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国道、呼海省际通道及锡兰铁路纵横境内,锡兰铁路复线正在建设中,桑根达来有“桑根达来站”桑根达来北站,还有内蒙古粮食中转站、沥青转运站、石油转运站。全镇现有直属及二级单位28个,其中盟级驻镇单位3个,2所学校,有大中型企业 6个,私营、个体工商户300余家。全镇辖22个牧业嘎查、2个居委会。全镇总户数2942户,常住人口9897人,其中:牧业户数2262户7581人,移民搬迁854户2903人,从事三产156户383人,城镇户数680户1796人,城镇化率19%,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聚集区。桑根达来镇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牧业大镇,现全镇各类大小牲畜5.6493万头(只),其中大畜2.7458万头,小畜2.9035万头,黑白花奶牛0.6379万头。2007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9元。
正蓝旗桑根达来镇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正蓝旗中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海拔高度1325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平均无霜期为105天,桑根达来镇地形、地貌趋同性一致,主要是沙地特点,沙丘间分布有大面积的河谷盆地和塔拉草场,年日照数为3200小时,年平均风速4.2米/秒,年降水量在320毫米左右。
桑根达来镇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地处高原,南高北低。本镇地处锡林郭勒高原南部,平均海拔1300多米。地势由南向北略有倾斜,南部和东南部为起伏不匀的低山丘陵,经过清盆洼地和沙地间平原塔拉逐渐过渡到中北部的沙地。沙地,东部为条垄状沙丘为主导,西部是以岗阜状沙丘为主;90%的沙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占很小比重,但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等原因活化面积扩展起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较好,一向作为沙地牧场来使用。
--气候干旱。本镇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冷空气频繁,多大风沙暴;夏季较温热,年降水的大部在这个季节,风力最小;秋季短促,降水锐减,气温下降,风力加大;冬季寒冷漫长,常有风雪交加和持续低温天气。主要气候特征可概括为:日照长,光能充足;气温变化剧烈,温差大;降大分布不均,春季最少;大风日多,热量不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345.6mm,平均气温1.1℃,无霜期105天。
--草原面积大,植被退化严重。桑根达来镇草原总面积242.1万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8.83%;可利用草场面积213.7万亩。草原大部土壤为风沙土,极为脆弱;沙丘间塔拉上分布有暗栗钙土,东南部低山丘陵为栗钙土,湖盆洼地分布有小片草甸土。草地植被盖度低,沙丘植被覆盖约10-20%,好的可达30-50%。全镇一类草场26.2万亩,二类草场101.4万亩,三类草场86.0万亩,一般年景下全镇草场可年产青干草3037.43万公斤,冷季适宜载畜量102486只羊单位以内,暖季适宜载畜量164469只羊单位以内。草场沙化退化趋势严重,现有草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沙化率达78%以上。
--湖泊比较多,地下水资源分布普遍,水量比较丰富。境内湖泊分布比较多,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流补给,是牧业供水的一个主要来源。湖泊有两种,一种是矿化度高的湖泊,因受降雨年变率的影响,干旱年份有湖泊就干涸,这样的湖泊矿化度较高,多为咸水湖,常年有水的也有矿化度较高的;另一种就是淡水湖,直接可用于牧业供水,少数还可用于水产养殖或利用其芦苇。境内地下水分布很广,且水量较丰富,水质也比较好,一般埋藏都不算深,特别是沙区水位较高,易于开采,单井日出水量一般达100吨以上。
草场还零星分布有散生榆树、黄柳以及小叶锦鸡儿等乔灌木。
桑根达来苏木是以桑根达来淖尔的名字命名的,满清乾隆年代从察哈尔明安牧场咕鲁查干苏鲁克浩道都淖尔出了大量的碱,在乾隆二十年代清朝政府对苏鲁克的蒙古族下发圣旨统一采集,并严格禁止个人采集盗卖。当时制定了专卖碱盐的销售处,建立关口、收取碱税。从那以后白音淖尔、小·达嘎淖尔、大·达嘎淖尔相继出了大量的碱,据《塞外三亭记》中记载“从多伦往西南走160里,在察哈尔正镶白旗境内的牧场上有很多皇家的畜群在哪里。浩道都淖尔、白音淖尔、大·达嘎淖尔、小·达嘎淖尔等大小淖尔在地下相互连通,这些淖尔都盛产良好的碱,作为洗涤用品驰名内地,雪白的碱盐成为洗染和加工糕点的良好原料。到清朝未期朝庭下发圣旨正式命名浩道高都淖尔、白音淖尔、大·达嘎淖尔、小·达嘎淖尔、阿日必达胡、查干淖尔、沙日淖尔等淖尔为碱湖。据苏鲁克传说,由于苏鲁克官员作战有功,朝庭将大·达嘎淖尔封赏给了苏鲁克官员,这些官员对皇帝的赏赐非常珍惜,于是将大·达嘎淖尔改名为“赏根达来”,随着时光的流失“赏根达来”逐渐变成了“桑根达来”并使用到如今。
桑根达来镇是由原哈登胡硕、桑根达来、乌苏图查干三苏木合并而成,桑根达来蒙语的意思为“富裕的海”,这里曾是成吉思汗铁骑驰骋的疆场,以至于后来的“四郎探母城”都与桑镇的草原有相关的联系。在镇公司嘎查境内有一古城遗址,四周城墙倒塌的城墙废虚杂草丛生,但能明现显的勾勒出此“城”的大小。
“羊群庙”即 会和寺,是锡盟地区远近闻名的庙宇,遗址位地207国道178Km青山、绿树的遮隐之中,二层设计,原有正殿、偏殿、房数间,古朴的建筑风格,加之光彩熠熠的琉璃瓦和众多的“喇嘛”,令很多的牧民神往,是牧民们朝拜的地方,现旧址只留下千年古树一棵,直径约一米多,状如伞盖,形如虬龙,神秘莫测,据称当牧民的子女或牲畜有病时,都往神树上挂一些哈达或红布,以示驱病除邪,保佑其早日康复,以枯干的枝体向后人诉说着羊群庙沧桑的历史。
蒙古语意为“马安图”泉,在镇境内塔安图嘎查有一眼泉水,从地下汨汨而生,其泉水清澈透明,有美容养颜之功效。冬热夏凉,常年流畅,至于流了多少年无从知晓,很多人都慕名而至,驻足观瞻,投掷硬币。
小扎格斯台淖尔位于桑根达来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20公里处,是一个淡水湖,淖尔的总面积为4650亩,水的深度有2-3米,湖里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盛夏季节,草长莺飞,湖光山色,金色沙漠倒影湖中,天鹅、大雁、灰鹤、遗鸥、鸿雁、野鸭等栖息湖中,洁白的羊群婉如珍珠,撤落在森林绿草丛中,这里沙漠、森林、湖泊溶为一体,即使是炎炎的夏日,气候也是十分凉爽宜人,素有沙漠中的江南之称,是都市里的人们旅游、避暑、消夏、观光的理想场所,有一种回归自然的亲身感受,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游玩。
黑风河风景区,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四十华里处,属桑根达来镇境内,山美水秀,树奇花艳,人称“天然公园”。呈现在面前的是镶嵌在白沙绿茵中的顶顶毡房,珍珠般撒落的畜群,满山遍野开放的山丹花、兰花、芍药花、金莲花,映入眼帘的是碧波万顷的沙漠和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绿色世界。在绿色和金色之间,一条河流蜿蜒流淌,这就是黑风河。在河的沿岸,有许多与河水相连的草原湖泊,当地人称之为“淖尔”。淖尔里芦苇茂密,鱼虫丰富,引来群群水鸟,在这里筑巢做窝,繁殖后代。森林深处,绿草丛茵,洁白的蒙古包是牧民的夏营地,每到傍晚,日落牧归,炊烟袅袅,易霞辉映,秀丽迷人。
位于桑根达来镇东南部,白音苏日格嘎查夏营地。这里有着茂密的松林,“娜仁”泉常年流淌着清澈的泉水,撤落在泉水两则的白色蒙古包点缀着碧绿的草原。其敖包地势险要,密林中杂草丛生,高可没人,整个敖包呈现出一个圆凸型的大山。
据传说,很早以前,从这个山的山顶上出了一个带金顶的巨大铜锣,其响声悠扬悦耳,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它的响声,后来当地的牧民为了保护铜锣将其藏于多伦庙内。从此以后,这个山命名为“常图敖包”,并延用至今,驰名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