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

长沙学院

中文名 长沙学院
本科招生电话 0731-84261447、0731-84261436
外文名 ChangshaUniversity
学校类型 综合
全国综合排名 358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院长 黄立宏
校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
主管部门 湖南省
主要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简称 长大
目录导航

长大校史

前身溯源

  • 湘江师范学校

1970年11月,长沙市教育局为解决普及中小学教育所急需的师资,决定从市属十所中学选拔高中毕业学生进行短期培训,最初定名为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简称师训班)。第一期师训班设在长沙县长桥即长沙市一中分校(现为长沙县一中),共选拔530名学生,分为政治、数学、军体、音乐、外语六个专业,进行了近三个月培训,于1971年2月结业分配到全市中小学各校,补充教师队伍。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校址设在长沙清水塘长沙市一中原初中部(现为长沙市一中教工生活小区)。

    校园风光

    1972年9月,市革委会决定将师训班迁到本市南门外省粮食干校(现为湖南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同时,正式定名为长沙市师范学校。

    1974年1月,由于省粮干校急需用房,市革委会决定将市郊雨花亭银行干校(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雨花校区)部分校舍拨给长沙市师范学校,与市委党校一同搬出省粮干校旧址。同年8月3日,市革委会《关于更改长沙市师范学校校名和增办市二十五中的批复》决定,因省教育厅决定恢复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举办的长沙市师范学校改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银行干校校址。

    1975年2月7日,市革委会《关于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搬迁问题的通知》,市委决定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由雨花亭迁往长沙县高塘岭市二十五中校址,即原长沙市四中分校校址(现属望城县)。

    1978年,中央批准恢复望城县,因湘师迁高塘岭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县县委所在地,湘师面临再次搬迁。

    1978年3月,湘江师范临时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学分校(现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过渡。

    1981年4月25日,省教育厅同意确定湘江师范学校于市北郊洪山庙办学。

    1981年11月,湘江师范学校搬到长沙市北郊洪山庙新校址,至此,结束了学校历时十年搬迁七次的历史。

    1988年11月3日,长沙市编制委员会同意湘江师范下设特殊教育师范部,面向省内各地区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4]

    • 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原长沙基础大学)

    1978年7月,长沙市决定开办湘江师范大专班,首批面向长沙地区招收物理、化学、英语师范生,学校借用长沙市少年之家(现为长沙市少年宫)作为临时校址。

    1979年1月11日,长沙市革命委员会长革组批准成立长沙基础大学筹建处。筹建办设在湘江师范大专班的临时校址内。

    1979年2月7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湖南省长沙基础大学",由长沙市领导。学校首批招收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

    1980年4月1日,经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长沙基础大学新校址建于长沙市北郊洪山庙,征用土地78亩。

    1981年底,长沙基础大学新校舍建成。学校地址定为长沙市洪山庙21号。

    1982年初,湘江师范大专班与长沙基础大学职工和学生迁入洪山庙新校址,3月1日学生开始在新校址上课。

    1983年,学校首建学生宿舍,从此结束了长沙基础大学学生走读的状况。

    1986年8月,为适应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并报请国家教委批准,将长沙基础大学更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学校更名后仍属专科层次,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制三年。普通师范专业与工科专业并存,以普通师范专业为主,主要面向长沙地区招生分配。办学经费是湖南省按学生人数拨给,长沙市负责基本建设费、设施配套费和通用设施费。

    1987年3月,长沙基础大学经国家教委同意,更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4]

    • 长沙大学

    历史照片历史照片1983年5月4日,长沙大学创办。长沙大学为湖南省第一所职业大学,是由教育部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在全国首批建立的17所短期职业大学之一。学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依靠地方投资,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定址北区熙宁街39号(原长沙市第九中学校址)。学校设有人文、外语、财经、艺术设计工程,机电工程等5个系,中文秘书、工业与民用建筑、纺织、计算机应用等15个专业。学校在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聘请教授、讲师、工程师等兼职教师授课。各专业面向长沙市、郊招生并实行走读。主要从参加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达到大专录取分数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学制3年。同年9月18日,长沙大学正式开学。

    1993年5月4日,长沙大学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4]

    合并发展

    • 三校合并

    1994年8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湘江师范并入职业技术师专后,特殊教育师范部转至浏阳师范举办。

    1996年4月23日,国家教委在全国高等教育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的基础上,正式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组成新的长沙大学。学校实行长沙市人民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双重领导,以长沙市人民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新长沙大学本部校址定洪山庙21号,原长沙大学熙宁街校址为南院。同年9月25日,合并后的长沙大学举行挂牌庆典。

    2000年4月10日,省教育委员会批复同意该校当年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专本沟通"教育,首批共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至2007年最后一届专本沟通学生毕业,共培养四届专本沟通学生1500余名。

    200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教育部,要求将长沙大学改版升格为本科学校。

    2002年、2003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学校用地1624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130亩。

    2004年元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考察长沙大学申本的有关事宜。[4]

    • 升本改名

    2004年5月19日,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建立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同年9月,首批8个本科专业本科生1008人入校。

      校园建筑

      2005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长沙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7]

      2011年,该校与湖南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校与湖南大学将着重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8]

      2013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评估。

      2016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该校首个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培育转为认定,正式入选湖南“2011计划”高校行列[9];同年获批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0]

      2017年,获批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1]

      2018年,学校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合作共建二级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同年入选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高校[12]、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项目。[13]

      2019年,学校通过本科教育评估,并获批“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称号。[14]

      2020年,学校入选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5]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6个教学院,46个本科专业。[14]

      二级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功能材料
      法学院 法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英语教育方向)、日语、翻译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
      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
      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校企共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研究生学院 ----------------
      体育学院 ----------------

      学科建设

      二级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功能材料
      法学院 法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英语教育方向)、日语、翻译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
      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
      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校企共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研究生学院 ----------------
      体育学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省重点学科5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建设4个。[16]

      • 重点学科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企业管理[17]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17]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13]

      • 联合培养硕士点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程(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工程)、艺术学[16]

      合作单位: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校。

      教学建设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1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8%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拥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青年专家、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人选、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等90余人次。学校重视和鼓励本校学术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导师,目前有85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

      北校门北校门

      教授队伍

      土木工程学院

      韦成龙、匡希龙、李云龙、何子干、张向超、林 涛、夏力农、谢立辉

      机电工程学院

      许 焰、李国锋、陈 蕾、夏卿坤、夏尊凤、郭惠昕、唐 勇、梁 亮、曾广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王 雷、李方敏、杨余飞、邱建雄、陈治平、欧新良、赵碧海、栾悉道、黄立宏、彭向阳、谭义红、潘 怡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王新辉、龙 英、朱培栋、刘安玲、刘 辉、苏 钢、杨 波、张志刚、陈 英、陈威兵、曾 可、瞿 曌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小梅、王永宏、刘 臻、许第发、杜甫佑、余取民、张世英、张建社、陈建荣、赵晨曦、彭霞辉、鲁双庆、曾志红、褚武英、赫荣安、黎成勇

      法学院

      张 辉、周执前、祝 磊、蒋云贵

      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邓石华、李夫生、张 吕、杨建宏、黄柏青

      外国语学院

      刘 芬、刘和林、刘慧云、李海军、杨 红、涂 靖、熊力游

      经济与管理学院

      邓 力、邓中华、刘飞跃、刘沛林、李映辉、李福英、杨 芳、陈世平、陈 艳、欧亿容、易伟新、胡石明、秦仲篪、郭红卫、黄 曦、曾广录

      艺术设计学院

      邓伍英、张建龙、胡友慧、胡 嫔

      音乐学院

      王月明、余 佳、聂卫华、喻秋兰、谢 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小云、吴桢婧、何旭明、谷建春、屈林岩、侯旭平、夏湘远、蒋晓东、薛其林

      体育学院

      邓 晖、曾一兵

      乡村振兴研究院

      李 勇

      博士队伍

      土木工程学院

      王 春、韦成龙、邓 鸣、艾丽菲拉·艾尔肯、龙 会、匡希龙、刘 尧、刘 涛、刘浩然、李云龙、杨明宇、杨瑞珍、何子干、沈 炼、张向超、张学文、张 锐、易 驹、赵志军、种霖霖、袁 帅、夏力农、徐汉勇、唐仁华、常 锦、彭旺虎、谢 岚、雷 旭、雷 鸣

      机电工程学院

      史春雪、付 卓、朱宗铭、乔 硕、刘 龙、刘 驰、刘 煜、许艳飞、许 焰、李国锋、李 建、李渊文、李 锟、杨兴发、肖 航、吴 垚、吴懿萍、张干清、张 昊、周尚儒、柳 健、聂永红、夏卿坤、郭志明、郭 磊、章 莎、梁 亮、曾广胜、程立志、谢邵辉、满先锋、熊汉青、潘钟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王江涛、王柏育、王 晶、王 雷、尹 辉、叶 晖、刘志雄、刘 欣刘 巍、阳 超、李少勇、李文皓、李方敏、李桂继、杨志邦、杨余飞、何可可、邹绍军、张 帆、张志宏、张作政、张 炜、张 维、张 韬、陈治平、陈翰麟、欧新良、易玉连、周 舟、孟志刚、赵碧海、祝团飞、费明发、倪问尹、栾悉道、黄立宏、黄志坚、彭向阳、蒋利群、童 炼、曾一夫、谭义红、熊 杰、黎梨苗、潘 怡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于佳琪、王胜杰、邓积微、左 毅、龙 英、包 艳、朱 立、朱培栋、刘安玲、刘 莉、苏 钢、李广柱、杨 波、肖 湘、吴 了、吴 鹏、邹莹畅、汪之又、张文娟、张志刚、张海涛、张海霞、张 镇、陈 伟、陈 英、周 远、周 锋、郑 昱、聂俊伟、莫云飞、郭文明、郭有能、黄雅静、曹丽华、彭胡萍、蒋国保、曾 可、谢 端、谭志光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马 楠、王小梅、王丽平、王海燕、毛庄文、邓伟娜、冯文辉、朱 海朱 鑫、向 静、刘敏卓、刘 臻、安长胜、许第发、杜甫佑、李艳华、李晋波、李 雪、杨 璐、吴天泉、吴朝辉、何志敏、邹桦旭、沈 洁、宋 勇、张世英、张建社、陈治国、陈建荣、陈 亮、陈圆华、陈 琳、罗金花、罗 琨、周勇华、周祥发、庞 娅、赵晨曦、唐伟卓、黄 山、曹申平、鲁双庆、曾志红、褚武英、赫荣安、廖兴盛、黎成勇、潘亚雄、瞿符发

      法学院

      龙 龙、刘 伟、刘福泉、李明耀、何 坦、张 辉、周执前、姜巧玲、祝 磊、梁耀东、彭慰慰、蒋云贵、蒋凤鸣、韩 晗、韩 敬

      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王银洁、邓 榕、刘德胜、李夫生、杨志君、杨建宏、杨清健、余中华、张乃午、张绍时、陈 爽、周阿红、周 娅、徐晓笛、黄 灿、黄柏青、黄菲蒂、梁湘梓、谭文鑫、谭真明

      外国语学院

      王 飞、尹小娟、尹铂淳、冯 俊、刘 芬、李炎燕、李海军、吴美群、周乘风、袁 昕、谢 冬

      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 晖、毛果平、邓中华、邓吉祥、龙 飞、叶 欣、兰 玲、朱艳春、向 伟、全春光、刘飞跃、刘沛林、刘晨飞、刘智宇、汤进华、汤 毅、李文君、李红霞、李映辉、杨 芳、吴庆华、吴 江何 康、何颖媛、佘 杰、沈 鲸、张晓楠、陈世平、陈刚强、陈 艳、陈培祯、陈 皎、陈赛君、范香花、国 晖、易伟新、周丽峰、禹四明、郭生豫、郭红卫、唐文萍、黄 格、黄 蕾、龚 敏、彭炎辉、程 龙、曾广录、曾 洁、詹 琳、詹湘东、廖化化、廖柳文、熊礼明、熊 菲、缪 悦

      艺术设计学院

      王 果、莫尚剑、彭子义、舒 欣、曾 彬

      音乐学院

      余佳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邢 爽、吕文菁、刘丽萍、刘希良、严向远、李永杰、杨小云、杨 飞、吴国龙、吴 雪、何旭明、邸宏霆、张丰赟、张颖华、陆启越陈爱香、陈睿瑜、屈林岩、夏湘远、唐红光、黄清迎、蒋晓东、舒 俊、薛其林、戴薇薇

      体育学院

      杨 勇、钟永锋

      乡村振兴研究院

      李 勇、曹雪莹、谢 谦

      截止时间:2021年04月30日[18]

      外籍教师 

      TSUJI KAYOKO、Richard Steven Dapshis、Wayne Denis Nurmela、James Ryan Nolton、Laura Rebecca Alana Bergman、Natalya Taldykina

      海外名师

      年度

      国籍

      姓名

      性别

      教学机构

      实施项目学科

      2011

      美 国

      杜少军

      美国马里兰大学

      生物学

      2012

      加拿大

      徐紹春

      加拿大阿尔哥玛大学

      软件工程

      2013/2014

      美 国

      李万程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

      生物学

      2015/2016

      新加坡

      刘 江

      新加坡科研局眼科研究中心

      视觉医疗影像

      2016/2017

      埃 及

      瓦格·斯维蒙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化 学

      2017

      美 国

      朱国明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机械工程

      英 国

      邹 钧

      英国阿伯丁大学

      生物学

      2019

      英 国

      舒新华

      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

      生物学

      [19]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沛林[20]、韦成龙[21]、屈林岩[22]、杨小云[2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杨小云[23]、屈林岩[22]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刘沛林[20]、杨小云[23]、屈林岩[22]、韦成龙[21]

      全国优秀教师:屈林岩[22]

      省级教学团队[24]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获评时间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刘华富 2009年

      学术研究

      年度

      国籍

      姓名

      性别

      教学机构

      实施项目学科

      2011

      美 国

      杜少军

      美国马里兰大学

      生物学

      2012

      加拿大

      徐紹春

      加拿大阿尔哥玛大学

      软件工程

      2013/2014

      美 国

      李万程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

      生物学

      2015/2016

      新加坡

      刘 江

      新加坡科研局眼科研究中心

      视觉医疗影像

      2016/2017

      埃 及

      瓦格·斯维蒙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化 学

      2017

      美 国

      朱国明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机械工程

      英 国

      邹 钧

      英国阿伯丁大学

      生物学

      2019

      英 国

      舒新华

      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

      生物学

      科研机构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获评时间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刘华富 2009年

      科研成果

      •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9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26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14]

      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日语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物业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旅游管理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大学生学习指导》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

      湖南省特色专业(3个):日语、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

      湖南省一流专业(19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动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功能材料、土木工程、英语、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软件工程、物业管理、生物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心、艺术实践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7门):《先秦文学》《建筑材料》《英汉翻译》《化工原理》《电磁学》《公共管理学》《旅游经营与管理》

      省级名师空间课程(4门):《普通生物学》《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土力学》《应用统计学》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土力学(岩土力学)》《基因工程》《配送与配送中心》《导游实务》《跨文化交际》《色彩》《弧焊电源》《你身边的合同法》《即兴口语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注:名单不全

      • 教学成果

      2004年至2020年,学校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14]

      部分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级别 获奖等级
      《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 2004年 省级 一等奖[25]
      《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 2005年 国家级 二等奖[26]
      《坚持“两为”“两结合”,构建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6年 省级 一等奖[27]
      《学习型社会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4年 省级 一等奖[28]

      学术资源

      部分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级别 获奖等级
      《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 2004年 省级 一等奖[25]
      《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 2005年 国家级 二等奖[26]
      《坚持“两为”“两结合”,构建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6年 省级 一等奖[27]
      《学习型社会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4年 省级 一等奖[28]

      合作交流

      文化传统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海智基地”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市社科研究基地2个、市工程技术中心5个、市“海智计划”工作站1个、市专业科普场馆(基地)2个。[29][30]长大雪景长大雪景

      • 研究基地
      部分研究基地
      级别 机构名称
      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UNESCO-HIST)
      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文化遗产保护修护与数字化应用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环境光催化应用技术实验室
      水生动物营养与品质调控实验室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安全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经济动植物品质调控及应用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南乡土文化保护与创意利用研究基地
      马栏山视频文创研究基地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光电健康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研究基地 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湖南省住房保障研究基地
      湖南省高校水产生物工程饲料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长沙学院长沙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湖南省海智基地 海智基地(长沙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长沙学院基地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住房保障研究基地
      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长沙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机电装备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药用植物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物联网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智能感知与数据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专业科普基地 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北斗探梦科普基地
      长沙市社科研究基地 长沙市文化研究基地
      长沙市海智计划工作站 长沙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 创新团队
      团队级别 团队名称
      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光催化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高通量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湖湘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30]

      精神文化

      部分研究基地
      级别 机构名称
      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UNESCO-HIST)
      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文化遗产保护修护与数字化应用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环境光催化应用技术实验室
      水生动物营养与品质调控实验室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安全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经济动植物品质调控及应用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南乡土文化保护与创意利用研究基地
      马栏山视频文创研究基地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光电健康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研究基地 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湖南省住房保障研究基地
      湖南省高校水产生物工程饲料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长沙学院长沙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湖南省海智基地 海智基地(长沙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长沙学院基地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住房保障研究基地
      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长沙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机电装备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药用植物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物联网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智能感知与数据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专业科普基地 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北斗探梦科普基地
      长沙市社科研究基地 长沙市文化研究基地
      长沙市海智计划工作站 长沙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形象标识

      团队级别 团队名称
      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光催化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高通量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湖湘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30]

      社团文化

      2010年至2020年12月,学校获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723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1亿元,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99项。[14]

      截至2020年12月,获科研成果奖励200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2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2项。[14]

      部分科研成果
      获奖科技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类别 获奖时间
      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级二等奖 2020年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9年
      留住乡愁-特色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十四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一等奖 2019年
      著作《学生贷款的社会流动效应研究——基于资本转化的视角》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7年
      著作《古代湖湘艺术与湖湘文化》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5年
      植物营养剂的研制与应用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4年
      论文《学习型社会教育范式的转变与学习创新》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一等奖 2012年[31]

      学校领导

      部分科研成果
      获奖科技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类别 获奖时间
      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级二等奖 2020年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9年
      留住乡愁-特色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十四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一等奖 2019年
      著作《学生贷款的社会流动效应研究——基于资本转化的视角》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7年
      著作《古代湖湘艺术与湖湘文化》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5年
      植物营养剂的研制与应用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湖南省二等奖 2014年
      论文《学习型社会教育范式的转变与学习创新》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一等奖 2012年[31]

      现任领导

      • 图书馆藏

      截至2019年12月,长沙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万平米,馆藏纸本文献138万余册,纸质期刊1700余种;拥有数据库45个,其中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数据库17个。[32]

        图书馆

        • 学术期刊

        长沙大学学报长沙大学学报《长沙大学学报》为双月刊,其中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栏目设有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沙文化研究(重点特色栏目)、经济管理、政法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自然科学版:基础研究、工程与机械、电子与计算机、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体育研究等。[33]

        2006年该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0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长沙文化研究”栏目获“特色栏目奖”;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台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入编期刊、《书生数字期刊》入编期刊、《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33]

        历任领导

        截至2020年12月,长沙学院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14]

          合作交流

          • 校地合作

          长沙学院与长沙六区三县(市),及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办公室、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园区和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地方政府和园区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 校企合作

          长沙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办班级教学,在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在科技合作方面,共建科研平台。

          • 校校合作

          长沙学院与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部属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育研究生。

          • 国际合作

          长沙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三十余所学校、企业展开合作,交流应用型发人才培养方式、成功经验等。

          参考资料:[34]

          学校排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