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杜鹃

溪畔杜鹃

植物界
中文学名 溪畔杜鹃
杜鹃花科
双子叶植物亚纲
目录导航

详细信息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菫菜目
目英文名 Violales
科中文名 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 Ericaceae
属中文名 杜鹃花属
属拉丁名 Rhododendron
种中文名 溪畔杜鹃 
种拉丁名 Rhododendron,rivulare,Hand,-Mazz
生境 生境:,林缘,山谷溪边林中,山坡,山坡灌丛
海拔下限 500
海拔上限 12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人工引种栽培
国内分布 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

形态特征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菫菜目
目英文名 Violales
科中文名 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 Ericaceae
属中文名 杜鹃花属
属拉丁名 Rhododendron
种中文名 溪畔杜鹃 
种拉丁名 Rhododendron,rivulare,Hand,-Mazz
生境 生境:,林缘,山谷溪边林中,山坡,山坡灌丛
海拔下限 500
海拔上限 12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人工引种栽培
国内分布 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

产地生境

常绿灌木,高1-3米,幼枝纤细,圆柱形,淡紫褐色,密被锈褐色短腺头毛,疏生扁平糙伏毛和刚毛状长毛,老枝灰褐色,近于无毛。叶纸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9(-1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具短尖头,基部近于圆形,边缘全缘,密被腺头睫毛,上面深绿色,初时疏生长柔毛,后仅中脉上有残存毛,下面淡黄褐色,被短刚毛,尤以中脉上更明显,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侧脉未达叶缘连结;叶柄长5-10毫米,密被锈褐色短腺头毛及扁平糙伏毛。花芽圆锥状卵形,鳞片阔卵形,先端钝,具短尾状尖头,内面无毛,外面中部以上被黄棕色硬毛。伞形花序顶生,有花多达10朵以上,花梗长1.5厘米,密被短腺头毛及扁平长糙伏毛;花萼裂片狭三角形,长2-5毫米,被淡黄褐色短腺头毛及长糙伏毛;花冠漏斗形,紫红色,长2.3厘米,花冠管狭圆筒形,长1.3厘米,向基部渐窄,径2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微柔毛,上部扩大,裂片5,长圆状卵形;雄蕊5,不等长,长2.5-2.8厘米,伸出于花冠外,花丝基部被微柔毛,花药紫色,长圆形,长3毫米;子房卵球形,褐色,密被红棕色刚毛。蒴果长卵球形,长9毫米,直径4毫米,密被刚毛状长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

溪畔杜鹃图册溪畔杜鹃图册(3)

近种区别

产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及贵州。生长于海拔750-1200米的山谷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贵州都匀 。

词条图册

本种与广东杜鹃 R. kwangtungense Merr. et Chun相近似,但后者的花萼裂片较小,具不明显的分裂,花冠管内面无毛,花丝无毛,易于区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