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集乡属临洮县辖乡。1949年置康家集乡,1958年并入红霞(尧甸)公社,1961年分设康家集公社,1983年复置乡。
自然环境:康家集乡位于县城南部,总面积63.21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二阴山区,多人工林地。年平均气温5.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536毫米,无霜期110天,平均海拔2080米。
康家集乡行政区划:辖11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
人口情况:康家集乡总人口15270人。乡村人口10451人,乡村劳动力4114 人,其中男劳力2234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280人。
四通情况:村村通电、通路、通邮、 通水。
文教卫生:村卫生院1所,医生8 人,床位3张。中学1所,小学13所,教师78人,在校学生1812人。
经济指标: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39元,粮食总产量2706吨,乡镇企业总产值685万元。
名优特产:洋芋、党参、当归。
康家集乡党委、乡政府以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紧扣经济发展这一主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着眼于发展,康家集乡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两种、两养、一输出、一拉动”。“两种”即种好洋芋和药材、“两养”即:养好牛、羊两个草食畜、“一输出”即: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一拉动”即:依托项目拉动经济增长。
洋芋种植基地康家集乡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药材为主,养殖业以牛、羊为主。农业主产小麦、豌豆、马铃薯,盛产当归、党参。康家集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5年新增规模养殖户2户,其中赵家咀村邱得喜养牛60头,汤家川村贾希胜养羊40只,规模养殖累计达到3户150头,新增规模肉牛养殖户1户,达20头,填补了康家集乡以前无肉牛养殖的空白。建立了4个示范基地,即西沟大头山1000亩无公害洋芋示范基地、黄家顶邢家山500亩党参示范基地、合进野雀沟500亩当归示范基地、黄家顶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康家集乡种植洋芋21000亩,药材71000亩,养羊1万多只。作为山区乡镇,康家集乡加快梯田建设进度,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康家集乡采取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办法,超额完成2005年1500亩的任务,使实现梯田化的村达到5个,赵家咀村、对坡村、钟家湾村、合进村、野雀沟村,进一步改善了土壤条件,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实际,康家集乡广泛联系,在新疆、北京、浙江、兰州等地建立了4个劳务基地,输出劳力2800人,占任务2590人的1081%,其中组织输出1112人,占任务910人的122.2%;赴疆拾棉工完成74人,辣椒、西红柿采摘民工20人;向建筑企业输出2000人,占任务1200人的166.7%。
通村公路道路方面,成立乡村公路养护所1个,新修康家集乡2条7.5公里,康蒲路3.5公里,康黄路4公里,现已全部完成,正式通车。整修乡村道路11条达50多公里,占任务84.5公里的103.6%,为3户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改造面积108平方米,现已全部完工并进行了挂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通过一年的实施,取得的效果明显,2005年参合农民已达到了康家集乡人口的88.8%以上。康家集乡邢家山村整村推进项目争取资金70多万元,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乡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争取资金42.5万元;乡村客运站建设项目,争取资金20元;1000亩秦艽种植项目,争取资金300万元,已报甘肃省扶贫办。
定西市工商局为康家集乡特困户送去慰问金康家集乡积极主动地正视全乡各类矛盾,充分发挥乡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近三年来,康家集乡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51件,调处成功率达100%。三年来,共接待群众来访15起,处理和办结15起,全部调解成功。在开展“平安乡镇”建设过程中,康家集乡夯实了综治、信访等部门的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普遍实现“十有”目标,建立健全了组织网络,村、单位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战斗堡垒,使“平安乡镇”建设工作得到延伸。对所在辖区内的商业网点和商店安装报警器70个,乡所在小学、中学也全部安装完毕。康家集乡有专职联防队伍一支,成员10人,义务联防队伍17支,共108人,成立护庄队96支,通过这些工作,加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并加强公民道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