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文

李京文

中文名 李京文
职业 经济学家
逝世日期 2021年3月31日
代表作品 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
逝世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2年10月30日
教育背景 武汉大学、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李京文李京文李京文(1932.10.30-),汉族,广西陆川人,中国技术经济学家及数量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

1932年10月,李京文出生于广西陆川县。[3]

1951年,李京文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4]1953年被选派留学苏联五年,就读于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和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1958年起,先后在河北省计委、国家计委、北京经济学院、国家建委、建材部、国家建材局等单位工作;1958年至1959年期间,李京文在苏联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在河北省计委任担任技术员;1959年至1963年期间,李京文在国家计委担任技术员;1963年至1971年期间,李京文参加筹建北京经济学院,并担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教研室主任;1971年至1985年期间,李京文在国家建委、建材部等单位任工程师、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厅主任、政策法规司司长、总局长助理;

1985年至1998年期间,李京文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99年出任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常委;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5]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学部主席团成员。[5][6][7]

人物逝世

2021年3月31日,李京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8]

研究方向

李京文长期致力于科技进步、生产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9]、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估、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成就

李京文长期从事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发表内部政策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经济学的奠基人李京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经济学的奠基人李京文一百多篇,主持《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适用性——宏观技术经济问题》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出版《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富国论》等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五个一工程”奖和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6]

李京文作为中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较早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论证理论与方法,采用科学方法对中国经济作年度与长期预测和产业结构与地区发展的研究,主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超大型工程的技术经济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京文率先对科技进步测度方法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问题,曾主持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论证和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五省、海南、深圳、广西南宁、浙江舟山、湖北鄂州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项目。

  • 课题研究
  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2.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3. 《1996~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测》
  4. 《1998~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预测》
  5. 《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6.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研究》
  7. 《北京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 (1996~2010)》
  8.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分析与宏观政策》
  9. 《城市化中的经济问题》
  10.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立法与政策措施研究》
  11. 《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12. 《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战略理论研究》
  13. 《振兴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14. 《青藏铁路运营效益及政策支持研究》
  15.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适用性-宏观技术经济问题》
  16.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阶段性评估》
  17. 《中国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18.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究》
  19. 《“十二五”规划政策支撑研究》[5][6]

荣誉表彰

李京文长期从事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是中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3项、二等1项,国家科技攻关奖1项,省部级奖10项。[5]

1.《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三峡工程经济评价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

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4.《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5.《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攻关奖

6.《国家12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7.《2000年的中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8.《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9.《21世纪的中国经济》获"五个一工程奖"

10.《北京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11.《中国建材工业发展战略研究》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12.《科技富国论》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13.《技术经济手册》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14.《海南发展战略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15.《生产率前沿分析》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6]

社会任职

●科研行业

1994年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被聘为俄罗斯人文科学院院士;

1998年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年被选为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顾问;

中国博士后管委会经济组召集人;

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应用经济评审组副组长;

中国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专家咨询组成

员;

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专家顾问组成员。[7][10][11]

教育行业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5]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政治界

1988年担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3年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北海市政府、浙江舟山市政府、湖北鄂州市政府等地顾问。[6]

经济行业

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顾问;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顾问;

首都钢铁公司独立董事及顾问;

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6]

序号 著作 出版社 备注
1 《技术经济理论方法》 四川科技出版社 /
2 《科技富国论》 社科文献出版社 /
3 《跨世纪重大工程技术经济论证》 社科文献出版社 /
4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主编
5 《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主编
6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 主编
7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科文献出版社 主编之一
注:参考来源[6][10]

1988年,李京文当选为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6]

人物关系

序号 著作 出版社 备注
1 《技术经济理论方法》 四川科技出版社 /
2 《科技富国论》 社科文献出版社 /
3 《跨世纪重大工程技术经济论证》 社科文献出版社 /
4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主编
5 《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主编
6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 主编
7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科文献出版社 主编之一
注:参考来源[6][10]

人物评价

对于依靠国学来发蒙的李京文与他历任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父亲李耿来说,这篇《少年中国说》,可说是耳熟能详。而他们,则先后成为这“少年中国”一少年,并直接参与到了让“少年中国”走向独立与富强的时代大潮中。
李耿生于1912年,20世纪二十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陆川地区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成员。曾任陆川县地下党支部委员,武鸣县地下党支部书记,陆川战时教育团副团长等职。后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李京文1933年生于广西陆川县。少时聪敏好学,读遍了几乎所有他能够接触到的中外文学与历史名著,更是将鲁迅奉为人生楷模。他有一个瑰丽的梦想:当诗人、文学家,成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2]
不过这个“灵魂工程师”的梦想,在革命家庭与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中,在他对于中国现实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之后,逐渐改变了方向。

李京文院士与夫人李京文院士与夫人

轶事典故

李京文李京文“非心静无以言学,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喜欢热闹的李京文,人生最大的信条就是“把事情做好”,他做事的原则:一是爱人团结人尊重人,二是要实干,凡事都要付诸实践,三是业精于勤,四是努力创新。这些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经济新闻网评)

词条图册

1949年1月,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军一路挥师南下,远在南疆的中共广西地下组织的中心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阶层群众组织,集中力量组织城市群众主力军,做好迎接解放军入城的“里应外合”工作。

这年春天,一位名叫李耿的广西地下党员在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李京文就是他的儿子。

那时的李京文还是个高中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因从小耳濡目染,早早就与进步同学组织社团、出墙报、演话剧、反内战、争取民主,还当选为校学生会的学习与宣传部部长。

李耿在狱中被拷打,身体忍受着痛苦,心理也承受着孤独。李京文主动向当局申请,到狱中陪伴父亲,每天监狱一开门就进去,到了关门时间,再和工作人员一起离开。“这是一段非常紧张的日子,一边陪伴父亲,一边学习,还要保证学习好,不然学校就不会让我来回跑。”[1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