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镇是典型的农业之乡,经济总量的80%来自农业,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006年达到3837万元,人平纯收入1840元,人均粮食稳定在400公斤以上。同时大力优化农业结构,实行开发性农业生产,罐寨、通马、中包村在2005年引进水稻制种达800多亩,油菜、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大青村1000亩生姜、天城村500亩黄花基地已初具规模。人平出栏肥猪1.5头以上,畜牧业是全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34%。
民营经济是全乡的一大特色,乡村持照经营达256户,同时外出经商务工达5000人次,劳务收入超过1200万元。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全乡通车里程已达220公里,尤其加强村道公路的建设,达到社社通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集镇的发展与繁荣,在街落户、经商、办厂、开店达180余户,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2006年经过多方努力,投入65万元余元,建起了一座可供4000余人饮水的人饮工程;社会事业工作长足进步,教育全面实现了“普九”,中心校通过招商引资于2006年8月建起了一座18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教育环境逐步得到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2005、2006年被省定为信息点,计划生育质量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全乡村村建立了村级卫生服务站,2007年全乡参加合作医疗达85%,实实在在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讯、广播、电视业发展迅速,移动通信全乡覆盖面达到了100%。
青云镇治安稳定,社会安宁,环境优美。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两大文明建设突飞猛进。
文化艺术:乡设文化站、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各类图书室22个,藏书约1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约40人,每年重大节日期间均开展大型群众文娱活动。
教育:2011年末有幼儿园0所,有附属幼儿班12个,在园幼儿 256 人,专任教师5人;设小学中心校1所,村级小学11所,在校学生2000余人,专任教师 110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12个(含乡级卫生院、村级卫生室),门诊部(所)24个;有床位36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8张;固定资产总值7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1名,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 7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 25636万人次。11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主要医疗设备有照光机、照片机、X光机、B超机、洗胃机、心电图机、手术床、牙医治疗机、常规化验设备等。
体育: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1个,看台可容纳800余人。90%的村安装了蓝球架、乒乓球台,配置了蓝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广播电视电影:现有有线无线电视用户3800户,入户率82.3%。每年放映公益电视约50余场。
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户,人数65人,医疗救助 21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5人次,共支出0.42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1户,人数 1344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万元,农村五保人员 83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0.28万人,参保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