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文学院、成城学院学习。[2]
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1912年转入国民党。
1905年冬自日本返沪,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10年受聘任教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教授英文兼任农业学通译。1912年任北京《民主报》、《亚东新闻》主编。[2]
1916年赴美,先入华盛顿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
192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
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25年“五卅惨案”后,圣约翰大学全体华籍师生在校下半旗志哀、集会,美籍校长卜舫济下令解散集会,驱散师生。500多名该校大学和附中学生及19名中国籍教师愤然离校,宣誓永远和圣约翰脱离关系。张寿镛校长在一些著名爱国人士支持下,遂创办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以支持这些脱离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朱经农此时成为张寿镛校长创办光华大学的得力助手,并任光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主持教务。以后,一直连任历届的光华大学校董会校董。
1930年春,蔡元培先生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他兼代常务次长。
1931年任齐鲁大学校长。
1932年任湖南省教育厅长。
1943年任中央大学教育长(校长由蒋介石兼任)。
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
1945年任光华大学校长,1946年兼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1948年11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文教会议首席代表,后留在美国。
1951年逝世,终年64岁。
《明日之学校》(杜威著)《教育大辞书》《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爱山庐诗钞》
朱经农是一位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学者,虽在政界漂浮一些时间,却不是纵横捭阖的政客。他是一位正直无私、忠诚勇敢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位真诚勤劳、立己立人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