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1904年3月30日,黄汲清生于四川省仁寿县。
1921年-1924年,在北洋大学预科学习。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38~1940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布置并亲自参加四川省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普查。1941年至1943年带队调查甘肃、新疆的石油地质。
1928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北平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
1928年至1929年,他先后从辽东到辽西,从西安到宝鸡,越秦岭入四川,由滇进黔,跋山涉水,步行万余里,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科学果实。
1930年至1932年,陆续发表了《秦岭山脉及四川地质研究》、《中国南部二迭纪珊瑚化石》等6部专著。
1932年夏,黄汲清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选派到瑞士留学,先入伯尔尼大学地质系,旋转入浓霞台大学。其间对德、法、意等国进行了考察,1935年写成博士论文《瑞士华莱县素女峰破金峰地区之地质研究》,引起瑞士地质学家瞩目。
1932年,黄汲清发表的《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专著,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936年,黄汲清回国,被任命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主任,率队进入赣、湘、黔、粤等地做了大面积的考察,发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湖南资兴煤田,取得重大地质成果。1937年组织西北石油考察队,发现玉门油田。同年7月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7届国际地质大会,并在苏联进行了广泛的地质考察。
1937年12月底,被任命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1938年2月,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15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夏,他辞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任《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主编。
1942年,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1945年初,他写成《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采用地槽地台说,第一次系统的划分了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科学地阐明其特征,至今仍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经典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首次提出了多旋回构造运动的观点,该书被国际上公认为对亚洲地质构造的重要贡献。
1945年,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个专业委员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黄汲清任副主任。
1946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主编完成了14幅国际分幅1:100万中国地质图,接着又完成了1:300万中国地质图,综合了中国地质调查的全部成果。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初,在他和谢家荣一同担任地质部普查委员会技术负责人时,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四大重点地区进行石油和天然气普查勘探,经地质部同意,下达了普查钻探任务。
1974年,黄汲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顾问,从事国家急需的富铜、富铁矿地质研究。
1979年至1993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1980年被授予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称号;并被瑞士联帮理工学院授予荣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及学术讨论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举行时,有数百名国内学者及来自9个国家与地区的60多名外国学者出席,他以理事长身份主持大会,并作了《略论60年来中国地质科学的主要成就及今后努力方向》的长篇报告并公开发表。紧接着,他又在1983-1984年的《中国科技史料》上分4期连载发表了《中国地质科学的主要成就》的数万言长文。
1984年3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3月22日21时55分在北京病逝,终年91岁。
黄汲清早在1946年,他曾发表《30年来之中国地质学》一文,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历程作了全面回顾与总结。出版《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提出中国二叠纪的三分方案撰写《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出版《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创立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奠定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基础主编首批14幅1∶1000000中国地质图及1∶3000000全国地质图,对全国矿产普查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部署全国石油普查,为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199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TKHuang,On the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Formations of Hsishan or West ern Hills of Peking,BullGeolSoc,China,1927,6(2):69~81.
2YTChao,TKHuang,The Geology of the Tsinlingshan and Szechuan,GeolMemoirs,SerA,1931,9:1~230.
3TKHuang,The Permian Formations of Southern China,GeolMemoirs,SerA, 1932,10:1~140.
4TeKan Huang,Etude géologique de la région Weissmies—Portjengrat(V alais),BullSocNeuchteloise SciNatur,1935,60:1~76.
5TKHuang,On Major Tectonic Forms of China,GeolMemoirs, SerA, 1945,20:1~165(俄译本:тмдембо译,Основнвые черты тектонич еского строения КнтаяИ3дИностранной ли тературы,Москва,1952)(中译本:曾莫休、龚素玉译,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地质出版社,1954)
6TKHuang,CCYoung,YCChen et al,Report on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ome OilFields in Sinkiang,GeolMemoirs,SerA,1947,21:1~118.
7黄汲清主编,1∶300万中国地质图,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出版,19 51。
8黄汲清,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地质学报,1960,40(1):1~37。
〔英文: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a:Preliminary Conclusio ns,Scientia Sinica,1960,9(4):492~544〕〔俄文:Основные черты тектонического строен ня Китая:предварителъный выводСовемска я геолгuя,1961,9:8~56〕〔德文:Die Geotektonischen Elemente im Aufbau Chinas,I Teil:Die Geotektonischen Einbeiten Chinas und ihre Merkmale,Geol,Jahrgang,1961,9(7):715~733,abb1 ~2,II Teil:Grundfragen Der Vergleichenden Tektonik Chinas,GeolJahrgang, 1961,9(7)〕
9黄汲清、姜春发,从多旋回构造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地质学报, 1962,42(2):105~152。〔英文: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Crust from th e Point,of the View of Polycyclic Tectonic Movement,Scientia Sinica,1962,11(10) :1377~1442〕
10黄汲清、肖序常、任纪舜等,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1∶300万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地构造图说明书,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
事学术和科研活动的同时,黄汲清言传身教,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他强调重视实践,强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领导下的地质构造实验室容不得依据不足即忙于下结论的轻率作风。他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但在学术观点上又很自由,因此,他培养的学生做事认真又敢于和他人争辩学术问题,具备了优秀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黄汲清1952年被任命为西南地质局局长,
1954年,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后连任三届。
1954年后,为九三学社历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58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年任第二届常委,1986年被选举为荣誉委员。
1959年,他当选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
1979年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1979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0年以来,为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名誉理事。他曾任两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委员、科学出版社编委,《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地质学会志》主编和《地质学报》编委。
1984年,黄汲清被选举为美洲地质学会名誉会员,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
黄汲清他参加撰写的《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0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授予他自然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1982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1984年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荣誉理事称号。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5年荣获美国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称号。
1986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
1988年当选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
1995年荣获何梁何利优秀奖。
黄汲清黄汲清一生治学严谨,工作勤奋。他曾语重心长谈对人生的看法:“生活的道路不是平坦笔直的,科学的道路更是如此。一个人一生要想做出点成绩,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埋怨环境,不叫喊困难,认准目标,一直往前。挫折是暂时的,成就是永存的。在山穷水尽之时,要想到柳暗花明之日。”正因为如此,直到晚年,黄汲清也毫不懈怠,为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这就是黄汲清科学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奥秘。(九三学社评)
黄汲清纪念文集
黄汲清院士的学术活动及生活情况图片,他的未正式出版过的著作及部分题词、贺词,纪念黄汲清院士的文章,黄汲清院士生平及科学著作系年目录。
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为了缅怀黄汲清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其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黄汲清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黄汲清先生被称为地质学界的一代宗师,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纪念黄先生对中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积极投身地质事业,中国地质学会在黄先生捐赠的基础上,设立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