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立

方克立

中文名 方克立
职业 教师
逝世日期 2020年4月21日
主要成就 80年代主持了新儒家研究
父亲 方壮猷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44年,进入栗山公祠小学堂读书;两年后,随父母至武昌,转入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1950年,就读于武昌实验中学。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2年毕业,同年留校任助教。

1973年初,调至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1979年升任讲师,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8月由教育部特批为教授,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4年初调至北京,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此外他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2006年7月,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荣誉

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88年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作品

论著

主要论著有《现代新儒学的历程》《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文化概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人物志》《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现代新儒家人物与著作》《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论文

《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独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

《方克立文集》(独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化概论》(执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坚持哲学史中的严格的历史性》(论文),《哲学研究》,1963.3;

《开展中国哲学史范畴的研究》(论文),《人民日报》,1982.9.3;

《论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984.5;

《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论文),《天津社会科学》,1986.5;

《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论文),《哲学研究》,1987.9;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南开学报》,1990.4-6;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宏观审视》(论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4;

《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论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3;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论文),《哲学研究》,1995.11;

《全面评价冯友兰》(论文),《哲学研究》,1997.12;

《中国哲学史研究五十年》,《人民日报》,1999.2.27;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论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论文),《社会科学战线》,2003.4;

《张岱年与20世纪中国哲学》(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5.2。

人物逝世

2020年4月21日逝世,享年82岁。[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