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里公馆群

同仁里公馆群

目录导航

长沙市开福区吉祥巷同仁里民国公馆群

同仁里巷

1、地理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轩辕殿社区吉祥巷同仁里8号,东距黄兴北路约400米。

2、年代

1898年

3、简介

同仁里8-13号公馆群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系湖北商人范锦堂修建,为长沙第一座西式旅馆大吉祥旅社的一部分,1912年,黄兴回长沙即下榻该旅馆。红三军团固守长沙城,其政治部即设在同仁里。 1938年,绝大部分毁于“文夕大火”,仅存8、9、10、11、12共5栋建筑。“文夕大火”后,湖南省政府参事李师林在废墟上仿同仁里公馆群样式复建一座,即现在的同仁里13号公馆。该公馆群结构完整,保存完好,是长沙城内少有的民国建筑集中之地,是昔日长沙繁华景象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重要的实物补正,对研究民国时期公馆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同仁里8号公馆

同仁里8号(现16号)公馆是同仁里8-13号民国公馆群中的一座,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轩辕殿社区吉祥巷同仁里,东距黄兴北路400米,南距吉祥巷50米。整栋建筑座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呈东西窄南北宽的长方形,占地面积189.80平方米。该公馆在整体构图上,引入了西方建筑理念,内部的支撑架构、局部装饰上则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山墙以青砖砌筑而成,上覆坡度平缓的木屋架屋顶。石库门开于南侧中央,端庄气派,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入石库门“门厅-堂屋-过道-天井”依次布局。楼梯、栏杆、扶手等木结构玲珑精巧,疏淡雅致,富有韵律,较好地反映出长沙民居的特点。

同仁里9号公馆

同仁里9号(现18号)公馆是同仁里8-13号民国公馆群中的一座,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轩辕殿社区吉祥巷同仁里,东距黄兴北路400米,南距吉祥巷50米。整栋建筑座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呈东西窄南北宽的长方形,占地面积147平方米。该公馆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构筑方法,以青砖砌筑外墙,上覆中式木屋架屋顶。结构上,以木结构承重。入石库门依次为门厅、堂屋、过道、天井,木楼梯开于堂屋东侧,室内以砖墙区隔出小空间。建筑具有长沙民国民居的一般特点,在吸收西方建筑构图方法的同时,保持了古朴典雅的本土色彩。细部构造简约朴素,装饰较少,主要是石库门的花纹图案和栏杆扶手的雕饰。

同仁里10号公馆

同仁里10号(现20号)公馆是同仁里8-13号民国公馆群中的一座,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轩辕殿社区吉祥巷同仁里,东距黄兴北路400米,南距吉祥巷50米。整栋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东西窄南北宽的长方形,占地面积134.85平方米。建筑山墙为青砖灌斗墙,以木结构承重,上覆坡度平缓的木屋架屋顶。石库门开于北侧中央,麻石门框,黑漆木门。由石库门进带天井的门厅,然后是堂屋,木楼梯开于堂屋东头。堂屋后面由过道通往小庭院。内部采用对称式布局,以砖墙区隔出小空间,两侧厢房依次排列。该公馆体现了民国时期西方建筑理念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交融,在吸收西方构图法则的同时,注重传统木结构的装饰排列。使整栋公馆既大方气派,又小巧雅致,很好地体现了长沙民国公馆建筑的特点。

同仁里11号公馆

同仁里11号(现7号)公馆是同仁里民国公馆群中的一座,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轩辕殿社区吉祥巷同仁里,东距黄兴北路400米,南距吉祥巷50米。整栋建筑座东朝西,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对称布局,占地面积176.89平方米。外墙为青砖灌斗墙,致密紧凑,工艺扎实。以木结构承重,木屋架屋顶,坡度平缓。石库门开于西北角,麻石门框,黑漆木门,以花岗岩作门楣。建筑内部,中间为天井,横竖两条过道呈“十”字交叉,四角对称分布四间厢房。木楼梯位于东侧走廊尽头,二楼栏杆扶手有精美的花纹雕饰。

同仁里12号公馆

同仁里12号(现5号)公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轩辕殿社区吉祥巷同仁里,东距黄兴北路400米,南距吉祥巷50米。整栋建筑座南朝北,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呈东西窄南北宽的长方形,占地面积152.46平方米。外墙为青砖灌斗墙,结构上以木结构承重,木屋架屋顶。石库门开于北侧中央,黑漆木门古朴端庄,麻石门框上有雕刻装饰。由大门进带天井的门厅,然后是敞口堂屋,空间呈非对称布局,堂屋南端由狭小过道入后面的小庭院。该公馆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构筑理念,结构纤巧,比例和谐,疏朗雅致,富有韵律,生活气息浓厚,是长沙民国公馆建筑的突出代表。

同仁里13号公馆

同仁里13号(现3号)公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轩辕殿社区吉祥巷同仁里,东距黄兴北路400米,南距吉祥巷50米。整栋建筑座南朝北,两层砖木结构,呈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布局,占地面积165.24平方米。以青砖砌筑外墙,内部则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石库门开于北侧中央,有花岗岩门楣,保存完整,大方气派。入石库门,以长长的厅堂沟通南北,两侧厢房对称布局,整个内部结构为上下两层贯通的中庭式和天井式结合。

4、同仁里公馆群保存现状

整体布局尚存,结构稳固。临街外墙出现墙皮脱落,砖墙磨蚀风化严重,但基本没有倒塌的危险。木楼梯、木地板、木栏杆和扶手等木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破损。过厅成了公共的厨房和储物间,环境肮脏。室内房间布置改动较大,屋顶房檐坏损处临时搭建的遮雨棚破坏了原有风貌。

5、损毁原因

解放后公馆使用性质发生改变,收归公有,用做政府廉租房,住户多,生活活动集中,空间拥挤,年久失修,导致局部破坏。

6、自然环境

同仁里13号公馆所在地地形为河谷地带,水系发达,地处湘浏盆地的湘江沿岸,西距湘江约950米,与岳麓山隔江相望。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8-17.2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422.4mm。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常见树种有樟树、梧桐等,土壤类型为以红壤土为主。建筑处于长沙市闹市区,地势平坦,植被较为稀少。

7、人文环境

同仁里13号公馆地处长沙城区的闹市区,位于开福区通泰街街道。所在的开福区人文魅力独特,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是“楚汉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仁里民国时为公馆集中之地,8-13号民国公馆规模大、保存好,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公馆群北面为吉祥巷农贸市场,东面临黄兴北路商贸区,西、南边为住民区。市场繁荣,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