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湾村是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委会下属的一个自然村,总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有66户居民235人,其人口仅占石头村委会总人口的3.73%。梅湾村村民以经营鱼塘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的鱼塘面积达224亩,2005年的农业总产值为216万元,人均纯收入6813元。
虽然经济上村民们并不十分富裕,但是该村的文化娱乐生活却一直比较活跃。据悉,该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朝着建设市级标兵文明村的道路走下去,就是起源于村里的文体娱乐室。2003年,为了活跃群众的文体生活,在村民小组的倡议下,村大队动员本村群众和海内外同胞的力量,创办了文体娱乐室,添置了乒乓球台、音响设备、杂志小说等娱乐设施。
自此以后,文体娱乐室不但成为了该村粤剧音乐爱好者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乒乓球爱好者、图书爱好者交流的地方,更加重要的是,这里成了村民们平时交流生产经验、互通信息的好去处,特别是当村民们有了矛盾或者有了利益争执的时候,在文体娱乐室的欢笑声中一般都能得到化解。文体娱乐室不知不觉间为村里营造了团结、和谐、友爱的文明氛围。
要建设文明村,首先就要整治村容村貌。于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党支部领导班子首要解决的“课题”。据该村村民介绍,以前的梅湾村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村民们饲养的鸡、猪等家禽满村跑,粪便拉的到处都是,猪舍、鱼塘乱搭乱建很严重,当时不但村里的道路很脏而且气味难闻;同时,该村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村没有企业,村集体的经济来源仅靠鱼塘承包款,非常有限。
虽然梅湾村的硬件条件很差,但是村大队以及村民们对改善环境热情很高。于是,村里决定先把村委会门前的小公园搞起来,在原有的鱼塘的基础上,将路面硬化,种植一些绿化植物,安装一批石凳等设施。虽然工程不大,但是也要十几万元。该村大队一方面发动本村的侨胞、在外工作的人进行慈善捐款,一方面发动本村的村民义务劳动,以节省支出。
就这样,东凑一点、西凑一点,全村人终于把公园建了起来。在现在的村中央公园,记者看到,鱼塘周围的绿化,其实花卉很少,基本上每一株花卉下面都种上了绿油油的蔬菜,据悉,这样能一举两得,既可以让村民们在给自己的菜浇水施肥的时候帮助花卉生长,又节约了一笔买植物的钱。
梅湾村在改造村容村貌的时候,还创新了一种捐赠方式。为了鼓励村民们捐赠公益设施,村大队决定谁捐赠石桌石椅,就在上面刻上谁的名字。这个方法已出台,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兴趣,很快,建设需要的石桌石椅就捐赠够了。此后,蓬江区捐赠了一批健身器材,一位在外开工厂的老板捐赠了一批篮球架。
梅湾村的变化不但引来了邻村村民的关注和羡慕,更引起了本村华侨的关注,一些老华侨在回乡祭祖时,看到梅湾村现在的变化这么大,感到很欣慰,表示过几年要回家乡来生活。现在的梅湾人已经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提升生活质量、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勤劳朴实的梅湾村人要用自己的双手,让自己的家乡变得美丽,让家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