的俄罗斯年轻男女在广场上兜售着自己的生意,也为广场增添些原本的历史味道,让游客似乎看到了从前穿着华丽的皇家人生活状态,找回了一点回归历史的感觉。
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
博物馆现包括五座建筑物:冬宫、艾尔米塔什、旧艾尔米塔什、艾尔米塔什剧院、新艾尔米塔什。目前,博物馆共分八个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8个部共有藏品270余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油画及雕刻。其中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等。这些工艺品分别陈列在350多个展厅中,如毕加索立体画展厅,意、法画家展厅,俄国历代服装展厅等。所有展厅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厅,这里陈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许多是他亲手制造的。展厅中的一个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腊坐像,头发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发。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两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线,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过两米。同中国故宫一样,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因此参观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厅,恐怕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冬宫是彼得大帝的冬季官邸,始建于1711年,当时只是一座二层小楼,因彼得喜欢小巧玲珑的卧室而将该建筑物的楼层建得很低。但这座面向涅瓦河的建筑物并没有保存下来。1754~1762 年,由彼得大帝女儿伊丽莎白女皇下令并按照俄国建筑师B.B.拉斯特雷利(1700~1771 年)的设计方案在原址重建了一座冬宫。
供暖系统的缺陷造成了1837 年的火灾,这场大火使冬宫的内部装饰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主持冬宫内部重建工作的重任落在了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凯旋门”(1834~1838 年建成,也称俄土战争胜利纪念门)和“纳尔瓦凯旋门”(1827~1834 年建成,也称俄瑞战争胜利纪念门)的设计者、帝国样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瓦西里·斯塔索夫(1769~1848 年)的肩上。许多无法彻底恢复原貌的殿堂则按斯塔索夫和俄国建筑师、晚期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布留洛夫(1798~1877 年)提出的方案加以改建。6 000 名工匠用了15 个月时间基本上恢复了冬宫内部的原貌,后又经过历年的修饰和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艺术品的收集始于彼得大帝女儿伊丽莎白女皇执政时期(1741~1761 年)。1762 年6 月,在一批近卫军的帮助下,废黜丈夫彼得三世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 年)上台执政,并开始推行对外扩张与掠夺政策。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共发动了三次俄波战争、两次俄土战争和一次俄瑞战争。在俄土战争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实施在冬宫旁建造一座专门存放艺术品的宫殿的设想。
1852 年2 月7 日,埃尔米塔日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了56 个厅,展品主要为意大利、佛拉芒(今荷兰、比利时)和俄罗斯的室内装饰艺术品。最初几年,皇室每年只发放300 张许可证,参观者要受到皇室严格的审查。到1863 年,所有限制都被取消。[1]
约旦楼梯:从面向涅瓦河的大门进入冬宫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华丽的前厅,前厅的尽头耸立着伸向二楼的“约旦楼梯”。起初,“约旦楼梯”被称为“使节楼梯”,因为各国使节都要经此楼梯登上二楼等候沙皇的召见。白色的大理石楼梯庄严、肃穆。宽敞的台阶、浮雕式的护栏、墙壁上镶嵌的镜子与二楼天花板上由意大利画家绘制的油画交相辉映,更加唤起了来宾上楼拜见沙皇、浏览冬宫宝藏的急迫心情。后因每年的1 月9 日沙皇一家都由此楼梯下到一楼,参加在涅瓦河上为皇室准备的耶稣受洗节活动(传说耶稣降生后在约旦河受洗)。因此,18世纪以后,“使节楼梯”改名为“约旦楼梯”。按照参观路线,参观者经“约旦楼梯”登上二楼,穿过宽大的等候厅(“元帅厅”),即看到为纪念彼得大帝而专门修建的庄严的彼得厅(也称“小金銮殿”)。
天花板上悬吊着巨大的水晶吊灯,使整座大厅的色调更加明快。位于大厅一角的四级滴水计时器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而那洁白的喷泉造型使人联想起普希金在诗中歌颂的位于克里米亚的“巴赫奇萨拉伊”喷泉,故取名为“巴赫奇萨拉伊”喷泉。
窗前还摆放着由18 世纪英国机械师制造的、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孔雀”机械座钟。美丽的孔雀、公鸡、松鼠和猫头鹰站立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橡树旁。每逢正点,孔雀开屏,以自己蓬松美丽的大尾巴向游人献媚;猫头鹰眨着双眼,警觉有余;公鸡开始打鸣报时,时间以罗马数字在橡树下的蘑菇冠上显示。
窗前还摆放着由18 世纪英国机械师制造的、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孔雀”机械座钟。美丽的孔雀、公鸡、松鼠和猫头鹰站立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橡树旁。每逢正点,孔雀开屏,以自己蓬松美丽的大尾巴向游人献媚;猫头鹰眨着双眼,警觉有余;公鸡开始打鸣报时,时间以罗马数字在橡树下的蘑菇冠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