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郴县,属长沙郡。区境为郴县属地。
民国十一年(1922年),郴县直属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郴城为第一自治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湖南省第八督察区,治郴县。同年,第一自治区改为“在城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第八督察区改第三督察区,治“在城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在城镇”改为升平镇。
1949年10月郴县由衡阳专区代管。11月,郴县隶郴县专区,升平镇改为城关镇。
1958年8月,改城关镇为郴县郴州市(县级市)。
1959年11月,建立湖南省郴州市,辖原郴县市郊、板桥、马头岭3个农村人民公社和城区6个居民委员会。
1960年7月,郴州市隶郴州专区。
1963年5月,改为郴县郴州镇,仍为县级建制,辖五岭、北湖、许家洞3个街道办事处和郴江人民公社。
1965年5月,郴县市郊、许家洞人民公社划入郴州镇,分别与郴江人民公社、许家洞街道合并,改名为市郊、许家洞人民公社。
1977年12月,恢复郴州市。1978年3月,市郊人民公社分设为市郊、郴江2个人民公社。12月,撤销五岭、北湖街道办事处,设立相当公社一级的南塔区、红卫区、北湖区、许家洞区。
1980年11月,南塔、红卫、北湖、许家洞区改为街道办事处。
1982年3月,红卫街道办事处更名人民路街道办事处。
1983年4月,许家洞街道和许家洞人民公社合并许家洞镇,北湖街道办事处分设为北湖、下湄桥街道办事处,新设苏仙街道办事处。
1984年4月,郴县安和人民公社划入郴州市。同年,所有公社改乡。
至1994年11月,市辖人民路、北湖、下湄桥、南塔、苏仙岭5个街道,许家洞镇和郴江、市郊、安和3个乡。
1994年12月,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原县级郴州市和郴县分别改为北湖区和苏仙区,原县级郴州市人民路、北湖、下湄桥3个街道和郴江、市郊、安和3个乡以及原郴县的华塘、鲁塘2个镇和小溪、南溪、永春、江口、芙蓉、月峰、大塘、保和、同和9个乡共3个街道2个镇12个乡由北湖区管辖。
1996年1月,撤销小溪乡设立石盖塘镇,城区新设燕泉街道。至此,北湖区面积830平方千米,人口约27.5万人。辖4个街道、3个镇、11个乡:北湖街道、人民路街道、燕泉街道、下湄桥街道、石盖塘镇、华塘镇、鲁塘镇、郴江乡、市郊乡、安和乡、保和乡、同和乡、江口乡、永春乡、芙蓉乡、南溪乡、月峰瑶族乡、大塘瑶族乡。区府驻人民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北湖区常住总人口314477人,其中,人民路街道49994人,北湖街道37193人,燕泉街道44899人,下湄桥街道23281人,石盖塘镇8599人,华塘镇21559人,鲁塘镇25159人,郴江乡27458人,市郊乡9925人,安和乡9750人,同和乡6872人,保和乡8062人,月峰乡5547人,芙蓉乡6527人,永春乡9152人,南溪乡4000人,大塘乡3656人,江口乡7412人,开发区5432人。
2000年12月,湖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安和乡,设立万花岩镇。2001年7月,郴江乡改郴江镇。至此,全区辖4个街道、5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人民路街道、北湖街道、燕泉街道、下湄桥街道、石盖塘镇、华塘镇、鲁塘镇、郴江镇、万华岩镇、江口乡、市郊乡、大塘瑶族乡、同和乡、保和乡、月峰瑶族乡、芙蓉乡、永春乡、南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北湖区常住总人口419784人,其中,人民路街道49264人,北湖街道53820人,燕泉街道96354人,下湄桥街道25110人,石盖塘镇13275人,华塘镇18220人,鲁塘镇25050人,郴江镇44081人,万华岩镇11544人,江口乡4362人,市郊乡14104人,大塘瑶族乡3555人,同和乡5418人,保和乡7408人,月峰瑶族乡5520人,芙蓉乡5716人,永春乡7689人,南溪乡3588人,郴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5706人。[5]
1996年1月,小溪乡改石盖塘镇,城区新设燕泉街道办事处。
2000年12月,安和乡改万华岩镇。
2001年7月,郴江乡改郴江镇。
2012年4月南溪乡与鲁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鲁塘镇;同和乡与华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华塘镇;江口乡与石盖塘镇合并,设立石盖塘镇;撤销郴江、万华岩2个镇和保和、市郊2个乡,设立郴江、骆仙、增福3个街道和保和镇,至此,辖8个街道、4镇、4乡。
2015年7月,北湖区辖骆仙、下湄桥、北湖、人民路、燕泉、郴江、增福、涌泉8个街道,石盖塘、保和、华塘、鲁塘4个镇,芙蓉、永春、月峰、大塘4个乡,共16个乡级行政区;有63个社区,128个村。
2015年11月,根据北湖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芙蓉乡、永春乡、大塘瑶族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仰天湖瑶族乡。撤销石盖塘镇、保和镇、月峰瑶族乡、增福街道,新设立保和瑶族乡、增福街道。将原月峰瑶族乡的全部行政区域与原保和镇的保和、花园、小埠、新华、大律、太白洞、宋家洞、长坪、乘马坪、顶上10个建制村以及保和社区合并,设立保和瑶族乡;将原石盖塘镇的全部行政区域与原增福街道的全部管辖范围以及原保和镇的礼家洞、新田岭、大树下、坦山、下塘、安和、下凤、张家坪、雷大桥9个建制村合并,设立增福街道。本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北湖区共减少4个乡镇建制。
2015年11月,北湖区辖华塘镇、鲁塘镇等2个镇,保和瑶族乡、仰天湖瑶族乡等2个瑶族乡,下湄桥、北湖、人民路、燕泉、郴江、骆仙、增福、涌泉8个街道,政府驻地骆仙街道。
乡级区划 | 面积 |
---|---|
人民路街道 | 6.7平方公里 |
北湖街道 | 8.58平方公里 |
燕泉街道 | 16.2平方公里 |
下湄桥街道 | 19.32平方公里 |
骆仙街道 | 23.88平方公里 |
郴江街道 | 17.23平方公里 |
增福街道 | 170.3平方公里 |
涌泉街道 | 6.5平方公里 |
华塘镇 | 171.97平方公里 |
鲁塘镇 | 113.5平方公里 |
保和瑶族乡 | 101.6平方公里 |
仰天湖瑶族乡 | 175.67平方公里 |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乡级区划 | 面积 |
---|---|
人民路街道 | 6.7平方公里 |
北湖街道 | 8.58平方公里 |
燕泉街道 | 16.2平方公里 |
下湄桥街道 | 19.32平方公里 |
骆仙街道 | 23.88平方公里 |
郴江街道 | 17.23平方公里 |
增福街道 | 170.3平方公里 |
涌泉街道 | 6.5平方公里 |
华塘镇 | 171.97平方公里 |
鲁塘镇 | 113.5平方公里 |
保和瑶族乡 | 101.6平方公里 |
仰天湖瑶族乡 | 175.67平方公里 |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北湖区地形呈北东向长条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海拔为南端芙蓉乡境内的二尖峰,高达1654米;最低海拔为北部华塘镇大回湾仅135.2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地貌齐全。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7.2%,岗地、平原面积仅占22.8%。境内岭谷相间,冲垄溪河纵横交错,在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西三条断续起伏的非脉状山岭和郴江、西河、鲁塘三个谷地。
北湖区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历年平均太阳辐射量7550瓦/ 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1568.6小时,年平均气温17.8度,平均降水量1466.5毫米,年均降水日181.1天, 无霜期290天。西南山区气温、雨量,差异较大。
北湖区(3)北湖区属亚热带绿阔叶林区,植被种类繁多,有乔木树种94科319种,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梓木、樟树、竹、枫香、栎、槠栲等,灌木林主要有油茶、桎木、杜鹃、栓木、盐肤木等,经济林主要有:板栗、萘李、梨、桃、柑桔、猕猴桃、柚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芒、铁芒萁、蕨类等。
境内珍稀动物少,多为华南区系和西南区系的种类,兽类主要有:野猪、麂、毛獐、华南兔、鼬獾、黄鼠狼、银星竹鼠、刺猬、果子狸、穿山甲、松鼠等;鸟类主要有:喜鹊、竹鸡、画眉、山雀、麻雀、鹰、猫头鹰、猴面鹰、啄木鸟、白头翁、白鹭、池鹭、黄鹂、红嘴相思鸟(湖南的省鸟)等;两栖爬行类主要有:青蛙、棘胸蛙、虎纹蛙、眼镜蛇、银环蛇、竹叶青、五步蛇、菜花蛇、乌梢蛇、滑鼠蛇、赤链蛇等。
2011年末,北湖区总人口42.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52万人,城镇化率79.28%。另有流动人口14.96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2.15万人,占52%;女性20.13万人,占48%;14岁以下8.16万人,占19.3%;15~64岁31.27万人,占73.96%;65岁以上2.85万人,占6.7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1.6755万人,占98.57%;有瑶族、土家族、苗族、壮族、回族、满族等32个少数民族,人口6045人,占总人口的1.43%。上百人的少数民族有瑶族、土家族、苗族、壮族、回族、满族6个民族,其中瑶族428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0.87%;土家族450人,占7.44%;苗族339人,占5.61%;壮族223人,占3.69%;回族211人,占3.49%;满族123人,占2.0%。2011年人口出生率13.36‰,人口死亡率6.82‰,人口自然增长率6.54‰。
2019全区常住人口43.86万人,比上年增加0.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39万人,乡村人口8.47万人,全区城镇化率80.69%。全区出生人口3908人,死亡人口13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5‰。[6]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3.8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2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128.38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309.66亿元,增长10.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837元,比上年增长10.4%。
2021年,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28.3:68.2。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升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26.4%和69.8%;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4%。[3]
202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农业总产值16.84亿元,增长4.4%;林业总产值2.48亿元,增长5.9%;牧业总产值10.55亿元,增长22.1%;渔业总产值0.68亿元,增长1.8%。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7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5.73万吨,增长0.4%;油料产量0.21万吨,增长12.1%,其中油菜籽产量0.14万吨,增长16.9%;蔬菜产量40.76万吨,增长4.7%;烤烟产量0.15万吨,增长28%。
2021年,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0.82万吨,比上年增长31.5%。其中,猪肉产量0.7万吨,增产36.7%。年末生猪出栏9.68万头,增长36.3%;牛出栏0.5万头,增长2%;羊出栏3.64万头,增长2.2%;家禽出笼93.61万羽,增长1.5%;水产品产量0.31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0.15万吨,增长4.2%。
2021年,全年共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2.1亿元,比上年下降58%;实现利润18.65亿元,增长1.6%。休闲农业经营收入4.23亿元,增长2.3%。农业专业合作社499个,增长5.9%。
2021年,全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65处,共投入资金6600万元,完成土石方20万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公顷。[3]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增长1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6.2%,制造业增长1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长12.6%。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9%;烟草制品业增长14%;医药制造业下降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4.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1%。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增加值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2%。六大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3.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2.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9.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饲料65.56万吨,比上年增长52%;水泥174万吨,下降7.5%;十种有色金属10.23万吨,增长18.4%;商品混凝土334.73万立方米,增长12.9%;石墨及碳素制品49.76万吨,增长55.5%;中成药1.09万吨,增长1.5%。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亿元,比上年下降53.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利润增长5.0倍;股份制企业下降8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9.6%。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亏损5.54亿元;制造业4.68亿元,下降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2.86亿元,增长1.6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元,比上年增加17.5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8%,比上年末增加7.2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4.59万平方米,增长2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3.97万平方米,增长6%。[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2.5%。分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增长4.7%,民生投资增长86.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1.8%。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53亿元,增长10%,其中住宅投资4.37亿元,增长13%;商品房销售面积222万平方米,下降14.6%,商品房销售额128.71亿元,下降16.9%。年末商品房待销面积4930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860平方米。
国内外贸易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7.18亿元,增长14.1%;乡村消费零售总额为3.67亿元,增长8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为251.14亿元,增长13.8%;餐饮消费额为9.71亿元,增长43.5%。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15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41.3%,服装、鞋帽、针纺针品类增长5.5%,化妆品类增长363.1%,金银珠宝类增长44.6%,日用品类增长15.9%,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下降14.8%,中西药品类增长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0%,汽车类增长14.8%;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5.6亿元,增长10.9%。
2021年,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1232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58个,实际到位内资111.92亿元,增长27.8%;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18.89亿美元,同比增长44.8%。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19亿元,增长7.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6.2%;金融业增加值30.87亿元,增长4.8%;房地产业增加值12.5亿元,下降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9.87亿元,增长12.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8.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5.53亿元,增长5.4%,利润总额增长10.9%。
2021年,全区邮政业务总量(现价)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电信业务总量(2020年不变价)8.35亿元,增长29.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82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9%;移动电话用户为85.8万户,比上年末下降2.4%;年末宽带用户数26.0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
财政、金融与保险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17.4%;税收收入5.5亿元,增长19.6%;非税收收入2.1亿元,增长1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6亿元,增长7.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1亿元,增长0.2%;教育支出8.03亿元,增长1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9亿元,增长0.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2.74亿元,增长5.2%;科学技术支出1.56亿元,增长17.1%;住房保障支出1.86亿元,增长5.9%。
2021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23.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2.78亿元,增长10.4%。[3]
2021年,全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新增8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有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8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授权专利587件,增长32.8%。
2021年,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13人,在校生5043人,毕业生987人。普通高中招生3352人,在校生9244人,毕业生2897人。初中招生10516人,在校生29170人,毕业生8862人。普通小学招生10955人,在校生66747人,毕业生11059人。特殊教育招生73人,在校生23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719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49.5万元,资助中职学生1495人次。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8469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93.1万元。[3]
2021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文化馆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3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2021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0个,其中医院35所,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244个,村卫生室87个,疾控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361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87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79人,注册护士4536人。[3]
北湖公园景色(3)2021年,全区共有体育场地978个,其中体育馆3个,运动场17个,游泳池24个,各种训练房43个。全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项目16项次。[3]
2021年,全区基本农田7540公顷,批准建设用地104.2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0.16公顷,补充耕地13.58公顷。
2021年,全区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9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2个。
202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8.1%,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78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0.73万公顷。 全区活立木蓄积191万立方米。[3]
2021年,全区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0起,死亡0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起。[3]
2021年,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21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25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48元,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59,比上年缩小0.0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8.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75.8平方米。
2021年,全年全区人均消费支出30902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160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769元,增长12.1%。[3]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87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181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5%。全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6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8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77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6018人次,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1192.38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34526人次,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1237.74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768张。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626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00万元。[3]
油山皮影戏
油山皮影戏主要分布在北湖区华塘镇、保和乡、同和乡一带,其核心地区在华塘镇油山村。
油山影人以牛皮为原料,用刮薄透明的牛皮雕刻人物,再涂上颜色。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人物造型独特见长。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皮影戏著名的作品如:《水浒》、《薛仁贵征西》、《岳飞》、《山伯访友》、《乌金记》、《挂袍记》、《粉桩楼》、《麒麟豹》、《韩非子》、《八宝山》、《大闹天宫》等。
对子调
郴阳对子调又称“五和耍调”,流行于原郴县与桂阳县交界的安和、保和、同和、中和、正和乡一带,现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安和乡、保和乡、同和乡一带。
国家高速G76夏蓉高速公路过境,京广高铁郴州西站位于北湖区境内,交通非常便利。郴州机场也即将动工兴建,场址位于区内华塘附近。
京广铁路复线、 107 国道并行纵贯区境南北,与横跨区境东西的郴嘉铁路、资郴桂高等级公路交汇于城区。乡、镇、村公路密如蛛网,已实现乡乡通汽车,百分之八十二的行政村通公路。从郴州乘火车、汽车南下广州、香港,北上长沙、武汉,东往江西赣州,西去广西桂林,均可朝发夕至。区内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已经开通。
2021年,全年公路客运量177.74万人,比上年下降8.4%;公路客运周转量10960.14万人公里,下降15.1%。[3]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北湖区名列其中。[7]
北湖公园
始建于1975年,位于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474亩,园内游乐设施丰富多彩,景色幽雅宜人,遍栽树木花卉,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仰天湖风景旅游区
仰天湖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西南部,海拔1356米,规划面积11.2公顷。是华南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高山草原。规划区共分天湖草原、仰天巨佛、安源石林和峡谷梯田四大部分。
龙女温泉
温泉位于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市郊乡铜坑湖村,距郴州市中心5公里。龙女温泉面积占地20多亩。
文峰塔
位于北湖区鲁塘镇同祥墟挂榜山,始建于清乾隆癸丑年(1793年),历经同治十一年(1872年)及1994年重建,距今二百年历史。文峰塔坐西朝东,七层八角,通高24.25米,始建为砖砌塔身,瓦顶。1994年经原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义帝陵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之陵墓,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是郴州历史的最早见证和郴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它是建国后最早公布的、也是市区中心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历经三次修复,第三次于2005年12月1日动工,2006年9月16日完工并首次对外开放。其东西入口分别位于文化路、和平路上。 2009年8月1日义帝陵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邓华故居
位于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西北角,兴建于一九一四年,属晚清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封火山墙,小青瓦硬山顶。故居有厅屋、厢房、杂房等上下两层,共三十二间,故居保存基本完好。1998年8月经北湖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古民居群
刘氏古民居群,始建于清代,占地约2700平方米,为湘南民居风格,青砖马头墙,每栋纵深为二进,四栋连通,具有较高的雕刻艺术价值。2005年6月经北湖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月,入选“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