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

中文名 刘家峡水电站
下辖地区 甘肃省永靖县
著名景点 恐龙足印化石群
面积 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机构简介

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3)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东北向延伸,达54公里。拦河大坝高达147米,长840米,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刘家峡水电站把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的电网联结在一起。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游人可乘游艇溯黄河而上,入峡奇峰对峙,千岩壁立,出峡则为高山湖,黄土清波,水天一色。西行约50公里,即为炳灵寺石窟。    

建设历史

刘家峡水电站 综合图刘家峡水电站 综合图(20)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工程项目,位于甘肃省永靖县。

1958年动工兴建,1961年因国家经济调整缓建,1964年复工。1968年10月,电站下闸蓄水。1969年3月,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1970年,第二台机组并网发电。1972年8月,第三台机组投产发电。1974年,第四台机组投产发电。1974年12月,五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并投产发电。[1]

环境影响

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航运、养殖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2]。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境内,1974年建成。坝后及地下厂房安装22.5万千瓦机组3台;25万千瓦和30万千瓦机组各1台,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水库总容量5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73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34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流量8720立方米/秒,总库容60.9亿立方米,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47米,长204米,顶宽16米。左右岸各有混凝土副坝和溢流堰连接,主要泄洪方式为溢洪道和隧洞。大坝总长840米。水库通过蓄洪补枯调节,可提高该电站及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各级电站枯水期出力,改善甘肃、宁夏和内蒙等省(区)105万公顷农田灌溉条件。1975年2月4日,刘家峡水电站建于甘肃永靖县境内。宏伟的拦洪大坝高147米,把峡口两岸的险峰紧紧抱在一起,它把上游水位升高, 造成100米的落差,让黄河水通过水轮发电机发出强大的电力。大坝的溢洪道、泄洪道每秒能泄水7400多立方米,即使上游出现特大洪水,也能确保安全。

刘家峡水电站中央排列着五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分别担负着供给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用电的任务。该电站厂房宽约25米,长约180米,有20层楼高,全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刘家峡水电站可蓄水57亿立米,年发电量57亿度[3]

电量效益

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厂在西北电网中主要承担发电、调峰、调频和调压任务,是西北电网的骨干电站,在西北电力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运行21年来共发电883亿kW·h,供电882亿kW·h。从1975年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到1990年多年平均发电量为48亿kW·h。1975~1990年平均发电成本4.78元/(MW·h),从1982~1990年共上缴税金4.0177亿元。按电力系统发电企业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电站累计产值69.678亿元,相当于电站总投资的10.92倍。按甘肃省1990年平均每千瓦小时电量创国民生产总值1.6元计算,累计创国民生产总值1411.2亿元。

刘家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2.5万k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57亿kW·h。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电站于1968年10月蓄水,1969年4月1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974年12月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工程总投资6.38亿元,平均每千瓦投资520.8元。

容量效益

近几年来西北电网的峰谷差冬季超过100万kW,而刘家峡水电厂就承担90万kW,即使汛期水电大发时,根据系统需要,还得担负约40万kW的峰谷差的调节任务。年调峰电量达33亿kW·h,占多年平均实发电量的68.75%。

西北电网正常负荷波动约12万kW左右,由于刘家峡水电厂单机容量大,一直担负着西北第一调频厂的任务,其日平均调频容量达12万kW,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使火电机组在最佳经济区运行,节约了煤炭,保证了电网的电能质量。

刘家峡水电站还担负着西北电网的事故备用任务,其备用容量达该电站总装机容量的20%,为减少系统事故损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1980年秦岭电厂3号机发生事故,甩负荷20万kW,当时立即启动刘家峡电站4号机,维持了电网出力平衡,减少了事故损失。为了系统事故备用,1990年该电站机组空转就达10049h,相当于1台22.5万kW机组全年空转。事故备用效益按社会产值计算为78.23亿元。

灌溉效益

刘家峡水电站的建成,每年为甘肃、宁夏、内蒙古的春灌补充水量8亿m3,使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85%,灌溉面积由1000万亩增加到1600万亩。其中:甘肃100万亩,宁夏500万亩,内蒙古1000万亩。由于水源有了保证,使灌溉保证率大幅度提高,3省(区)农业连年丰收,粮食每年平均增产150万t,20年粮食共增产3000万t,每公斤粮食按0.6元计算,累计效益为180亿元。

防洪防凌能力

刘家峡水库总库容5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1.5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水库的投运提高了下游梯级电站及兰州市的防洪标准,使盐锅峡水电站1000年一遇标准提高到2000年一遇。兰州市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从8080立方米/秒减少为6500 立方米/秒。

凌灾是黄河多年存在的自然灾害,每年春天解冻时,水鼓冰裂,浮冰卡坝,造成河水泛滥,堤防决口的严重冰凌灾害。刘家峡水库投入后,尤其龙羊峡水库蓄水后,两库联合运行,使凌汛期刘家峡水库的泄水流量控制在兰州不超过500立方米/秒,可以解除下游宁夏、内蒙古约700公里地段黄河解冻期的冰凌危害,近20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冰凌灾害。

其他效益

1.城市供水刘家峡水库建成后,对下游兰州、银川等城市的工业用水能够保证水量供应,其中为兰州市工业供水量每天约70万立方米,累计供水量51.1亿立方米。

2.养殖刘家峡水库的建成,促进了甘肃的渔业发展,可以说,没有刘家峡水库,就没有甘肃的渔业。1970年成立了渔场,1990年渔场养鱼水面达16万亩同时建立了养殖场,进行了鱼苗的孵化和鱼种的培养20年来共孵化鱼苗和养鱼种5.4565亿尾。到1990年共捕捞鲜鱼90万kg,创产值520万元。由于水库天然鱼类资源缺乏.2000年来正向网箱养鱼的方向发展。

3.林果刘家峡水电厂从1973年开始植树,绿化库区、厂区,美化环境,到1990年共植树95万棵,还种植了近1000棵果树,共获效益300万元。

4.航运及旅游刘家峡水库建成后,库区的水上运输及参观旅游形成了一派繁荣景象,活跃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到1990年已有40多艘船只,开辟了3条库区航线,其中交通运输航线2条,一条从坝前到大夏河,另一条从坝前到洮河中的吧咪山。最长的航线为坝前到炳灵寺的旅游线。库区总航程为120km。航运量,从1978年开始到1990年客运90万人次(其中不包括个体运输客运量),创产值220万元。②旅游业,到1990年共接待游客81.22万人,其中外宾4.1015万,累计创产值194万元。

电站现状

刘家峡水电站主要有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建筑物三部分组成。挡水建筑物包括河床混凝土重力坝(主坝),左、右岸混凝土副坝和右岸坝肩接头黄土副 坝,坝顶全长840米,坝顶海拔1739米。主坝为整体式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47 米,主坝长204米,顶宽16米,底宽117. 5米。泄洪排沙建筑物包括溢洪道、泄洪 道、泄水道和排沙洞。四大汇水排沙建筑物在正常高水位汇洪能力可达7533立方米/ 秒,在水位1738米时可达8092平方米/秒。如遇大量泄洪,水从870余米长、宽出河 床100多米的溢洪道冲出,如离弦之箭,激流在槽尾翻卷跃起,如蛟龙腾空,喷云吐 雾;其势若万马奔腾,惊涛拍岸,声振环宇,似卷起千堆雪,彩虹当空,气象万千,令 游者驻足,惊叹不已。厂房位于主坝下游,为坝后,地下混合封闭式厂房,全长169. 8米,共安装5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总装机容量122. 5万千瓦,保证出力40万 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亿度。厂房共有5台升压变压器,1台220千伏和330千伏联从而形成一个东至关中平原,西达青海高原,南到陇南,陕南地区,北临腾格里大沙漠边缘方圆几千公里,以刘家峡水电站为中心的西北大电网,为电网调峰、调频、调压和事故备用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特别是为甘肃、青海的有色金属冶炼、铁合金、电石、化工等高耗能工业和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刘家峡水电站是建国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的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水电站,是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勇于向大自然进军的象征,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永靖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刘家峡水电站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已成为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大主要旅游景点。

扩机工程

2012年6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12〕1936号”文批复了甘肃黄河刘家峡水电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核准报告。甘肃黄河刘家峡水电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利用原刘家峡已建大坝和水库,在水库左岸修建排沙洞,并结合排沙洞新建一地面厂房,安装两台15万千瓦的混流式机组,扩机后,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8.86亿千瓦时。该项目由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甘肃电力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

所获荣誉

2018年11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主要遗存:主坝;溢洪道、泄洪道、泄水道、排沙洞;地下发电厂房;门式起重机、发电机组、升压变电站;档案、图纸

入选理由:新中国156 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 “一五”时期我国自己进行勘测设计、制造设备、施工安装、调试管理的国内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力发电站,结束了亚洲无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的历史;1964 年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中国水电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黄河明珠”;具有当时中国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坝(147 米)、当时中国最大的地下厂房、中国第一台30 万千瓦双水内冷水轮发电机组、中国最大的有载调压变压器、中国第一条最长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国内首次采用330 千伏超高压输电线;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输送系统,是当时施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工程之一;代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水电技术与施工的最高水平,研制成功低流态混凝土施工工艺,先后获全国水电工程优秀设计奖、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国家银质奖工程;2009 年入选“新中国百项重大建设经典工程”;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培养、锻炼了新中国第一代水电工程队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