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

源汇区

人口 常住人口34.42万人(2018年)
气候条件 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
所属地区 河南省漯河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南部
行政代码 411102
中文名称 源汇区
生产总值 1701828万元(2018年)
电话区号 0395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邮编:462000 

代码:411102 

区号:0395 

拼音:Yuanhui Qu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

基本概况

源汇区源汇区  源汇区历史悠久,古老而年轻。古老,是因为源汇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帝时代就建有隐阳城,唐朝中期称隐水镇,明朝永乐年间发展成为贸易重镇,称螺湾渡,清朝咸丰二年修建源汇寨,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1948年设立县级漯河市。年轻,是因为源汇区是1986年县级漯河市升格为省辖市后成立的,特别是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使源汇区发生了新的变化,现辖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城市社区,面积扩大到201.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2万,是漯河市的商贸、经济、文化中心。

发展迅猛,实力强劲。近年来,尤其是新的区划调整以来,源汇区委、区政府紧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河南省打造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和漯河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大开放吸引大投入,以大投入培植大产业,以大产业加快大发展,促进了整体实力不断壮大。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2.6亿元,增长16.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96万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7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2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增长11.5%。在漯河市2005年度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中,源汇区荣获全市两县三区第二名,处于县区发展前列。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作为中原内陆城市漯河市的主城区,这里具有连接南北、承启东西的区位优势。境内交通发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南漯高速公路及规划中的郑州至武汉高速客运专线穿境而过,漯宝铁路、漯阜铁路横贯东西,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编组站,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商家必争之宝地。

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漯河市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源汇区是漯河三区之中唯一位于沙、澧两河之间的城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源汇区还是漯河三区之中唯一拥有大型体育场馆、四星级宾馆、图书馆、千亩森林公园和高等院校的城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一流。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区内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淡水资源充足,年过境水量27亿立方米,年均可用量达2500万立方米;地下水质良好,澧河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供应充沛。距全国能源基地平顶山仅百里之遥,辖区有豫中南最大的供电枢纽,年售电量近20亿千瓦时,煤电供应充足。区内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适宜发展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突出,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板材加工、医疗化工、棉纺等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产业发达。区内以汇通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快速崛起,三剑客奶业公司、豫汇集团等一批食品加工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汇通集团已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肉类加工企业50强,年产值突破20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香港、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健全,商贸繁荣。这里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古人用“舟行此焉簿,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特别是2004年底区划以后,源汇区商贸物流业在漯河三区之中独具优势,承担着漯河市打造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任务。全区拥有各类商品市场23个,形成了日用百货、服装鞋帽、蔬菜批发、南方家俱、建材灯具、汽车农机、种子农药等种类齐全、与省会郑州遥相呼应、辐射周边10多个地市的专业市场体系。2005年,源汇区规划建设的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小胖统领百货、温州国际商贸城、家·盛世国际生活广场、中汇广场、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中国名吃休闲一条街、开源花卉市场等七个规模大、档次高的重点市场,已相继开业迎宾,今年五一期间将全部开业。随着这些新型市场的运营繁荣和4.6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区的开工建设,源汇区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加强。

改革超前,开放领先,活力无限。作为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城区,源汇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发展思路上,提出了打造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两大定位,深入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五大战略,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双翻番”,重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市场商品交易额均“超百亿”的宏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全区企业全部完成了转机建制,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漯河西扩的要求,规划建设了占地4.6平方公里的工贸园区和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文景新城,工贸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文景新城内行政办公楼和学校、基础设施等项目将全部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源汇区西部成为漯河市最具开发活力和升值潜力的黄金宝地。把服务引导作为主要手段。对国内外来全区投资的企业,实行领导代理服务制,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两个零接触政策,并把部门职能和服务承诺向社会公开,区政府带头支持企业发展,仅2005年,财政就为企业提供担保募集资金达6000多万元,以优质的服务建立了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转变观念”的服务理念,竭诚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对前来投资的企业,视投资规模,实行不同的土地出让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经营期限10年以上的项目,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土地出让金地方受益部分90%可由财政返还;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且年均税收达到每亩5000元以上的企业租地,生产期内可免收土地租金;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用更加优惠的办法解决企业用地。同时,根据投资额,在规定年限内可以按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予以扶持,以优厚的汇报使源汇区成为中原地区最佳投资宝地。

行政区划

源汇区辖4个街道、1个镇、3个乡:老街街道、马路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干河陈街道、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老街街道 面积:1.59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2418人 代码:411102001 

位于漯河市中心城区,东至京广铁路,西到五一路,南至马路街,北临沙河堤。2006年,辖4个社区:滨西社区、新华街社区、老街社区、受降路社区。

马路街街道 面积:2.6平方千米 人口:2.7万人 代码:411102002 

位于友爱街北段,辖区北至马路街,南至湘江路,东至京广线,西至五一路。原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2006年,辖5个社区:马路街社区、八一路社区、交通路社区、友爱街社区、建设路社区。

马路街社区 辖区:五一路以东,火车站以西,马路街以南,勤俭街、民主路以北。总人口2982人。

友爱街社区 辖区:五一路以东,交通路以北,勤俭街、民主路以南,人民路以北。总人口1571人。

建设路社区 辖区:五一路以东,文化路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总人口8763人。

交通路社区 辖区:交通路以东,京广线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辖区总人口5653人。

八一路社区 辖区:交通路以东,京广线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辖区总人口7889人。

顺河街街道 面积:1.95平方千米 人口:35618人 代码:411102003 

位于漯河市区中西部,东起五一路,西至澧河畔,南临湘江路,北傍沙河堤。原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2006年,辖5个社区:五一路社区、泰中路社区、东大街社区、建西社区、戏楼街社区。

干河陈街道 面积:24平方千米 人口:73655人 代码:411102004 

位于漯河市区西南边沿,南与西平县接壤。2006年,辖4个社区、15个村委会:湘江中路社区、干西社区、双龙社区、柳江路社区、东吴村、挂刀营村、何王庄村、闫庄村、圪瘩刘村、南关村、毛寨村、丁庄村、马夫张村、干河陈村、丁湾村、小村铺村、大荆庄村、姬崔村、三里桥村。

大刘镇 面积:47.6平方千米 人口:3.5万人 代码:411102100 

位于漯河市区西15千米。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大刘村、南王村、杜庄村、小曹村、蔡庄村、大陈村、周庄村、闫魏村、陶庄村、师庄村、殿后曹村、皇玉村、前陈村、赵庄村、台头村、塘河北村、板桥村、西刘村、东王村、湾王村、徐庄村、白寺村、彭李村。

阴阳赵乡 代码:411102201 

2006年,辖31个村委会:阴东村、阴西村、姬东村、姬西村、大张庄村、二甲刘村、天官村、台坡魏村、李庄村、后寨村、下亭村、前寨村、水坑赵村、下魏村、湾赵村、代庄村、程庄村、大楼魏村、尹庄村、沙郭村、占李村、张王于村、刘湾村、和庄村、顿庄村、大吴庄村、西河村、杨庄村、胡庄村、古城村、井李村。

问十乡 代码:411102202 

位于漯河市区西23千米,南接西平,西连舞阳。原辖16个行政村。2006年,辖15个村委会:问十村、董庄村、武庄村、小河王村、前李村、西师村、后李村、宋庄村、陶桥村、宁庄村、望天村、黄李村、骆坡村、曹店村、前问十村。

空冢郭乡 面积:49.3平方千米 代码:411102203 

位于漯河市区西部。2006年,辖25个村委会:翟庄村、空冢郭村、大庙王村、大曹村、王官村、寺西杨村、前朱村、西朱村、半坡村、关庄村、邵堂村、李岗村、王会朝村、小于村、洼董村、前袁村、后袁村、杨店村、叶岗村、赵岗村、崔岗村、马店村、指挥寨村、陈岗村、潘庄村。

历史沿革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

1986年,源汇区辖5个街道、4个乡:老街街道、沙北街道、马路街街道、天桥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后谢乡、翟庄乡、孙庄乡、干河陈乡。

2000年,源汇区辖4个街道、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04105人,其中:天桥街街道 45041人、马路街街道 31074人、老街街道 16574人、顺河街街道 28889人、干河陈乡 67746人、孙庄乡 54069人、翟庄乡 37635人、后谢乡 23077人。

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69号):将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将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调整后,辖干河陈、空冢郭、大刘、问十、阴阳赵5个乡(镇)和顺河街、马路街、老街3个街道办事处,102个行政村、17个社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源汇区辖5个街道、1个镇、3个乡:老街街道、马路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天桥街街道、干河陈街道(新增);大刘镇;空冢郭乡、问十乡、阴阳赵乡。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4.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49万人,占总人口的68.25%;乡村人口11.41万人,占总人口的33.3%。户籍人口31.4万人。出生人口2118人,出生率8.1‰;死亡人口865人,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加125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5]

经济概况

综述

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01828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815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84078万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926935万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为5.3:40.2:54.5。[5]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1267公顷,比上年减少275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1467公顷,增加202公顷;秋粮种植面积9800公顷,减少477公顷。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71公顷,减少191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23公顷,减少118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609公顷,减少581公顷;瓜果种植面积240公顷,减少13公顷。

201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47100吨,增长4.6%。其中夏粮产量82600吨,减少1.6%;秋粮产量64500吨,下降13.9%。全区油料产量2808吨,下降63.5%;烟叶总产量1679吨,下降45.3%;全年肉类总产量25428吨,下降6.5%;禽蛋产量3853吨,下降41.9%;奶类产量2735吨,下降41.5%,全年粮经比例为77:23。[5]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451万元,增长7.8%;产品产销率98.03%。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5%,轻重工业比例为45.7∶54.3。

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73072万元,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691万元,增长25.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6015万元,下降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71810万元,增长3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1%。

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乳制品32237吨,增长47.0%;塑料制品351569吨,增长112.7%;纱7760吨,增长1.4%;金属冶炼设备23136.8吨,下降14.5%;阀门4580吨,增长4.8%,布61万米,下降98.2%。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7亿元,增长11.7%;实现利润7.1亿元,增长6.4%;实现税金1.2亿元,同比下降36.1%。

2018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3541万元,下降7.0%[5]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7480万元,增长8.1%。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074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1.0%;房地产业投资482893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8.4%;批发和零售业投资9305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1.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7172万元,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1%;住宿和餐饮业投资1100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3%。

2018年全区入库重点项目中,漯河市大参林医药有限公司(大参林医药研发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11650万元,永程二期配套仓储项目完成投资15470万元,河南吉顺电子配件有限公司生态电商创业园双创基地项目完成投资12700万元。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909万元,增长10.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35044万元,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1865万元,增长7.5%。

2018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16910万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370万美元。市外招商引资48.2亿元,其中省外招商引资37.8亿元。

财政和金融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466万元,下降1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219万元,增长5.7%。

按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统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3259万元,其中储蓄存款34128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2080万元。[5]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2018年全区乡镇初中学校3所,在校学生3490人,毕业学生998人,升学率100 %;民办初中1所,在校生64人,毕业生32人,升学率100%。公办小学校共计41所,在校学生22521人,毕业学生 3650人,入学率达到100 %,升学率达到100 %;民办小学3 所,在校学生1183人,毕业学生145人;特殊教育学校1 所,在校学生 93人。全区共有职业中专学校 1所,在校生636人,毕业生126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在校生1610人,毕业36人。文明市民学校22所,文明农民学校29所。

2018年全区获得河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称号。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新增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家。美凯、邦威等1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审核,中元颖川的1项技术需求项目与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对接。全年争取市级科技创新券3项,获得奖券186万元;争取企业研发财政补助项目3项,获得资金95.3万元;成立科技服务团队,建立科技产业扶贫基地3个。[5]

文卫体育

2018年末全区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61场。共有文化馆1个,下属乡镇文化站3个,农村文化大院79个。

2018年全区共有医疗机构6个,其中中医院 1 个、乡镇卫生院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 实有病床床位355张,其中中医院79张、卫生院160张、妇幼保健院116张;卫生技术人员2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22人,注册护士98人。全区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4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2人。

2018年末全区共参加市级比赛活动7次,全民健身运动16次,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4次。全区共拥有体育场地16处,新增农民健身活动场地6处,小学生人均活动场地面积4.5平方米,初中生人均活动场地面积6平方米。[5]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区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8466.4元,增速7.6%;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19850.39元,增长6.02%。全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852.2元,增长9.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9698.02元,增长1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821.6元,增长7.9%;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6960.15元,增长5.04%。[5]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全区参加企业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1671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8723人,灵活就业2948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7667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5694人,离退休人员1973人。参加失业保险1202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4404人,其中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9131人,参保在职职工25273人,退休人员5177人。全年城镇居民累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1397人次,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6万元;农村居民累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321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61万元。

2018年全区共有敬老院4个。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4处,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0个。接受社会捐赠3.3万元。[5]

荣誉记录

2021年3月,入选“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单。[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