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菀子

沙菀子

被子植物门
中文学名 沙菀子
亚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录导航

简介

沙菀子(潼菀蒺藜,沙菀蒺藜),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呈肾形,灰褐或绿褐色,光滑,质坚硬,气微,有豆腥味,甘性温。

秋末冬初采割,干燥,生用或盐水炒用。

形态

株高30~100厘米,全体被短硬毛。主根粗长。茎多分枝。倾斜上升,奇数状复叶互生具短柄;托叶小,狭披针形;小叶柄短,小叶片9~21,椭圆形,长7~20毫米,宽3~8毫米,先端缺或微缺,有细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腑生,有小花3~9朵;花萼钟状,5齿裂,密被白色短柔毛,萼下有2枚线形小苞片;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长约10毫米,宽8毫米,翼瓣稍短,龙骨瓣与旗瓣等长;雄蕊10,9枚花丝连合,1格分离;雌蕊超出雄蕊之外,子房上位,柱头有髯毛。苹果纺锤形,长3~4厘米,先端有喙,腹背稍扁,疏被短硬毛,种子20~30粒,肾形。

特征

扁茎黄芪种子(沙菀子)量扁平肾形,长2~2.5毫米,宽1.5~2毫米,厚约1毫米。表面棕黄色或绿褐色,光滑,微有光泽。腹面凹陷处具圆形种脐。质较硬,甩齿嚼之不觉硬,有豆腥气。味淡。

直立黄芪种子(潼蒺藜)呈略扇肾形,表面灰榕色或暴棕色,微凹的一面显淡色神脐。种皮薄,除去种皮,可见子叶两枚,肥厚,黄白色。气微芳香,味甘。

生长环境

适应性强。喜温暖通风、光照好的环境。能耐寒,耐早,但怕涝。温度过高,水分过多,植株徒长会影响结果,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质壤土,粘壤土均可栽种。忌连作,前作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为好。

分布

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西北地区。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排水良好,高燥向阳地或山坡地栽培。翻地前每亩施基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撒施均匀,深翻25厘米,耙细。播种前做120厘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于秋季8月或春季4月播种。条播,按行距30厘米,顺畦划2厘米深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5厘米,播后稍加镇压,然后浇水,每亩播种量1~1.5公斤。

3.田间管理

当苗高6~10厘米时,按丛距10~12厘米定苗,每丛留壮苗2~3株,随即扶苗培土。出苗前适当灌水,以利出苗。出苗后勿使水分过多,以免徒长,影响产量。孕蕾期,结合松土锄草,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2次,每年植株未返青时,每亩施厩肥3000~4000公斤,促进植株返青生长。以后每年收获后,都要中耕锄草,追施越冬肥,可连续收获3~4年。

4.病害及其防治

白粉病。危害叶片。

防治方法:(1)清洁田,处理病残株;(2)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加工

在北京于10月收获。当荚果80%以上呈黑色时,离地面6厘米处,将全株割下晒干,打出种子,除净杂质即可。干的茎叶果荚碎片均为牲畜的好的饲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