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

须弥山

地理位置 宁夏六盘山北端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游玩季节 春秋适宜
中文名称 须弥山
性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时间 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
所属国家 中国
目录导航

主要景点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石窟始凿于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全国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隋 、唐等历代不断添凿,以及后来的修葺重妆,形成如今的大佛六、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等八个风景区。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

简介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造像中,单体佛像规模最大的要数唐代所建的第五窟。窟中有高达20.6米的大佛坐像雕刻,神态安然,气宇轩昂。这里地势开阔,视野辽远。站在大佛前凭栏相望,古战场上山川依旧,令人茫然生无限思古之情。而51窟那种群体造像气魄雄伟的氛围,又叫人惊羡不已。第51窟开凿于北周,素称“须弥之光”。石窟开凿在一座小山包上,将山包整个凿空,辟出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个部分,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窟中7尊6米多高的佛像姿态优美,雕作手法纯熟,代表了北周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仰面环视,淡淡的白光从洞口撒进来,映出四壁雕像流畅的线条和高大的体量,使人有置身极乐世界的神秘感。

文化遗产

宁夏须弥山石窟宁夏须弥山石窟(15)这一带的石窟始凿于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经西魏、北周、隋、唐等历代不断添凿,以及后来的修葺重妆,形成如今的大佛六、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等八个风景区,共有造像三百五十余尊,以及壁画、题记、石碑等多处,是研究北魏以来我国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遗产。

须弥山石窟不像敦煌、云冈与龙门那样,石窟几乎都开在临川的一面峭壁上,使人一览无余,而是随着山势的起伏变化,或临川而开,或雄立山巅,或蔽于山凹,东一点,西一片,上上下下,隐隐显显,富于变化,耐人寻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