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

应城

中文名 应城
车牌代码 鄂K
外文名 Yingcheng
别名 蒲城
火车站 应城火车站、长江埠站
行政代码 420981
市委书记 徐长斌
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国家/地区 湖北省
政府驻地 城中街道广场大道特8号
著名景点 汤池温泉、国家矿山公园等
电话区号 (+86)0712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应城为古蒲骚之地。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属郢州安陆郡。

应城市风光应城市风光(14)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以应城为城阳郡治,领应城、云梦两县。

隋时废城阳郡,改应城为应阳。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应阳为应城,属安州,隶淮南道。

宋时属荆湖北路德安府。

元时先属湖广行省德安府,后隶河南行省黄州路。

明时属湖广布政司德安府。

清时应城仍属德安府,隶湖北布政司汉黄德道。

中华民国初年,隶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后,次第属第三、第五、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析应城县境置应城、应西两县,次年3月,两县合并,仍为应城县。

1949年4月,应城全县解放,属鄂中专区。

1959年由武汉市领辖。

1961年属孝感专区(后为孝感地区)。

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应城县,建立应城市(县级市)。

1993年4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地级孝感市,应城属孝感市代管。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应城市下辖5个街道、10个镇、1个开发区、1个良种场。[6]

区划详情

5个街道:城中街道、城北街道、四里棚街道、东马坊街道、长江埠街道。

10个镇:田店镇、杨河镇、三合镇、郎君镇、黄滩镇、天鹅镇、义和镇、陈河镇、杨岭镇、汤池镇。

1个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1个良种场:南垸良种场。[6]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应城应城(3)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西南。东临漳、涢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天门市、京山县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中心城区东南距武汉市公路91公里,东距孝感市公路50公里。全市版图总面积1103.38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3°19′-113°45′,北纬30°43′-31°08′之间。

地形地貌

应城市地处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低岗为主,兼有平原,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低岗地区,约占版图总面积的66.4%。[7]境内低岗系大洪山余脉,其坡度一般小于10度,起伏平缓;海拔高程在41-80米之间,最高点为何家脑山主峰白沙山,海拔高程111.6米。境域中部的大富水两岸和东部漳河、涢水西岸为平原地区,主要为岗间冲积平原阶地,约占版图总面积的19.6%;地势平坦,依势向东南伸展。海拔高程一般在25-40米之间。市境南部滨湖地带,多属湖沼洼地,约占版图总面积的14%;地势较低,海拔高程均在25米以下;最低处在东汊湖的郎君镇蔡咀村,仅20.4米。

气候特征

应城市为中纬度湿润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雨热高峰同季出现。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的地域差异甚微。年平均气温16.00C;1月平均气温3.10C,极端最低气温-15.50C;7月平均气温28.90C,极端最高气温38.80C。日照年平均1872.9小时,日照百分率43%;无霜期年平均245.1天,年降雨量1128.6毫米;雨日116.1天。日最大降雨量260.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0.6毫米。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6.5—17.10C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4—36.7℃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4.6—7.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33毫米。

水文特征

应城市境内主要有涢水、漳河、大富水和汉北河4条河流,均系过境河流。其中涢水为直入长江的独立水系,漳河为其支流;大富水属汉水流域的汉北河水系,境内长度114.7公里,控制来水面积384平方公里,过境客水量31.12亿立方米。承雨面积498.75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境域有东西汊湖、龙赛湖、老鹳湖等湖泊,面积约6.45万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16年,应城市建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80座,总库容13752.5万立方米,承雨面积498.76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正常年景年降水量为11.97亿立方米,地表径流总量3.83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分孔隙潜水及承压水、裂隙承压水2种,面积约809.7平方公里。天然净储水量每年2.065亿立方米,年补给量(可开采量)约600万立方米。汤池温泉,属断层裂隙交汇带之承压地下热水,地热异常区约0.5平方公里。日计采储量为1.03万吨。径流量约300万立方米。最高水温69.3℃。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应城市土地总面积164.3万亩。其中,耕地57.81万亩。耕地中水田45.0万亩,旱地12.81万亩;园地0.23万亩;林地5.8万亩,城镇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15.58万;交通用地15.9万亩;水域面积54.54万亩,未利用土地(田坎等)8.94万亩;其它用地19.81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应城市境内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石膏、岩盐、芒硝、锶、石英、高岭土等,以石膏、岩盐的储量最为丰富。石膏储量5.1亿吨,其中二水硫酸钙含量大于95%的一级品纤维石膏,约占总储量的82.24%,占全国优质纤维石膏储量的82%以上。岩盐矿床分布约140平方公里,储量280亿吨,其氯化纳含量一般为63.4%—88.5%,最高达95%。

生物资源

截至2016年,应城市境内野兽有黄鼬、野兔、水獭、刺猬、狗獾等;野禽有雁、燕、凫(野鸭)、雉(野鸡)、斑鸠、鸲鹆(八哥)等20余种。树木约100种,分用材林与经济林两类。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杉、枫杨、旱柳、意杨、池杉、水杉、白杨、法桐、湿地松等;经济林树种有梨树、油橄榄、柑桔、苹果、桃树等。花卉有6类、140多个品种;药用植物主要有桅子、菊花、射干、桔梗、芡实、半夏、女贞子、首乌、金银花等60余种。其它植物有藜蒿、荠菜(地米菜)、马齿苋等等。鱼类共有47种,其中鲤科29种,占61.7%。主要有鲤、鲫、鲢、鳙、青、草、鳊、鲇、鲂、鳜、乌鳢(黑鱼)等经济鱼类。以及白鳝、黄鳝、鳖、龟、虾、蟹、田螺、蚌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物。另有水生植物如莲藕、菱角、荸荠、芡实、茭白、芦苇、水浮莲等。

人口

人口

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3.2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97人,出生率5.82‰,死亡人口1722人,死亡率2.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5]

民族

截至2011年末,应城市境内主体民族为汉族,另有土家族、回族、苗族、侗族、壮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土族、朝鲜族、藏族、纳西族、瑶族、达斡尔族、水族、锡伯族、仡佬族等17个少数民族。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徐长斌[8]
市委副书记 胡光怀、徐高峰[9]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徐长斌[8]
市委副书记 胡光怀、徐高峰[9]

经济

职务 姓名
副市长
王磊[10]、赵红芬、李碧华、陈晓明、徐安平

综述

职务 姓名
副市长
王磊[10]、赵红芬、李碧华、陈晓明、徐安平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85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99亿元,下降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69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46.0:40.8调整为15.2:42.6:42.2。[5]

第三产业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5)

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91亿元(可比价),可比增长2.23 %。其中农业产值37.89亿元,林业产值0.46亿元,牧业产值21.71亿元,渔业产值24.7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3亿元。

2020年,年末耕地面积97.27万亩,造林面积36600亩,粮食种植面积77.05万亩。

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34.59万吨,增长0.49%;棉花产量0.068万吨,下降24.44%;油料产量3.034万吨,增长30.78%;蔬菜产量64.35万吨,增长1.61%;水果产量1.4万吨,下降1.41%;茶叶产量389吨,增长1.57%;水产品产量7.1万吨,增长1.43%。

2020年,生猪出栏23.2万头,下降23.08%;家禽出笼1566.8万只,增长17.28%。[5]

文化

工业企业工业企业(3)

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4.27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全市1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7.0%。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1.25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驻应中省属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0.47亿元,下降2.9%;市直工业实现总产值46.45亿元,下降5.9%;开发区工业实现总产值33.82亿元,下降0.7%;办事处和镇办工业实现总产值440.50亿元,下降11.8%。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耗25.0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0%。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务收入562.20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实现利润14.36亿元,下降39.1%,实现利税27.77亿元,下降28.2%。营业收入过5亿元企业40家,过10亿元企业2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03.23%。

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10.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家。[5]

风俗民情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0.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下降33.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2%;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5.9%;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3.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0.6%;民间投资下降20.4%。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

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97亿元,下降22.9%。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7.61亿元,下降17.5%;零售业完成106.46亿元,下降24.6%;住宿业完成4.75亿元,下降12.2%;餐饮业完成15.15亿元,下降22.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总额138.33亿元,下降22.9%;乡村实现销售额15.64亿元,下降22.5%。

2020年,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678.9万美元,增长12.0%。其中,外贸出口8512.9万美元,增长14%;进口166.0万美元,下降40.1%。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2668万美元,下降53.93%。

交通、通信和旅游

2020年,全年全市邮政业务营业收入完成9433万元,下降4.0%。全市通信营业收入24910万元,增长5.8%。移动电话用户36.19万户,下降2.0%,互联网宽带用户11.76万户,增长12.3%,固定电话用户25195户,下降13.0%。

2020年,全市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5个。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301.56万人次,下降15.3%,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18.5亿元,下降19.6%。汤池游客接待量42万人次,下降50.1%,汤池温泉旅游总收入6200万元,下降60.7%。

财政、金融、保险

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7.15亿元,比上年下降32.9%,其中税收收入14.69亿元,下降3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4亿元,下降35.1%,其中,税收收入8.68亿元,下降33.8%,各项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7.9%。一般预算支出47.99亿元,增长0.7%。

2020年,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8.86亿元,比年初增加37.1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3.31亿元,比年初增加29.2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0.74亿元,比年初增加17.03亿元。

2020年,全年全市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26582万元。其中人身险全年实现总保费16616万元,下降5.8%;财产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540万元,增长5.3%,赔款支出总额7424万元,赔付率70.44%。[5]

非遗名录

名优特产

生活民俗

1、饮食习俗

应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应城特有风味的饮食习俗,主要是:主食风味、特色菜肴、风味小吃、时令饮食和待客食俗等。应城市居民向来以米饭为主食,面食为辅,杂粮较少。[11]

2、居住习俗

应城乡村民众大都聚族而居。屋宅坐所指,大都因所在地风水而定。全国重点文物门板湾、四龙河等民居遗址的发现,记录了应城人的居家智慧和建筑文化。应城地方居住习俗主要是:房屋构制习俗,择址习俗,修建习俗,入住习俗和村落习俗等。

3、出行习俗

应城河湖交织,人们出行多为选择水路,肩挑车轿为辅,所以河运历史较为悠长。传统采矿业兴起后,人力车、畜力车乃至东洋车渐渐多了起来。无论是水路码头还是陆路,都由各地民众和商户用慈善义举修建和维护。应城地方出行习俗主要有造船习俗,行船习俗和肩挑车轿习俗等。

●口头民俗

1、民谣

应城民谣丰富。传唱400多年的膏垌号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遗产。乡土作家南飞先生整理出版有《应城民谣一百首》专著。

2、传说

应城民间传说是应城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说,地方传说,风俗传说,物产传说等口头流传故事较多。其中,《汤池的传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遗产。

3、方言

应城方言属于湖北境内的江淮官话,方言区内部差异小,与京山、天门、汉川、云梦、安陆交界的地区,语音上带有临近地区方言的部分特点,语法上基本没有受影响。境内南部湖区、西北岗地、东北平原语系差异较大,方言流传甚广。

●娱乐民俗

1、民间工艺

应城最有特色的是石膏雕刻,起源于清代,尤其是石膏忱头不仅具有品赏价值,还有疗疾的特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待批项目。蒲城艺人创制的金漆木梅花艺术品,早在民国初年就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三等奖。

2、民间文艺

应城民间文艺活动民俗文化渊远流长,反映了地方民众喜好热闹享乐生活的秉性和习俗。主要有湖区的舞狮子和划彩船,平原地区玩龙灯和平台故事游街,高岗地区的踩高跷和表演蚌壳精等。

3、民间娱乐

应城民间娱乐内容丰富,主要有成人娱乐习俗和儿童游戏习俗,形成各地独特的风情。如练武术、玩纸牌、掷骰子、放风筝、打灯笼、跳草绳、骑马马、滚铁环、打弹弓、跳房子、踢毽子等。

交通

汤池传说

汤池传说是应城优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公元432年,南北朝文学家盛弘之撰著《荆州记》“世传昔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公元730年,唐朝诗人李白作《安州应城玉女汤作》“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1982年,中国民艺家协会湖北分会在汤池举办全省文化干部民间文学培训班,整理了民间传说《汤池故事》,不仅收录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并刊载于《孝感地区民间故事集》、《山川佳话》、《湖北地名趣谈》等专辑。

应城膏雕

应城膏雕应城膏雕应城膏雕是应城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追溯膏雕技艺的历史与传承,有约两百年的历史。石膏雕刻从原材料选料到雕制、打磨、抛光直至上蜡,所有工序全由手工完成。膏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生活实用类,比如:笔架、笔筒、烟灰缸、茶叶罐等;二是工艺装饰类,比如:屏风、壁画、形态各异的家居摆设等;三是医疗保健类,以膏枕和座垫为代表。1993年,应城膏雕作品“硕果累累”、“蟠桃献寿”、“八骏图”,赴北京参加“中国第三届花卉盆景博览会”,获得“展出特别奖”。

伍家山传说

伍家山传说属于应城地方传说。应城伍家山,群山起伏,当地流传很多民间传说故事。比如:《白龙寺的来历》、《白龙井的传说》、《“一夜黄”的传说》、《李巧思抢金谷》、《瓠子开启宝库》、《神兔巧送灵药》、《风水宝地之争》、《北野太郎之死》等。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孝感地区民间故事集》中收录了《白龙井的传说》和《“一夜黄”的传说》。

义马河传说

义马河传说是流传在应城黄滩一带、与黄滩酱油有关的传说。大富水在黄滩一线的河段被叫做义马河。黄滩人用义马河的水结晶而成黄滩酱油“冰油”,关于黄滩酱油的种种传说故事也伴随着义马河一直流传。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孝感地区民间故事集》中收录了义马河传说。

膏矿号子

膏矿号子是应城优秀的民间音乐,是应城膏矿工人在繁重的采膏运膏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号子。膏矿号子根据石膏开采工序的不同,分为正眼号子、水眼号子、锤工号子、拖工号子、抬工号子,它们的节奏与劳动紧密联系,曲调与劳动和谐一致,从而调节了人们的呼吸,统一了劳动动作,减轻了劳动疲劳。

绣荷包

应城杨河一带,每逢春节,有踩跷喜庆春节的风俗。高跷队伍可大、可小,在场地表演时,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唱词借一年十二月唱出荷包的绣制工序。2012年春节,老曲新编,用女声小组唱的形式,将《绣荷包》搬上应城“春晚”舞台。《绣荷包》已被《中国民歌集成》收进了“灯歌”类。

打硪歌

打硪歌是应城的一种劳动号子。分三种:一、慢“四硪号子”4分之4节奏,一个乐句四小节,一段唱词石硪砸地四次,称“四硪号子”;二、慢“六硪号子”。4分之4节奏,每一个乐句五小节,一段唱词十小节,每乐句石硪砸地六次,一段唱词石硪砸地十二次,称“六硪号子”;三、快“八硪号子”。4分之4节奏,一个乐句四小节,一段唱词八小节。每个乐句二、四、六、八拍石硪砸地一次,一段唱词石硪砸地八次。称“快八硪号子”。

社会

名称 简介 图片
汤池甲鱼 汤池甲鱼是应城的特色水产品,人工养殖始于1988年,至2015年养殖面积5400亩、年产量600万公斤。汤池中华鳖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15年,“汤池甲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滩酱油 黄滩酱油是一种调料,因酱油表面结出一层厚厚的冰晶,故又名“冰油”。具有汁浓、香醇、味鲜、耐储、有光泽、无沉淀、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湖北著名特产之一,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应城糯米 应城糯米粒大、扁长、饱满、色白,是绍兴黄酒和孝感米酒的首选原料,2016年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审核,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陈岭荸荠 应城荸荠的种植,始于陈家岭一带(今属陈河镇),故称“陈岭荸荠”。陈岭荸荠个大、皮薄、多汁、清脆,含糖量高。荸荠不仅仅可以生食,还可以煮熟食用;或荸荠炒肉进入餐席,或制成罐头。

文化体育

名称 简介 图片
汤池甲鱼 汤池甲鱼是应城的特色水产品,人工养殖始于1988年,至2015年养殖面积5400亩、年产量600万公斤。汤池中华鳖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15年,“汤池甲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滩酱油 黄滩酱油是一种调料,因酱油表面结出一层厚厚的冰晶,故又名“冰油”。具有汁浓、香醇、味鲜、耐储、有光泽、无沉淀、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湖北著名特产之一,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应城糯米 应城糯米粒大、扁长、饱满、色白,是绍兴黄酒和孝感米酒的首选原料,2016年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审核,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陈岭荸荠 应城荸荠的种植,始于陈家岭一带(今属陈河镇),故称“陈岭荸荠”。陈岭荸荠个大、皮薄、多汁、清脆,含糖量高。荸荠不仅仅可以生食,还可以煮熟食用;或荸荠炒肉进入餐席,或制成罐头。

科学技术

应城地处武汉、襄阳、荆州、宜昌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水陆交通便利。汉宜公路、武荆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烟应公路连接南北,汉渝铁路、长荆铁路穿境而过,汉北河、大富水河、漳河和郧水等河流纵横环绕。应城中心城区距武汉53公里,距107国道40公里、316国道20公里,经沪蓉高速公路(武荆段)30分钟可到武汉市,40分钟可到武汉天河机场;经汉宜铁路(长荆段)70分钟可达武汉高铁站。

2020年,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4810.5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7151万吨公里。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等级公路)2318.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44公里。[5]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应城文化艺术中心应城文化艺术中心

2020年,全市共1个图书馆,公共藏书12万册,电子图书8万册,全年接待读者8万人次,外借图书6万册。全市现有19个文体协会,42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戏曲进乡村已覆盖60个村(社区)。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800场,广场电影放映60余场。

2020年,全市共1个体育馆,1212个体育场地,4个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全部建成验收。全年举办大型群众文体活动6次,举办体育赛事1次。全市体育中心体操队输送的运动员袁芷涵、赵佳怡2020年被湖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聘为优秀运动员,其中赵佳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青年体操U系列冠军赛荣获4块金牌。市体校输送到湖北省水上运动中心的张茂林,代表孝感市参加湖北省赛艇、皮划艇(鄂州)锦标赛荣获2块金牌。[5]

市场监管

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68亿元,下降17.9%。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家。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83亿元,增长10.5%,企业技术开发经费2.83亿元,增长6.5%,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成交额9.3亿元,增长40.9%。争取中省竞争性科技创新项目10个,立项争资工作取得新突破。2020年全市以全省第八、孝感第一的好成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环境保护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2020年,全年教育经费支出68532万元,同比增长0.6%。全市教职工人数3595人,其中专任教师3396人。共有幼儿园45所,在园儿童12654人;普通小学44所,教职工1362人,其中专任教师1321人,招生4309人,在校学生25847人,毕业生4236人;普通初中21所,教职工1553人,其中专任教师1480人,招生4250人,在校学生11323人,毕业生3881人;普通高中3所,教职工556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招生2101人,在校学生6345人,毕业生2426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74人,在校学生1322人,毕业生194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100%,完成率9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1%。[5]

应城市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

社会保障

应城市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

城乡建设

应城市妇幼保健院应城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15个,中心卫生院3个,个体门诊30个,其他专业公共医疗机构7个。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592张,病床周转次数27.8次,其中医院床位数3160张。卫生技术人员数40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59人,注册护士1811人,卫生防疫人员207人。

旅游

2020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839户,同比下降5.95%,注册资本总额352.97亿元,增长8.48%。市场主体数量居孝感市第5位。开展不定向抽查市场主体一次,抽查企业66户,抽查结果通过公示系统100%公示。全年共查处各类食品违法违规案件43件。将1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国家追溯监管平台;62家经营企业实施进销货电子台账管理;825家餐饮单位实施进货台账管理,确保源头可溯、质量可控、现场可查、去向可追。完成102家生产企业、232家小作坊、58家保健食品经营、1190家食品经营单位风险分级、556家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采用食品药品移动执法监管平台,实施动态管理。[5]

著名人物

2020年,全市全年PM10平均浓度77ug/m3,PM2.5平均浓度46ug/m3,优良天数比例为74.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9。大富水、汉北河、府河、老府河、东西汊等6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640.25万吨,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10.70吨,工业氨氮排放量 15.24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640.25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0%,

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8.0%。

2020年,全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36.9℃,极端最低气温-6.6℃。最大日降雨量153mm,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46小时。[5]

荣誉

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23元,比上年减少192元,下降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6元,比上年减少502元,下降2.4%。

2020年,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1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8817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12848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43800人,参加工伤保险3713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7636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85849人,参加生育保险31230人。

词条图册

2020年4月14日,应城市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1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