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根据乾隆九年《郾城县志》载:“唐王冢(又曰棠溪王冢),县南二十里,连延七十余堆,地名空冢。”明初, 郭姓由山西
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空冢郭。明清时,西部属紫岗保,东部属孝义保,东北属新店保。民国18年(1929年)属 西南区,民国30年(1941年)至 民国36年(1947年)东北部属指挥乡,西南部属 周坡乡。1951年六月分属3区和9区,1952年3月改属7区和8区。此后,多次调整区划。于1959年置空冢 郭公社,1984年改为今名。空冢郭乡历史悠久,公元1140年, 岳飞在郾城西南“田 楚庄”扎营指挥 宋军大战 金兀术,故“田楚庄”改名为“指挥寨村”。
107国道、漯(河)舞(阳)公路过境。
基本概况
空冢郭乡总面积为49.3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5个,自然村47个,村民组149个,有10446户,40897人,有劳力24585人,耕地47258亩,除汉族外,有回族、壮族。 全乡地势平坦,黄棕土壤,有机井1600眼, 有效灌溉面积3750亩,自流灌溉面积4100亩,农机拥有量2800台,常年平均农用电350万千瓦, 工业用电250万千瓦,是一个近郊型农业乡。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 无公害蔬菜、优质小杂果、食用菌、棉花为主;养殖业以生猪、肉鸡、蛋鸡、 肉兔、 长毛兔、肉牛、鸭鹅为主。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势头强劲。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 卫生保健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广大农民讲诚信、学科技、谋发展蔚然成风。全乡政治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所辖村庄
辖 翟庄、空冢郭、大庙王、大曹、王官、寺西杨、前朱、西朱、 半坡、关庄、邵堂、 李岗、王会朝、小于、洼董、前袁、后袁、杨店、 叶岗、 赵岗、 崔岗、 马店、指挥寨、 陈岗、 潘庄25个行政村。 [代码]411102203:~201 翟庄村 ~202空冢 郭村 ~203大庙王村 ~204 大曹村 ~205 王官村 ~206寺 西杨村 ~207 前朱村 ~208西朱村 ~209 半坡村 ~210 关庄村 ~211邵堂村 ~212 李岗村 ~213王会朝村 ~214小于村 ~215洼 董村 ~216前袁村 ~217后袁村 ~218 杨店村 ~219 叶岗村 ~220 赵岗村 ~221 崔岗村 ~222 马店村 ~223指挥寨村 ~224 陈岗村 ~225 潘庄村 [沿革]1958年建空冢郭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52.1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小于、前袁、后袁、崔岗、赵岗、叶岗、指挥寨、洼董、杨店、翟庄、 邹堂、李岗、王会朝、寺西杨、空冢郭、王官、大庙王、大曹、关庄、前朱、半坡、西朱22个行政村。2004年由原
郾城县划归
源汇区管辖。
行政机构
1、 中国共产党空冢郭乡委员会(简称乡党委)。 设书记1人,副书记4人, 组织委员、 宣传委员、党委秘书、统战委员各1人。 傅连清任现职乡党委书记。 2、空冢郭乡人民政府(简称乡政府)。 设乡长1人,副乡长4人。 曹立明任现职乡长。 3、空冢郭乡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简称乡人大)。 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 4、空冢郭乡人民 武装部(简称乡武装部)。 设部长1人,副部长1人。 闫冲任现职武装部长。 5、空冢郭乡下设五大办公室 党政办公室、
农业办公室、财经办公室、计生文卫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 6、 群团组织3个: 共青团空冢郭乡委员会、空冢郭乡妇女联合会、空冢郭乡工会。 7、乡职能部门23个: 计生办、财政所、地税所、
工商所、土管所、民政所、 司法所、派出所、粮管所、 水利站、
农业技术推广站、林管站、畜牧站、卫生院、电信所、邮政支局、移动分公司、供销社、信用社、电管所、广播电视台、财险服务站、人险服务站。
空冢郭乡
区域优势
空冢郭乡毗邻 漯河市区,漯(河)平(顶山)高速公路、漯(河)舞(阳)公路、漯(河)平(顶山)铁路与“
107国道”呈“丰”字状交叉而过,交通十分便利。107国道自北向南穿越全乡5个行政村,沿线长6.6公里,是
漯河市107国道沿线最长的乡镇,是经商建企业的 风水宝地。开通了漯河至半坡的20路公共汽车,漯河至叶岗的66路公共汽车,漯河至邵堂的33路公共汽车,交通十分便利。村与村之间全部通有沥青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
特色经济
空冢郭乡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利条件好,农业生产久负盛名。1958年,时任
国务院副总理的
李先念同志曾到该乡视察农业;2001年,时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 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的
曾庆红同志曾到该乡视察天翼公司。空冢郭乡
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增强。 生态林业蓬勃发展,环城
生态林建设成效显著;万亩
无公害蔬菜基地在豫南地区占有重要的位置;以生猪饲养、肉鸡饲养为主的绿色规模养殖业前景广阔,是该乡农业增收的又一主要渠道;优质林果、高效种植如雨后春笋, 生机盎然。全乡粮经比例达63:37, 复种指数达263%。 无公害蔬菜:以天翼公司为“龙头”,以107国道为“龙身”,以前袁、后袁、小于、 叶岗、杨店五村为“龙尾”,发展无公害蔬菜9600亩,其中 反季节蔬菜4900亩, 日光温室103座, 塑料大棚272座。 绿色规模养殖业:按照“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全面实施“ 双汇”工程、“良种”工程和“绿色”工程。2004年全乡生猪饲养量达18万头,百头猪厂312座、千头猪厂7座、万头猪厂3座;肉鸡饲养量达82万只、5万只鸡厂一座、千只鸡厂249座。 优质小杂果:以 翟庄、 李岗、指挥、 潘庄、杨店、邵堂为中心,几年来共发展
凯特杏、雪枣、甜柿、 黄梨、桃、 葡萄等优质小杂果2700多亩。 反季节草莓:在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先后发展反季节草莓63亩,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童子1号”、“玉女1号”草莓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空冢郭乡
发展思路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全面建设经济强乡、率先步入 小康社会统揽工作全局,按照“抓工业、强基础(农业)、育龙头、创名牌、保稳定、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区划调整机遇,焕发干事创业激情,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
农业现代化进程。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抢抓一个机遇、发挥两个优势、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个结合。 抢抓一个机遇 紧紧抓住漯河市行政区划调整这个发展机遇,充分利用
源汇区城市建设西扩、经济社会发展西伸的有利时机,加大开放力度,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掀起空冢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一轮高潮,以崭新的姿态和 精神面貌建设经济强乡。 发挥两个优势 充分发挥乡在区划后形成的地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全力打造“107国道经济带”和“漯舞公路经济带”,并以此为框架,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专业市场、第三产业和特色农业建设力度,争取使“两带”在二年内成为工业发展的聚集带、对外开放的示范带、乡域经济的增长带。 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对外开放。坚持以商招商、亲情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等招商方式,积极吸引市外、省外大企业、大集团到我乡投资兴业。进一步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争取一批 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市场建设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项目落户该乡,争取引进区外资金5000万元、5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其次是认真做好各类专业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尽快完善规范指挥家俱市场、 陈岗木材市场、叶岗沙石市场和叶岗生猪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扶持休闲娱乐、 假日农业、餐饮商贸和
生活服务业。三是充分发挥我乡现有的种养优势,根据城市需要,做好农字文章。以天翼公司、雪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林果花木基地、 订单农业基地;围绕双汇工程,以汇通、豫汇为龙头,重点培育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专业村,建设生猪 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肉蛋鸡生产基地。 搞好四个结合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经济发展与学教活动相结合,认真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法律政策”集中教育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为建设经济强乡、率先步入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二是经济发展与转变干部作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在全乡开展“争当最受群众欢迎的干部和最受群众欢迎的乡直部门”评选活动,使全乡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树立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建立一支作风扎实、纪律严明、赤诚为民、廉政勤政的干部队伍。三是经济发展与治理 经济环境相结合。抓好基础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抓好服务环境,实行领导 项目负责制和项目代理制;抓好法制环境,严厉打击 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的行为;抓好经营环境,落实企业挂牌保护制度,扼制企业“四乱”行为,通过四项措施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四是经济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 领导责任制,强化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大依法治访力度,切实把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普法宣传,认真开展“法律政策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乡广大干群的法制政策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认真落实安全工作,强化
安全生产责任制,经常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源汇新区西扩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小镇轶事
2007年9月3日傍晚,源汇区空冢郭乡邵堂村邵德顺开着 四轮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旧砖回到家里。“今天俺两口扒旧砖1500多块,算一算能赚260多元呢。”如今,该村像邵德顺一样利用农闲时间进城扒旧砖的村民有150多人,他们纷纷抓住 沙澧河开发建设的商机,大发“拆迁财”。 沙澧河开发建设工作启动后,邵堂村“两委”班子组织人员到各拆迁地点承揽拆迁工程,然后组织本村有劳动能力的男女老少进城拆楼扒墙赚钱,人均每日可收入70~80元。这种旧砖瓦、旧 钢筋、旧门窗、旧
预制板在建仓库、院墙、 猪圈时都能用,一块新砖市场价是0.28元,一块旧砖0.22元,因为价格低廉,这种旧砖、旧楼板等建筑材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供不应求。由于利润较高,以前他们村在外地打工的群众也都回来加入拆迁行列中。 在邵堂村的带动下,该乡翟庄、叶岗、陈岗、指挥寨等近郊村庄的500多名农民也都加入拆迁大军行列,群众得到了实惠,同时也为沙澧河开发建设作出了贡献。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